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回望“十四五”幫扶成效 上海擘畫“十五五”區域發展藍圖

2025年11月10日18:36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11月10日電 (記者唐小麗)今天上午,2025年度上海國內合作交流研討活動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副市長陳宇劍,市政府副秘書長章雄,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市政府合作交流辦黨組書記、主任楊崢等出席活動。來自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上海投資咨詢集團公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活動。

五年深耕結碩果 多維協作譜新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始終將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秉持“中央要求、當地需求、上海所能”的原則,在脫貧攻堅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等領域持續發力,取得了一系列沉甸甸的成果。

在項目支持方面,過去五年,上海統籌安排實施項目4000余個,通過產業、勞務、消費等多項行動,為對口地區發展筑牢根基。“16+16”重點合作園區建設有序推進,200余個項目落地生根,成為區域產業協作的重要載體。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成效顯著,日喀則實驗學校、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等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讓邊疆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公共服務。

區域合作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上海與福建三明、安徽六安等革命老區的合作日益深化,在紅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與大連等地的合作高效推進,船舶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深度協作以及上海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的復制推廣,得到國家相關部門肯定。同時,上海與河南、海南、內蒙古等11個省區市簽署合作框架,與168家互助關系機構、215家商協會保持密切聯系,為投資促進和區域聯動搭建了堅實橋梁。

應急支援與民生保障彰顯上海溫度。今年年初西藏日喀則定日縣6.8級地震發生后,正在上海休假的援藏干部人才第一時間返崗投入抗震救災。在同濟大學、上海建工等專業團隊的努力下,受災最嚴重的森噶村群眾僅用7個多月就住進了新房。此外,上海通過以工代賑政策,帶動定日縣農牧民增收13.1%,為全國災后重建提供了“上海樣本”。

產業與勞務協作實現雙向賦能。崇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聚焦海洋裝備產業,聯合雲南臨滄打造“海洋裝備工”勞務品牌,通過“實習+就業”一體化、“校校企”訂單培養等模式,已吸引2000余名臨滄勞動者在長興島就業,120名臨滄籍工人成長為中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上海錦江國際集團以“上海品牌+老區資源”模式,運營三明環大金湖三大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5377萬元,帶動三明接待上海游客同比增長38.7%,六安接待上海游客超250萬人次,讓革命老區的文旅資源煥發新生。

指數發布明方向 專家獻策謀新局

活動現場,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張學良教授發布並解讀了2025年上海與全國主要城市區域聯動發展指數。該指數基於市場、社會、政府三大聯動維度,涵蓋產業關聯、創新合作等,對148個城市進行精准刻畫,為區域合作提供科學參考。

指數顯示,北京與上海的聯動最為緊密,蘇州、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與上海形成較強的合作聯結。以上海為中心,長三角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聯動日益密切,印証了中央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

“上海、蘇州、南通組成的江海聯動區域,GDP已佔長三角總量近30%,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張學良教授以滬蘇通區域協同發展案例為例,強調上海應進一步推動企業全國布局、產品全國行銷、服務全國賦能,同時各地需從“輸血”轉向“造血”,構建良好營商環境,實現雙向共贏。

與會專家圍繞“十五五” 時期區域合作的新趨勢、新挑戰展開深入研討。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指出,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關鍵節點,對口支援工作需聚焦常態化防返貧機制建設,強化產業就業幫扶,優化欠發達地區要素保障等。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專家王艷華對上海對口支援工作的創新實踐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上海的“整科室整建制”醫療教育幫扶、產業園區共建、消費幫扶機制等經驗值得全國借鑒。針對“十五五”發展,她建議上海進一步發揮“五個中心”優勢,推動“上海研發+當地制造”“上海市場+當地產品”模式深化,在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與對口地區共建應用場景,同時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關切,優化項目布局與運營機制。

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表示,高校作為智力支撐的重要力量,將持續深化與政府部門的合作,通過課題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式,為區域聯動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路徑,助力“十五五”時期區域協調發展邁上新台階。

錨定新征程 續寫協同發展新篇章

站在“十五五”新的歷史起點,上海明確了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的新方向、新舉措。未來,上海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創新幫扶思路,聚焦對口地區防返貧底線,深化產業、消費、勞務等領域合作,推動雙向賦能,提升幫扶效率﹔二是優化工作機制,聚焦產業合作、人才交流、交往交融等重點,推動優勢互補,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是深化各方協同,發揮駐外駐滬辦事機構橋梁作用,統籌高校、智庫、企業等各方力量,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具體實踐中,上海將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教育幫扶方面,將繼續推進“組團式”援教,擴大跨區域教研共同體覆蓋面,助力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提升,讓更多牧區孩子圓夢大學﹔醫療幫扶將聚焦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推廣先進診療技術與管理經驗,改善邊疆群眾就醫條件﹔產業協作將重點打造“美麗星村”等農文旅融合項目,推廣普洱“咖旅融合”模式,通過“黨建+農戶+合作社+企業”機制,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文化交流與人才培養將成為聯結情感的重要紐帶。東方衛視《潮童天下》欄目將繼續深化滬疆、滬藏兩地青少年互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模式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將持續推進“愛在邊疆·點亮國門”項目,通過“夢想中心”建設、教師賦能、遠程課堂等方式,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邊疆兒童。

研討活動圍繞“十五五”時期深入貫徹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接續推進對口協作、對口支援、對口合作等開展交流。與會嘉賓表示,立足新征程,上海要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按照“中央要求、當地需求、上海所能”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強化主動作為、強化整體推進,在創新思路、開闊視野,優化體制、強化機制,深化協同、統籌力量上下更大功夫,以新作為、新氣象、新成效續寫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新篇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