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活動惠及觀眾超千萬
今年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活動惠及觀眾超千萬
“十五分鐘”赴世界級藝術之約
上周末,隨著意大利百年陶笛GOB七重奏音樂會和哥倫比亞塞雷斯塔四重奏音樂會分別在黃浦、楊浦分會場落下帷幕,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惠民活動進入收官階段。
過去一個多月,“藝術天空”以“沒有圍牆的劇院”為核心理念,將38個國家和地區的47台精品劇目、118場精彩演出,鋪展在申城地標、商圈、水岸與綠地間,線上線下惠及觀眾超千萬人次。活動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指引,通過“十五分鐘藝術圈”實現高品質藝術觸達,以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激活城市動能。
織密“十五分鐘藝術圈”
從地標廣場到街角商圈,從美育空間到水岸綠地,“十五分鐘藝術圈”憑借空間創新與精准適配,讓世界級藝術資源浸潤城市肌理、走進尋常巷陌,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文化福利。
上海展覽中心噴水池廣場連續三年舉辦戶外交響音樂會,指揮家許忠執棒演繹《布蘭詩歌》等經典,數千名市民沉醉於樂章與城市夜景的交融之中﹔愛爾蘭姐妹合唱團、張家界(國際)愛樂樂團既在城市草坪呈現專場演出,又走進城市地標、商圈帶來合唱與交響快閃,讓“十五分鐘藝術圈”成為高品質藝術普及地。
在“摩登地標”“公園綠地”“潮流商圈”“城市水岸”“美育空間”五大演藝單元基礎上,活動以“一團一地一策”的思路讓藝術與城市肌理深度契合。四平電影院引入法國美景四重奏,為卓別林默片配上實時弦樂伴奏,讓觀眾在光影流轉中重溫經典﹔普陀區“周末親子魔幻劇場”集結了8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親子藝術團隊,帶來多部榮獲國際大獎的魔術、木偶劇作品,讓高水准藝術啟蒙扎根孩子們的心間。
升級“多元供給生態”
當下,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多元化與品質化並重的趨勢,“藝術天空”以“全年齡段、全藝術型”供給為核心,憑借多元藝術表達、靈活場景設計以及精良品質呈現,讓不同群體收獲專屬藝術共鳴。
城市舞台上,跨越藝術門類、呈現形式與地域邊界的展演活動精彩上演:愛沙尼亞愛樂室內合唱團、意大利小號大師安德烈·朱弗萊迪等國際頂尖藝術家或團體登台,讓高雅藝術觸手可及﹔陝西演藝集團《藝海秦風》、廣州南國醒獅團與普寧南山英歌隊的非遺展演,讓傳統技藝煥發當代生機……
愈發豐富的新場景持續帶來驚喜,在新天地、思南公館等地標商圈,“游覽+購物+餐飲+藝術”的沉浸式體驗已成標配。老洋房陽台上,沉浸式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溫情上演﹔在TX淮海廣場,醒獅騰躍與英歌舞步吸引中外游客駐足。此外,為潮流青年打造的水岸音樂節、為家庭觀眾設計的親子劇場、為青少年定制的美育互動,也讓每個群體都能在藝術中找到歸屬感。
國際視野與本土底蘊的碰撞,讓“藝術天空”的演出更具文化感染力。俄羅斯秋明國立愛樂樂團攜手鋼琴家方演,呈現《紅旗頌》的激昂與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的溫柔,讓中俄文化在音符中深度交融﹔意大利GOB陶笛七重奏與本土民樂代表自得琴社聯袂,共同演繹《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經典曲目。跨越國界的藝術對話,續寫了中外文明互鑒的友誼篇章,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在旋律中找到情感共鳴。
深化“文旅商體展聯動”
今年,藝術節與黃浦區共同打造“上街入戲”品牌,以“劇場搬進街頭”為核心,將非遺展演、國際劇目、街頭互動等多元演出無縫植入商圈場景,實現藝術與商業的雙向賦能。思南公館在活動舉辦期間,商圈客流增長35%,配套的“票根聯動權益”則讓藝術體驗延伸為消費動力。
在徐匯西岸,“藝術天空”將演出嵌入國際光影節的流光舞台,為游客帶來“身在景中、心隨藝動”的沉浸體驗﹔楊浦復興島的演出聯動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潮流演出與工業遺存中的藝術展陳相映成趣,讓老場地煥發全新藝術生機﹔青浦上達中央公園的水岸音樂節更是多維度融合的標杆,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以近50人全編制陣容在東大盈港的自然景致中演繹經典,同步聯動文旅商體展消費券,讓觀眾深度領略青浦人文風光﹔臨港滴水湖則將藝術演出與光影煙花秀、游湖觀光融為一體,平均每場吸引超萬名觀眾,現場發放的消費券更讓藝術盛宴延伸為全域文旅消費熱潮。
支付寶提供的消費便利、滴滴打車覆蓋40余個場地的專屬優惠,打通了觀演出行“最后一公裡”,讓市民赴藝術之約更省心、更順暢。
當上海展覽中心的交響樂悠揚響起,新天地老洋房的歌劇婉轉流淌……“藝術天空”這場持續十余年的惠民實踐,正以更具想象力的方式在城市中鋪展。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