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承包”模式 長白新村街道探索無名小路治理新路徑
在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有一條連接延吉東路與軍工路的無名小巷,曾是困擾居民數十年的臟、亂、堵道路。
如今,通過街道牽頭、多方協商、創新治理的“0元承包”模式,煥發出新的生機。
無名小路的管理困境
無名路的形成可追溯至數十年前,最初是附近電纜廠、工具廠工人為日常出行方便,日積月累走成的一條便民小道。隨著周邊居民區逐漸成熟,這條路日漸成為連接延吉東路與軍工路的重要通道,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通行功能。然而,由於道路寬度等基本條件未達到市政道路標准,這條小路始終無無法作為正規道路直接進行命名,因而難以納入市政統一管理范疇。
無名路的管理歸屬問題,成了難題。據延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蔚介紹,這條無名道路的管理涉及多方,是個“老大難”問題。“從規劃紅線看,這條路原本屬於延東社區范圍,考慮到115弄居民的出行需求和消防安全,我們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動將道路空間開放,供鬆延社區的居民出行、停車使用。”李書記解釋道,“這一讓,管理責任就模糊了,亂停車、環境維護等問題逐漸顯現。”
能否聘請物業公司對無名路進行專門的物業管理?看似可行的方案,成本又是個大問題。無名路僅能停放50余輛車,按當時115弄居民100元/月停車費計算,月收入僅5000多元,但設置標准門崗需要4名工作人員,月成本至少在2萬元以上。“支出難以覆蓋成本,讓物業公司望而卻步。如何用較低成本治理好無名路,成了我的一塊心病。”李書記坦言道。

整治前“臟、亂、堵”的無名路
創新的“0元承包”方案
面對無名路的治理難題,長白新村街道牽頭搭建協商平台,組織延東居委會、鬆延居委會、業委會及居民代表,先后召開5次協商會,共同解決問題。
在2023年初的一次關鍵協商會上,各方代表圍坐一堂,激烈討論了三個多小時。“我們能不能發動基層志願者,參與到無名路的管理當中來,成為無名路的自願承包人?”延東居委會代表的發言引發了新的思考。經過充分討論,一個創新的“0元承包,自願參與”的方案雛形逐漸清晰:將無名路上停車位的管理權、收益權打包出讓給“自願承包人”, “自願承包人”需為無名路安裝道閘,同時承擔全部管理責任。
方案確定后,找到“自願承包人”成為關鍵。街道和居委會多方收集居民意見,多點尋訪,找到了熟悉社區情況、同時管理著鬆花江路40弄的物業公司工作人員陳廣平。“陳師傅在這裡工作多年,了解情況,熱心志願服務,居民認可度高,是最合適的人選。”李書記表示。出於對居民區的深厚感情和志願服務熱情,陳師傅爽快地答應了。根據協議,陳師傅受物業公司的聘用和管理,負責該路段的全天候管理、環境衛生、秩序維護和設備保養。

無名路道閘
惠民利民的管理初衷
確定了人選,如何具體落實工作是關鍵。
考慮到兩個居民區群眾的停車需求和惠民利民的管理初衷,收費標准做到了惠及雙邊居民:一方面,為延東社區居民提供了32個相對固定的車位,停車服務費為300元/月﹔另一方面,對115弄居民,則延續了原先100元/月的收費標准。差異化的定價,既維持了價格穩定,又有效保障了管理項目本身的可持續運轉。此外,居委會建立了公示透明機制,每月公示收支情況,每季度召開居民反饋會,確保管理透明、服務到位。

整治后整潔有序的無名路
多方共贏的治理新格局
新模式運行以來,成效顯著。如今的無名路道路整潔有序,智能道閘系統規范運行。最讓居民高興的是,曾經月月投訴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以前這裡亂停車,道路堵塞得走不了道,四處是垃圾,現在干淨整潔,暢通便利,我們再也不用為出行發愁了。"在附近居住多年的張阿姨欣慰地說。
無名路的成功治理,為街道轄區內類似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長白新村街道總結治理經驗,將"0元承包"模式逐步向轄區其他背街無名小巷推廣。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無名路的蛻變証明,只要立足實際、勇於創新,通過細致的協商和科學的設計,再難的基層治理課題也能找到破解之道,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