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寶山發展向高向新 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破2100億元

2025年10月24日09:15 |
小字號

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100億元,寶山“十四五”產業發展向高向新

“一核兩翼”打造現代化轉型樣本

昨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實干繪答卷 接力新藍圖”上海“十四五”規劃成果系列第十場新聞發布會,圍繞“勇擔轉型重任,勇當科創尖兵,打造新時代現代化轉型樣本”主題,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寶山區“十四五”期間建設發展成果。

寶山區委書記李晨昊在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以來,寶山區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干字當頭、奮力一跳,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100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幅超過GDP增幅﹔工業總產值達到2600億元﹔前4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2400億元,工業投資佔比提升至20%﹔社零額突破3600億元,年均增長5.7%﹔前4年,商銷額突破40000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年均增長6.1%,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七成,經濟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十四五”時期,寶山區研發投入強度達4.69%,實現大幅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均增長20.3%。暢通成果轉化鏈條,完成全市首個概念驗証服務認股權登記,認定概念驗証中心11家,建成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孵化載體36家,與復旦、同濟、北大、上大等高校共建大學科技園,形成西有環上大科技創新核、東有復旦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集群發展態勢,各大學科技園累計轉化科技成果近300項,落地企業近1000家。

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高端新材料、機器人及高端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吳淞材料實驗室納入全市國家實驗室“3+4”體系並實體化運行,支持上海大學建成核電關鍵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綠色低碳產業規模突破千億,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核心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台,推出國內首個碳足跡量化工業軟件並實現國際互認。

“十四五”時期,寶山推動吳淞、南大、濱江“三箭齊發”,打造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樣板間”。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深化“兩張網”建設,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推動“兩舊一村”改造、適老化設施改造等民心工程,新增一批保障性住房和“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建成一批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好醫院。

面向“十五五”,寶山將構建由“大吳淞、東產業、西科創”組成的“一核兩翼”發展格局,到2030年,建設成為科創引領、戰新產業集聚、活力迸發、開放共享、幸福宜居的國際大都市主城區。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越)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