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曹楊新村街道發布基層治理軟法成果,為社區難題提供“柔性說明書”

2025年11月14日16:37 |
小字號

老舊小區停車位一位難求,非機動車亂停放、飛線充電隱患重重……這些社區治理中的“共性煩惱”,應該如何破局呢?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選擇讓居民“唱主角”,以凝聚共識的“軟法”指引,探索出一條兼具法治力度與民生溫度的基層善治新方法。

近日,“楓和暖楊共聚智·軟法繪就善治圖”軟法發布及專題研討活動舉行,《普陀區住宅小區停車治理軟法指引》與《電動自行車安全用車軟法指引》這兩部聚焦社區痛點的“軟法指引”正式亮相。

從“眾口難調”到“有章可循”

下午2時30分,在曹楊街道武寧片區二樓多功能廳內,業主代表、車主、居委會干部、街道相關科室負責人與立法專家、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坐一堂,圍繞社區治理的棘手問題,沿著“問題需求、共治協商、軟法賦能”的脈絡各抒己見。

活動現場踴躍發言

討論中,一位綜合行政執法隊的工作人員道出了許多基層工作者的心聲:“法律條款的初衷是好的,但執法時每戶居民可能有特殊情況。比如殘疾人居民停車,他會說‘我停到車棚去,下雨天地又濕又滑我怎麼回住處?’這時用法律直接處罰顯得太‘硬’,而用‘軟法’來指引就更合適。”

杏楊園居民區書記則從社區規劃角度分析了矛盾根源:“我們這些80年代的老小區,當年設計時沒有考慮到汽車和電瓶車保有量劇增的問題,后期修繕時,居民們對‘改綠化增車位’還是‘保留綠色空間’意見不一。現在‘停車軟法’的發布,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共同依據,能幫助我們因地制宜設計適合小區的停車約定。”

來自居民的反饋,更直接地體現了“軟法”發布的現實意義。家住桂巷新村的張小姐對兩部軟法的發布頻頻點贊:“在老小區,很多人用淘汰的老電瓶車佔位,還有飛線充電。除了消防安全,臨時搭的線也容易絆倒老人。”她形象地比喻道:“有了軟法以后,大家面對問題就有了個共識可以遵守,就像有了本‘說明書’,居民知道問題該怎麼解決,居委會或物業也有了對應的措施依據,能避免很多鄰裡糾紛和爭吵。”

“楓和暖楊”繪就法治溫暖底色

作為曹楊新村街道重點打造的平安法治品牌,“楓和暖楊”始終以“解民憂、暖民心”為核心,將法治溫度融入民生服務的每一處細節。面對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住宅小區停車難等居民關切的痛點,街道司法所主動擔當,聯合相關部門、居委會和社區律師,發揮專業優勢,牽頭制定了《普陀區住宅小區停車治理軟法指引》與《電動自行車安全用車軟法指引》。這兩部指引也是“楓橋經驗”在曹楊本土化實踐的生動成果。

兩部新發布的軟法指引手冊

《電動自行車安全用車軟法指引》從購買、登記、行駛、停放、充電等全環節入手,為居民安全用車提供了全面指導。而《普陀區住宅小區停車治理軟法指引》則像一本“小區停車管理操作手冊”,系統梳理並吸納了各居民區的成功探索,為各小區破解停車矛盾提供了經過實踐檢驗的路徑選擇。

無論是守護出行安全的《電動自行車安全用車軟法指引》,還是破解停車難題的《普陀區住宅小區停車治理軟法指引》,都是曹楊新村街道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創新社區治理方式的生動實踐。展望未來,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周治國表示:“我們將持續擦亮‘楓和暖楊’這張法治名片,推動軟法指引的落地見效,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上海普陀)

(責編:沐一帆、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