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筑夢,品牌賦能!上海舉辦東西部協作勞務品牌展示活動
人民網上海11月3日電 (記者唐小麗)今天下午,2025年上海市東西部協作勞務品牌展示交流活動在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舉行,集中展示本市協作促就業階段性成果,為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推動高質量就業注入新動能。
今年以來,上海市按照中央部署,大力開展協作促就業工作,組織用工企業奔赴雲南等對口幫扶地區送崗上門,“上村寨,進鄉鎮、走集市”,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活動100余場,精准推送崗位信息7萬余個,吸納中西部來滬就業脫貧勞動力58萬余人,培育打造勞務品牌40余個,建立30余對校企、校校企合作關系。從“勞力型”到“技能型”的轉變,從“一人就業”到“全家致富”的跨越,上海用勞務協作的實踐,書寫著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答卷。

12家特色勞務品牌授牌,覆蓋多領域
活動現場,12家2025年度特色勞務品牌獲授牌,涵蓋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成為上海勞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副主任、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熊英,市紀委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委紀檢監察組組長吳春,市就業促進中心主任周國良,楊浦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尼冰分別為品牌代表授牌。
從“上天入地”的技術崗位到“暖心服務”的民生工種,這批品牌各有特色。楊浦低空飛行數控師填補低空經濟領域勞務品牌空白,長寧“山裡娃”消防員架起滬滇就業幫扶橋梁,普陀城市騎士用車輪串聯城市服務網絡,浦東特調花式咖啡師以一杯咖啡鏈接鄉村振興,閔行產后康復師守護母嬰健康,青浦快遞小哥傳遞城市溫度,崇明海洋裝備工在大國重器上鐫刻匠心……每一個品牌背后,都是一群勞動者技能成長、人生蛻變的故事,更是上海與中西部地區“山海攜手、共贏發展”的見証。
品牌故事鮮活動人,托起奮斗者的夢想
“6年前,我還是在雲南老家跟著阿爸干活的山裡娃。現在,我能靠自己的工資給父母蓋新房、供弟弟妹妹讀書,還成了消防班長!”活動現場,長寧“山裡娃”消防員周保舉的分享,讓不少人動容。

作為長寧區依托滬滇勞務協作打造的特色品牌,“山裡娃”消防員已累計為60余名雲南青年提供就業崗位,人均稅后年收入達14.5萬元,體能、技能達標率和持証上崗率均為100%。為讓“山裡娃”在上海站穩腳跟,長寧區消防救援支隊不僅量身定制入職培訓方案,縮短適應周期,還聯合上海體育大學、市消防特勤支隊等共建實訓基地,助其取得職業技能証書,一線消防員滿7年即可落戶上海,讓他們有了“第二故鄉”的歸屬感。
同樣讓人動容的,還有崇明海洋裝備工的成長故事。“從腼腆的農民工到焊接技術帶頭人,從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到創新‘焊接10步操作法’,上海給了我實現夢想的舞台。”品牌形象代言人魏鈞,是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的電焊工,也是公司勞模工匠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在崇明區人社局的推動下,振華重工與雲南臨滄市技師學院等院校共建技能工作室,採用“理論+實操+案例分析”模式,每年培訓近千人次,已培育200余名優秀海裝工匠,其中多人獲“中交技術能手”稱號,10余人在國際焊接大賽中獲獎。截至目前,崇明海洋裝備工品牌已為7萬余名勞動者開辟“藍色經濟”就業通道,培育8600余名中高級技能人才,成為上海振華重工發展的“人才引擎”。
現場展示的楊浦低空飛行數控師品牌,更是展現了“新職業”的活力。作為上海首個低空經濟領域勞務品牌,楊浦不僅制定“總裝調精算法+應急救援”的職業標准,還依托城市治理、應急救援等四大場景開展實訓。“我們不只是培養‘飛手’,更是培養‘場景解決方案專家’!”品牌代表介紹。
此外,浦東特調花式咖啡師品牌也用一杯咖啡鏈接起滬滇協作。以雲南普洱、怒江咖啡產區為支點,聯合浦東人社局培育3000余名咖啡人才,帶動數百人就業﹔普陀城市騎士品牌則通過“五個一”保障機制,解決住房、用餐、醫療等關鍵小事,在全國帶動數百萬人就業,還推出“社保補貼”“求學圓夢計劃”,讓騎手們“有尊嚴地奔跑”。
政企校協同,構建勞務協作新機制
“從‘輸血’到‘造血’,關鍵要搭好‘技能培訓+精准就業’的橋梁。”楊浦區人社局、鬆江區人社局、寶山區合作交流辦等分享勞務協作經驗,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近年來,楊浦區錨定“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目標,構建“組織化輸送、訂單式培養、精准化就業、一站式服務”四位一體模式。在機制協同上,區領導10余次赴雲南麗江三縣及香格裡拉市對接需求,啟動“一圈、雙鏈、N+服務”行動,與雲南人社部門共建崗位開發、技能適配、穩崗服務全鏈條體系﹔在技能賦能上,與香格裡拉職業學院等合作,推行“實習+就業”訂單培養,累計培育雲南青年500余人﹔在品牌塑造上,除低空飛行數控師外,還升級“彩雲之南”品牌,首推社區微型消防站崗位,19名麗江籍青年入職楊浦消防﹔在服務保障上,實施“點對點”返崗服務,組織包機包車輸送雲南務工人員,針對住宿、通勤等實際困難,積極協調企業與相關部門解決。

鬆江區人社局則圍繞“鬆江雲間”品牌,打造“焊花飛舞”焊工等硬核工種,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超15萬人。通過定向培養,雲南90后陳懷橋從廚師轉型為熟練焊工,月薪超萬元﹔勐海縣職校學生袁飛通過校企合作留在鬆江,如今已成長為中層管理干部。更值得一提的是,鬆江培育的選手還在第四十七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4.0項目中勇奪金牌並獲“阿爾伯特·維達大獎”,如今他們反哺教學,為勞務品牌注入新活力。
明確方向,推動勞務協作提質增效
“勞務品牌是就業增收的‘通行証’,更是區域協同的‘連心橋’。”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楊佳瑛在講話中指出,下一步,上海將從三方面深化勞務品牌建設:一是加大培育扶持,在資金補助、市場開拓、要素對接、人才培養上加大支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二是深化技能培訓,發揮企業、院校作用,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三是加強宣傳推廣,選樹示范企業和代言人,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風尚。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主任、黨組書記楊崢則強調,要突出“四個特色”,打造勞務品牌。緊貼優勢產業樹特色,讓品牌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著眼雙向賦能育特色,既帶動中西部勞動力就業,又為上海產業提供人才支撐﹔推動校企合作強特色,深化“訂單培養”“校地共建”模式﹔注重關愛保障固特色,用政策溫度留住人才,書寫滬滇勞務協作新篇章。
從“一人就業”到“一片致富”,從“技能提升”到“品牌增值”,上海正以勞務協作為紐帶,讓更多勞動者在技能成長中實現價值,讓更多勞務品牌在區域協同中煥發活力,為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高質量發展畫出更美的“同心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