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專家建言獻策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 (記者董志雯)10月31日,第五屆城市治理學術研討會——“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主辦,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和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黨校承辦。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曾峻教授為研討會做學術致辭。他指出,此次研討會主題與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高度契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意義。城市已經成為中國人口的主要承載區,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作為中國特大城市的專家學者,肩負著重要學術使命和時代責任,要深入扎根超大城市實踐,要深刻把握超大城市治理和發展規律,要把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納入研究視野,這也是舉辦城市治理學術研討會的主要原因。”他表示,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和推進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一是要加強科學理論指引,加強體系化建構、學理化闡釋,揭示其中的標識性概念、原理性成果、原創性貢獻。二是要開闊學術研究視野,通過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的比較,通過扎實的實証調查和研究,從學理高度更好回答城市發展道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中國內涵。三是要拓展多學科研究視角,城市治理是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參與、跨學科合作,在研究中善用新理念、新概念、新范疇、新范式,構建具有自主知識體系的中國特色城市學。
上海市委黨校要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把“城市治理學術研討會”打造成為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平台,把上海市委黨校打造成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陣地,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研討會主旨演講環節,浙江工商大學黨委書記、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郁建興作了題為“數字治理的無盡前沿”的主旨演講。他指出,數字技術推動了公共管理范式的革命,需要將技術向善的共識轉化為制度向善的行動,要建立與數字時代相匹配的治理模式,不僅要用技術治理還要對技術開展治理,應當不斷探尋與技術的共贏共治之路,從單一中心到多元多維主體發展,形成系統化的實踐。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作了題為“城市更新與上海建設人民城市”的主旨演講,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分析了上海城市發展的進程,認為人民城市建設要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發展多元共治機制,以人民福祉為目標,開展社會建設、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從增量發展轉向提質增效。上海應當明確自身定位,抓住發展機遇,合理規劃發展進程,在城市更新中融入上海文脈,實現居住空間升級優化。
主旨演講后,本次論壇圍繞“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設置了兩場圓桌論壇。
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黨校副校長張武君主持會議總結。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吳建南發表了“構建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理論:基於城市工作會議的思考”學術總結,他比較了歷次城市工作會議的要點,深入系統闡述了人民城市理念,認為城市治理的頂層設計發生了重要轉變,目標體系不斷完善,實踐路徑不斷豐富,理論進一步升級,形成了中國城市治理的現代化范式,構筑了新時代城市工作的系統化理論框架。
當天除了主論壇之外,還有三個平行分論壇分別聚焦“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著力推進以城市更新為抓手的宜居韌性城市建設”“著力培育富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