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奉賢區頭橋街道探索形成集資房物業治理新模式

2025年11月19日19:43 |
小字號

奉賢區頭橋街道探索形成集資房物業治理新模式

“沒人管”集資房有了治理主體

在奉賢區頭橋街道大慶路南片區,居民們過去談起自家住的集資房小區,總是一言難盡。房屋漏水、停車混亂、物業缺位……這些曾是這裡的日常。然而,不過短短數月,一種新的秩序在這片老舊社區中悄然建立。居民口中不再是抱怨,而是“管家來了,隱患少了”“維修來了,困擾少了”“服務周到了,鄰裡和睦了”。

這場治理變革的核心,是頭橋街道探索形成的集資房物業治理新模式。它打破了傳統物業管理的邊界,通過大片區整合、權責法定化、服務市場化,讓原本“無主”的集資房有了明確的治理主體。

治理難題由來已久

頭橋街道曾是撤制鎮社區。在這裡,集資房佔了居民住房總面積的80%,且大部分建造於上世紀90年代,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由於沒有產權証,居民也無法成立業委會,長期以來只能享受每月每平方米0.1元的物業基礎托底服務,物業費收繳率常年不足30%。更復雜的是,這裡的房屋類型混雜,集資房、宅基房、商鋪、企業用房交錯分布,形成開放式、無圍牆的居住形態。物業管理邊界模糊,責任難以厘清,成為治理的“真空地帶”。

隨著房齡不斷攀升,加之缺乏公共維修資金和公共收益來源,基礎設施老化問題日益突出,垃圾堆積、屋頂漏水、停車混亂、管道堵塞,使得居民的不滿情緒逐漸累積。“我們不是不願意交物業費,是以前交了也沒用。”在頭橋街道大慶路南片區居住了40多年的居民翁英坦言,由於沒有產權証,居民在法律上不具備“業主”身份,無法成立業委會,也無法動用維修資金。各類問題長期懸置,成為居民心中的“堵點”。

去年7月,頭橋街道獲批成立,在初期走訪調研中,街道干部聽到最多的聲音便是居民的諸多吐槽。群眾的迫切需求,成為治理變革的最大動力,破解集資房治理難題被提上議事日程。今年9月,在街道的牽頭下,居民區黨組織對集資房社區開展了全覆蓋入戶走訪,精准鎖定房屋漏水、燃氣入戶等核心問題,推動街道實施老舊住房修繕、排水管網更新等民生項目。與此同時,大慶路南片區的集資房社區還通過權利人大會推選出13名議事管理委員,參照業委會職能,啟動物業選聘程序。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權利人大會”,是在集資房社區無法成立業委會的現實困境下,頭橋街道通過黨建引領創新探索的住戶參與物業治理的合法化路徑。在街道黨工委牽頭下,頭橋一居黨總支通過黨組織推薦、居民推薦、個人自薦+組織審核、居委面試、權利人大會選舉等一系列規范程序,從78名居民群體候選人中推選出13人組成集資房議事管理委員會,其中有退休教師、商戶老板、年輕黨員、護士等,涵蓋各年齡段、各行業。最終,通過3輪物業選聘,來自黃浦區的物業公司三祥物業中標入駐,開啟“酬金制”服務模式,即物業公司先提供服務,居民根據服務滿意度支付酬金。物業費從前半年的免費,逐步過渡到每平方米0.1元、0.3元、0.5元,最終向市場化標准靠攏。

為集資房物業提供樣本

有了專業物業公司進駐,一場集資房社區的基層治理變革就此開展。如今再走進大慶路南片區,20個巡邏點構成的安全網24小時守護,樓道裡的智能感應燈明亮通透,新辟出的停車位整齊有序,物業服務中心的24小時熱線隨時響應。

“以前家裡漏水沒人修,樓道堆滿雜物沒人管,綠化帶都成了‘私家菜園’,別提多糟心了。”提起社區最近的變化,家住大慶路南片區的湯國華深有感觸,“現在不一樣了,一個電話,物業人員半小時就到,小區門口還有保安和道閘,安全感拉滿。”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讓居民贊不絕口的物業公司,以往從未有過該類型社區的管理經驗。該公司在中心城區管理的是房價每平方米十五六萬的高檔小區。如今跨界到集資房,它帶來了“不降標”的服務——每天兩次樓道清掃、公共區域門窗扶手深度保潔、宅前屋后雜草逐一清除﹔針對老人多的特點,物業管家上門登記需求,協助預約社區醫生,連居民反映的“電瓶車充電亂”問題,都聯合議事會劃設了專用區域。為什麼來管集資房?三祥物業經理曹志豪說:“這既是挑戰,也是責任,更是企業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的突破口。”

此前上海多數集資房依賴政府托底,缺乏市場化、專業化物業服務,行業內幾乎沒有成熟經驗。在上海郊區,還有不少同樣面臨物業治理空白的集資房社區。“如果能做好,就是為全市集資房物業提供樣本。”曹志豪坦言,公司管理層認為,成熟的物業企業不應隻守著舒適區,而要探索新領域——公司在中心城區小區探索的物業管理成功案例証明,酬金制能平衡服務與居民需求,這套模式或許也能在集資房“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街道的“托底”和配合機制,也讓物業公司有了底氣。街道不僅提供5年過渡期補貼,還整合居委會、城建中心、居民議事管理委員會、物業公司四方力量共同成立聯合辦公團隊,為物業治理難題的發現、解決注入更多元的力量。其中,城建中心發揮行業指導作用,居民議事管理委員會履行“民意樞紐”職能﹔物業公司執行服務,嚴格落實各項要求。四方建立每日晨會制度,通報進展,會商疑難問題,讓物業公司不用單兵作戰,形成合力攻堅的治理格局。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沈思怡)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