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產品亮相,工博會構建“中國智造”新生態

人民網上海9月25日電 (記者葛俊俊)9月23日,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近300項全球首發、近200項中國首秀展品亮相。本屆工博會以“工業新質,智造無界”為主題,吸引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展商匯聚。
展會上,國內外企業紛紛攜核心尖端科技產品亮相,生動呈現了工業領域的最新變革。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展示了“中國智造”的硬實力,更以前瞻性的視角勾勒了未來工業的發展藍圖。
聚焦精准可靠,呈現中國制造轉型圖景
開幕式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沙畫表演驚艷上演。在兩台由節卡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智能機械臂精准操控下,細膩的沙粒逐漸勾勒出“CIIF”的清晰圖示。科技的精密與藝術的靈動完美交融,這場表演不僅為工博會拉開了精彩序幕,更直觀展現了“上海智造”的可靠與效率。
開幕式沙畫表演。受訪者供圖
這款名為JAKA Zu20的協作機器人,堪稱工業場景的“多面手”:它額定負載達20kg,臂展長達1.8米,整機重量僅60公斤,巧妙平衡了機械的力量與靈活﹔重復定位精度更是達到±0.05mm,誤差范圍相當於人類頭發絲直徑。該型號自去年推出后,已在汽車零部件搬運、航空發動機檢測等大型工件作業中完成批量驗証,憑借“工業級可靠性”成為開幕式表演的優選。
在展會上,曙光網絡首次提出“算控安融合”理念,圍繞工業場景推出四大新品、兩大生態建設舉措,通過產品與生態的雙重驅動,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更安全、更智慧的底座。這一理念將中科曙光的先進計算優勢全面引入工業場景,把計算、控制、安全三者打通,形成閉環,避免了企業在技術集成中的反復探索。意味著中國廠商開始從“提供產品”走向“輸出方法”,發展出系統性引領的能力。
曙光網絡展台。受訪者供圖
同時,曙光網絡正式推出曙睿(SugonRI)開發者社區,讓工程師能夠快速掌握工業編程,並把經驗轉化為可復制的生產力。總裁劉立表示,將通過渠道與開發者兩大群體聯動,著力培育可落地、可成長的產業生態。
同樣引入注目的是,由浪潮數字企業與達索系統聯合打造的InSuite by DELMIAWorks。這是面向成長型制造企業的顛覆性工業軟件,能實現一體貫通的行業顛覆性創新,為客戶提供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經營管理的全方位一體化解決方案,真正解決數據散、流程斷、監控弱、決策差等痛點,一站式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浪潮數字企業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浪潮捷雲(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長友表示,該方案的價值不僅在於效率提升和成本優化,更在於幫助中國離散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進階。
作為集中展示上海最新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拓展市場的重要平台,“創新科技館”主題展區重點展示了未來產業、民生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如腦機接口智能外骨骼主被動訓練系統平台、M1--2噸級垂直起降固定翼載人機、智能物流機器人Well-Bot等。
“創新科技館”。受訪者供圖
此次還聯合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和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繼續設立技術交易和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兩個特色展區。其中,技術交易展區,通過開展現場對接、項目路演等多種形式,為參展企業提供技術交易、產業孵化的專業化服務平台,助力創新成果跨越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橋梁”,實現科技成果與產業的無縫對接。
CIIF大獎“上新”:亮點紛呈,創新成果競相綻放
本屆工博會上,眾多創新成果競相綻放,頒發了1項CIIF特別大獎和10項CIIF獎。
台達固態變壓器榮獲“CIIF工業自動化獎”。受訪者供圖
首次亮相的台達固態變壓器,憑借新一代電力電子核心技術脫穎而出,榮獲“CIIF工業自動化獎”,成為展區焦點。該展品支持“光儲充”靈活集成,能有效平抑電網波動,在能效提升至98%+的同時,設備體積縮小70%以上。在電動汽車爆發式增長的當下,它能滿足用戶對“充電像加油一樣快”的迫切需求。
台達首席品牌官郭珊珊表示,展台呈現了全球調研報告《綠色AI進行式:探索可持續未來》精華,揭示了AI時代的關鍵可持續發展議題。呼應報告的重要觀察,台達將致力以科技創新協助可持續AI的推進,包括智慧微電網以及為邊緣計算設計的AI數據中心等,以實際行動呼吁產業伙伴攜手前行。
東華大學展區。受訪者供圖
東華大學展區同樣成果豐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朱美芳、成艷華教授團隊研發的“模擬月球環境下月壤纖維極限制造技術及連續成纖裝備”榮獲了“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大獎”。
該裝備模擬月球高真空極端環境,突破了毫克級月壤珍稀樣品的微量纖維紡絲技術瓶頸,攻克了極端環境下微量物料的精確輸送、高溫熔融、連續穩定成纖等一系列核心難題,其“就地取材”為核心亮點,擺脫了對地球材料的依賴,為月球基地建設打造了全新的材料制備路徑,盡顯科技想象力與執行力。
航天科技展台。上海航天供圖
走進航天科技展台,天宮空間站1:10模型吸引眾多航天愛好者拍照打卡。空間站模型左側,長征六號甲和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是工博會的“老朋友”了。其中,獲得本屆工博會大獎的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於2024年11月30日完成首飛,目前已順利執行2次發射任務。
此次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帶來的產品涵蓋重大工程、商業航天、低空安防、高端裝備、新能源5大領域,展現大國重器的同時,突出新質生產力前瞻布局,以創新推進航天科技的產業轉化。航天科技不僅能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還憑借其可靠性、創新性,在服務社會民生、融入商業市場中展現出強勁勢頭。
CIIF高新技術工程獎。受訪者供圖
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中船集團第七〇四研究所“中大型船舶自主航行與遠程控制系統”,該成果斬獲“CIIF高新技術工程獎”,其展現的技術獨創性、系統突破性和行業引領性,成為本屆工博會智能船舶領域的一大亮點。
“歷時8年的技術攻關和創新迭代,我們的系統先后在全球首艘2000噸級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號等多型標杆船舶上得到應用和驗証。”七〇四所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自主航行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技術成果向產業化延伸,為我國智能航運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更多的智慧力量。
工博會見証了中國工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每一步跨越,並伴隨著中國工業的持續發展,逐步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強的工業盛會之一。“工業新質,智造無界”,中國工業正以開放協同的姿態,為全球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中國方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