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寶山廟行:黨群服務中心裡,科創氛圍漸濃

人民網記者 馬作鵬
2025年11月19日10:0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航拍寶山區廟行鎮

航拍寶山區廟行鎮

近日,“小虎鯨智能”“金瑞智養”正式入駐上海市寶山區廟行鎮。不同以往的是,這兩家企業並沒有搬進寫字樓或是園區,而是搬進了共康黨群服務中心專設的“創客空間”。

據廟行鎮介紹,“小虎鯨智能”是一家家用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研發企業﹔“金瑞智養”則是聚焦養老科技與創新的年輕團隊。

自此,寶山廟行的科創濃度,如同街區內的“煙火氣”一般,開始悄然上升。

此前不久,進駐“創客空間”的另一家企業——專注於芯片級光譜儀的研發與產業化的東虹芯光,已經在寶山區和廟行鎮的精准“滴灌”下駛入發展快車道。

如何理解廟行鎮共康黨群服務中心通過設置“創客空間”,將“年輕人”“科創”這組關鍵詞在“創客空間”內實現的有機耦合?

該鎮正在打造的特色創業小鎮和青年友好型城區以及黨群服務中心全齡全域服務生態要求,或許就是答案。

共康黨群服務中心外景

共康黨群服務中心外景

為何緊貼黨群服務中心?

2019年,中辦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綜合各地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整合黨建、政務和社會服務等各種資源,統籌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互聯互通的黨群服務中心。

這就要求各地依照“黨委領導、區域統籌、多方參與、共駐共建”的方式建設好基層服務群眾的終點站——黨群服務中心,以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加強治理、凝聚力量、為民服務的功能。

廟行鎮共康黨群服務中心“創客空間”,就是黨建服務工作轉型的探索和嘗試。程序員在黨群中心共享工位敲代碼,創業團隊在咖啡區激烈討論,青少年在科普空間接觸機器人,而屋頂的星空花園中,三五創客沐浴在微風與陽光裡,暢聊最新靈感——一場場輕鬆自在的“創客下午茶”在這裡悄然發生。

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整座城市構建出加強科技人才引進集聚和自主培養、強化科技金融賦能、深化長三角及國內科技創新合作、拓展高水平國際開放創新格局的濃厚氛圍。

十四五期間,寶山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主陣地,重在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構建從創新策源、概念驗証、成果孵化、中試加速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加速機制。

重大任務當前,“創客空間”的建設,更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隨著上海市域內不斷更新存量空間,改造升級后的辦公場地正分布在城區內的科創社區和創業空間,再由社區提供多樣化的公共配套服務,從而增強對資本、人才、技術的吸引力。

“紐約、芝加哥等國際大都市的創業生態,經歷‘市中心集聚—郊區遷移—市中心回歸’的循環:這一規律印証‘配套完備度決定創業生態選址’,而上海的發展也有類似趨勢,這為黨群服務中心建起‘創客空間’提供了方向。”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干春暉說道。

在他看來,如今上海年輕人更青睞“短通勤、職住娛融合”的生活工作模式,市區混合功能空間增多。黨群服務中心依托核心區位與成熟配套建“創客空間”,既順應年輕人需求,也能聯動四樓青少年科創基地、五樓創客空間形成“全年齡段科創生態鏈”。​

正如廟行鎮共康街區負責人所說,科技創新不再是遙遠實驗室裡的孤影奮戰,也不再是郊區產業園中的閉環運作。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工程師和創業者渴望在開放、便利、充滿交互的環境中獲得靈感、對接資源、快速試錯。廟行鎮敏銳捕捉到這一轉變,決定將共康黨群服務中心——這一原本以服務和活動為主的公共空間——重新定義為“社區創新樞紐”。

廟行鎮“創客空間”

廟行鎮“創客空間”

為什麼是廟行?

創客青年來辦公,隨時能到樓下的食堂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餛飩“充電”﹔程序員累了,可以到乒乓房揮拍、到健身驛站暴汗釋放壓力﹔孩子放學后,可以來“魔法學院”參加無線電編程課。

這一切,都發生在黨群服務中心周圍。而這種發展模式,被廟行鎮稱之為:“煙火氣裡的創新力”。

寶山區廟行鎮,廟行鎮坐落在上海中心城區的東北部,緊鄰靜安區。全鎮地域面積5.96平方公裡,是上海市面積最小的鎮。

前不久,廟行鎮黨委書記郁夢嫻在一次企業沙龍中說,回望廟行過往的奮斗路,從曾經的純農業地區到全區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鎮,廟行走過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敢闖敢拼、愛拼會贏的生動實踐。

在這場沙龍中,她介紹了廟行鎮的四張名片:一是敢闖敢拼、愛拼會贏的“勝利之城”﹔二是宜居宜業、水綠相融的“品質之城”﹔三是向新逐綠、活力涌動的“產業之城”﹔四是尊商重商、有需必應的“宜商之城”。

廟行鎮北靠“一號灣”蕰藻浜科創帶,南近“中環數字產業創新帶”。這裡有4座公園和1000畝的城市結構綠地,是國家級生態鎮,也是全市密度最高的“公園城市”。蕰藻浜—東茭涇T字型濱水公共空間貫通,串聯起兩大主干水系,形成科藝融合、生態低碳、全齡友好活力帶。

同時,廟行鎮結合區位優勢和產業定位,重點發展綠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聚攏了上海高羿科技(宇樹科技全資子公司)、悅億網絡、京東貿易、笑涵品牌、玫有文化、安暢網絡等一批優質總部、行業領軍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智力產業園為核心載體的總部和研發集群。

一頭是科創發展,一頭是便利生活。這是廟行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創客空間”的優勢所在。

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副會長馬西恆則告訴記者,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居民、企業與人才,符合“黨建功能與時代需求同頻共振”的理論邏輯。黨的建設初期,以“為老百姓生產生活服務”為核心,通過解決群眾基礎生存需求筑牢黨群紐帶,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早期實踐。

他還指出,黨群服務中心在服務居民基礎上,延伸服務至企業生產(如“一企一策”解決選址、租金難題)與人才生活(如人才生活配套),既延續“服務群眾”初心,又契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了“服務對象從單一到多元、內容從基礎到復合型”的理論演進,成為多元服務樞紐,夯實黨在基層治理與科創發展中的引領地位。

入駐“創客空間”不久的團隊

入駐“創客空間”不久的團隊

除了科創還有啥?

在“創客空間”的調研走訪中,我們注意到,這裡並非簡單的免費提供辦公空間。

在這個“創客空間”內,沒有以往的租賃關系,而是“陪伴式”成長:中心要求入住創新企業必須參與經驗分享會、定期開放日,把垂直行業的知識反哺給社區。

此外,中心把黨建真正“鏈”上產業。黨組織在這裡不是懸挂的標牌,而是深度嵌入創新鏈條的“紅色引擎”。廟行鎮按產業門類拉起“鏈上紅帆黨支部”,成立光電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黨支部,盤活區級、鎮級、街區三級資源,組建區域黨建賦能團、“創業先鋒”黨建聯盟,串起上下游企業和高校、機構,黨建、營商服務專員點對點、一對一讓服務和關懷直達,黨務業務一站幫辦,陪創新創業者技術攻堅、找市場、對接資源。

中心還聯合中科院院士、高校實驗室、企業研發團隊,打造青少年科普營地:每月公益課、暑假科創營、小小創客工作坊﹔社區居民科學講堂:定期開展民生科普講座。讓科學不再遙遠,讓創新意識生根發芽。

據介紹,“創客空間”並非另起爐灶,而是圍繞黨群服務中心現有空間和功能進行重組與升級,推動陣地從提供基礎服務的“綜合服務體”,向構建創新雨林的“生態樞紐”升級。

目前,廟行鎮通過“創客空間”建設,實現了圍繞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再聚焦、能級再提升和生態再構建。截至目前,已集成服務菜單40余項,涵蓋政務、孵化、科普、生活等四大類﹔形成課程菜單60余項。

未來,圍繞打造“創業小鎮”和青年友好型城區,這裡還將繼續探索:如何讓黨建更深度引領創新、如何讓資源更高效流動、如何讓每一個創新的個體都能被看見、被支持、被賦能。(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