上海淨化網絡空間 “清朗浦江”為企業排雷鋪路
上海全力淨化網絡空間,網絡生態治理成為營商環境建設關鍵一環
“清朗浦江”為企業排雷為信心鋪路
營商環境的核心,是信心,而信心又從何而來?上海的回答是:既要筑牢經濟發展的“硬底盤”,也要淨化網絡空間的“軟環境”。2025年初,上海將“營造清朗的輿論環境”寫入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標志著網絡生態治理正式成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關鍵一環。
11月20日,上海市委網信辦舉辦“清朗浦江·2025”網絡生態治理發布會,公布了一批優化營商網絡環境的典型案例,每個案例的背后都是上海為企業排雷、為信心鋪路的關鍵落子。
利劍出擊:嚴處違法違規行為
數字時代,一條杜撰的負面帖文,一場有組織的網絡水軍攻擊,都可能讓一個知名品牌聲譽掃地、融資受阻。
這並非危言聳聽。2025年3月,上海一咖啡品牌就遭遇了這樣一個“隱形炸彈”。
起初,創始人也沒想到,一則移花接木其他品牌負面案例的謠言竟有如此大的殺傷力。眼看企業正處在擴店關鍵時期,不少合作因此打了水漂,發帖人蘇某隨后還以所謂“商業合作”的名義實施敲詐勒索。企業趕忙報警求助。
警方多方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蘇某通過虛構記者身份、偽造行業數據、編寫傳播不實負面報道等手段,對多家知名餐飲企業實施敲詐勒索。很快,蘇某被依法刑事拘留,經上海網信部門協調,“筷玩思維”系列賬號被依法關閉。
這樣的“網絡黑公關”,對不少企業來說,其實不算陌生。它如同一把懸頂之劍,威脅著企業的生存、發展,甚至成為網絡生態治理的“毒瘤”。為此,上海市委網信辦以“清朗浦江”專項行動為牽引,會同市公安局、市檢察院開展“清朗浦江·e企同行”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
房地產、汽車是“網絡黑手”的高發領域,也是網信部門的重點關注領域。此前,賬號“**網房產上海”就發布多則涉某房產經紀企業負面信息,嚴重損害企業形象聲譽,還借機同企業負責人提出較大金額的商業合作要求。涉及的賬號被依法依約禁言。而“**的荷包蛋”“**實說的老貓”等一批賬號,因歪曲某汽車企業事故原因,被依法禁言。
截至目前,針對“編謠言、炒舊聞、軟敲詐、黑水軍”四類問題,上海網信部門已協調處置涉上汽集團、米哈游等企業典型案例100余起,指導小紅書、嗶哩嗶哩等屬地平台攔截清理涉企侵權信息40.7萬余條,處置賬號5039個。
協同治理:主動服務保護前置
上海的網絡生態治理,遠不止步於事后打擊,而是建立起一套主動服務、提前預警、快速響應的機制,將保護前置,讓企業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為了指導企業有效提交網絡侵權信息舉報線索,治理的觸角正在延伸至最前沿。
上海市、區兩級網信部門不斷提升涉企侵權信息受理服務站能力,形成覆蓋廣泛、響應及時、服務精准的為企服務網絡。今年已開展涉企侵權信息受理處置培訓27場,惠及1800余家企業,還升級發布《涉企侵權信息處理服務包2.0》,通過指引圖解、案例解析等方式,指導企業有效提交舉報線索。
2025年3月,某財經“自媒體”為提高流量獲取廣告收益,花費800元在網上找到代筆人,利用AI生成一篇涉及某茶飲企業的謠言文章,其中包含大量不實信息,嚴重影響企業正常運營。
前沿“哨點”敏銳地捕捉到企業的訴求。隨后,長寧區委網信辦會同長寧公安分局網安支隊固定証據后,對百余個網絡賬號開展溯源分析,很快發現多條謠言傳播鏈條,今年3月組織警力分赴相關省市將8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這樣的協同機制,正在上海全面鋪開:涉企侵權信息受理服務站(網信)、守滬e站(公安)和網絡檢察空間站(檢察),在強化聯合研判處置、全鏈條治理、普法宣傳服務等方面形成協同治理合力。
針對企業反映的“舉証難”痛點,上海網信部門指導小紅書、嗶哩嗶哩等屬地平台,在法治框架內拿出精准的工具箱,以創新舉措減輕企業舉証負擔。
比如,小紅書對爭議筆記採取“爭議標簽”或“限時加私”措施,要求“自媒體”承擔舉証責任,最大限度為企業減少損害。
當企業不再為傳言所困,無需向網絡敲詐妥協,能夠在一個安全、穩定的數字環境中專注創新與發展時,這座城市的競爭力與吸引力,便擁有最堅實的底座。
“同心圓”:建設一流網絡生態
上海的思路很清晰:一流的城市,必須有一流的網絡生態。
營商環境,只是網絡生態治理的一個縮影。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亂象問題,上海市委網信辦持續多年開展“清朗浦江”專項行動。2025年,以五大重點領域為發力點,推進開展算法治理、短視頻、網絡水軍、網絡謠言等20多個專項行動,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818.04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27.5萬余個。這標志著,上海網絡生態治理已超越零散化整治,構建起全鏈條、多維度、常態化的治理體系。
以AI新風險為例,不斷迭代更新的治理要求和行動貫穿整個治理體系。
在“清朗守護·為你而來”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首次將智能學習設備終端、大模型平台以及“自媒體”、MCN機構納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社會責任報告發布范圍,還發布規范AI使用的倡議。而在“清朗浦江·e企共治”整治網上金融信息亂象專項行動中,整治借AI工具炮制金融領域虛假信息、股市虛假小作文等所謂內幕消息,進一步規范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此外,對於“AI換臉變聲”等技術不當濫用可能造成侵權行為甚至是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上海網信部門指導屬地電商平台進行全面排查,對一批賬號實施禁言等階段性處置措施。
參與綜合治理的“同心圓”還在不斷擴大。在市委政法委、市委金融辦等33家參與單位基礎上,16個區委網信辦被吸納為協同機制區級參與單位,牽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相關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屬地涉網事項跨部門協同治理。
與此同時,眼光還在持續向前:網絡生態治理,不僅要解決問題,更要創造價值。
當MCN機構治理成為全社會聚焦的“難點”時,上海轉變思路以“治”代“管”,聯合市場監管、公安、文化執法等部門舉辦市、區兩級合規指導系列活動,覆蓋16個區、重點MCN機構70家次,為屬地MCN機構提供“一站式合規服務”,精准化解MCN機構在合規方面“訴求迫切—多頭奔波—資源缺位”的鏈式難題。
治理未有窮期,清朗永無止境。一個清朗、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正在化為每一位市民和每一家企業可感、可知、可享的日常。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栗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