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轉型十年,看上海鬆江如何當好“G60科創走廊”策源地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王崟欣
2025年09月15日17: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提起鬆江,人們的印象是名勝寶地,是高校匯聚,是“上海之根”。

這幾年,再談到鬆江,是幾張嶄新的名片——“科創之城”、“G60科創走廊”策源地、鬆江新城。

“推動G60科創走廊建設走深走實”“打造先進制造業發展集聚區、新質生產力發展先行區、現代化新城建設樣板區、鄉村全面振興示范區”“打贏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突圍戰”……今年2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調研鬆江時強調。

G60科創走廊示意圖。G60聯席辦供圖

工業是鬆江的立區之本。早在2016年,面對能級欠高、創新不足等發展瓶頸,鬆江區創造性提出建設“G60科創走廊”——沿G60高速公路布局全區科創企業及先進制造業。后經兩次升級,G60科創走廊從鬆江區擴容至長三角九城(區)。2019年,G60科創走廊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台。

走到第十年,建設成效如何?近日,記者走進鬆江,記錄下發生在G60科創走廊上的三個故事。

轉型缺技術?推動科技資源跨區域流動

上海保隆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誕生於鬆江,主營汽車零部件,目標是成為胎壓監測系統(TPMS)行業領先公司。

20多年過去,公司規模不斷壯大,行業地位日益提升。然而,良好勢頭下,市場瓶頸隨之而來,產業發展亟需技術迭代更新。“但有些創新,單靠我們一家企業的力量還難以實現,尤其是0到1的基礎創新。”公司總經理助理孟慶江坦言。

保隆科技合肥空懸產線。保隆科技供圖

事實上,不少傳統制造業企業都面臨與保隆科技同樣的難題。“G60科創走廊因科創而生,其初衷就是通過跨區域協同,促進科創要素在這裡自由流動、各取所需。”G60聯席辦副主任、鬆江區科創發展辦主任陳超說。

2024年,依托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保隆汽車發布“輪胎健康智能管理”的科技需求。需求一經發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銀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揭榜,“基於輪胎智能化管理的車輛健康狀態系統研究與示范”項目獲立項。

孟慶江介紹,項目的5個課題,由高校教授或企業研發負責人分別領銜,從技術底層進行攻關,“大大解決了我們的研發難題。為我們進入智慧輪胎這一百億產業賽道提供基礎助力。”

如何促進更多科創要素在G60上自由流動?

不久前,一場拍賣會在鬆江落幕。拍賣對象很特別——科技成果。

G60科技成果拍賣會現場。G60聯席辦供圖

這是G60城市間的科技成果拍賣會,今年已是第七年舉辦。從影響范圍看,吸引力已超出長三角——雲南、江西等地區也慕名而來。現場,上百個縣域經濟體、超千項科技成果參與,多個項目還出現了激烈的多輪競拍,總成交金額高達202億元。

科技成果拍賣會,只是G60科創走廊搭建的眾多科技要素對接平台之一。

近年來,鬆江區聯動G60九城市4000多家科創載體,建立健全“高校聯盟+概念驗証+成果發布+轉化基地+項目路演”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梳理九城市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創資源,組建G60重大科創平台聯盟﹔通過舉辦“創贏未來”科技與產業創新大賽,開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U30青年創業榜單評選等,健全創新主體培育扶持機制……

G60科創雲廊。王初攝

數據顯示,G60科創走廊已構建起包括G60重大科創平台聯盟、高校協同創新聯盟、11家概念驗証中心、18家中試基地、31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等在內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創新缺資金?健全金融服務體系

一根小螺釘,經導管介入人體,來到心臟最內部的三尖瓣區域,在醫生“指揮”下精准“找”到位置,兩側夾子迅速並攏,患者體內的三尖瓣開口被夾住,血液反流被有效遏制。

這一看似簡單的儀器和操作流程,卻是當下高難度心臟手術——三尖瓣反流治療的頂級產品。

產品研發生產方上海匯禾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不到7年,現在是醫療器械屆的明星企業。公司常務副總裁沈簡文說:“沒有G60科創走廊,這款產品問世不會這麼快。”

對創新型初創企業而言,最缺的,往往是資金。

2023年,在匯禾醫療啟動臨床前,拿到了一筆“生死攸關”的4億元融資。

“我們團隊來源絕大多數是醫生、工程師等研發人員。隻會做專業、搞技術。融資?門都不知往哪找。”沈簡文說。

錢從哪來?在鬆江區組織牽線下,幫助匯禾醫療報名參加了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並一舉奪得當年全國科技創新大賽醫療器械組的第一名。

匯禾醫療在進行產品生產。匯禾醫療供圖

“大賽一結束,立馬有資本找到我們。”沈簡文坦言,“G60科創走廊不只是搭建了一個平台,更是政府對我們信用的背書,撬動各類資本相繼注入,如今融資已是當初G60資金的十倍,支撐我們從臨床一路走向落地、走向市場。”今年3月8日,該款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並進入全國20多家醫院臨床。

“科創企業從中試到產業化的過程,需要大量資金,被稱為‘死亡之谷’。”陳超介紹,為了不讓科創企業倒在資金難題上,G60科創走廊設立了G60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出創新科創債、綠色債等G60專屬金融產品,推動九城市與上交所簽署深化合作備忘錄,同時舉辦系列產融對接活動。

截至目前,G60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已涵蓋1200余家企業,33家企業獲投資10.1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20多億元。G60專屬金融產品累計授信200億元,科創債、綠色債累計發行等562單、融資3454億元。

人才哪裡來?軟硬兼施做優配套

嶄新的大樓、氣派的裝修,寵物可以進出自由,上海福貝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汪蔚軍覺得上班幸福感暴增。

福貝是一家寵物食品公司,公司布局正是G60科創走廊的產物——研發和營銷兩頭在滬,生產基地在安徽宣城。

過去,福貝在鬆江的辦公地點分散在不同街鎮。2024年,在G60科創走廊政策的支持下,福貝搬遷至鬆江區G60總部功能區。如今,30畝的土地上,集合了研發、營銷、展示、高端產品智能制造工廠等多個功能。

G60科創走廊工作推進會。G60聯席辦供圖

不只是硬性配套,還有軟性支撐。人才住房、人才補貼、落戶……來自安徽宣城的汪蔚軍,把家安在了鬆江。“我是新鬆江人。”汪蔚軍笑言。

在鬆江,來自G60科創走廊各城市的新鬆江人不在少數。安徽省投資集團G60鬆江·中安科創園負責人高源,也是其中之一。“G60帶來的,不只是產業與生意,更是人與人、人與更美好生活之間的連接。”如今的中安科創園,匯集了5家安徽優質企業來滬布局研發中心或第二總部。

辦公環境、人才配套、營商服務……G60科創走廊正成為人才高地。據介紹,G60九城市通過打造國家移民政策實踐基地、輪值舉辦人才峰會、聯合開展高層次人才培訓等,已有鬆江、嘉興、湖州等地20余位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永居申請,41位科創企業人才完成往來港澳人才簽注辦理。至2024年,九城市已實現89個綜合服務通辦專窗全覆蓋和遠程虛擬窗口上線,辦件累計突破100萬件。

記者觀察

三個故事,三個側面,展現了鬆江在G60科創走廊建設上的擔當與作為——當好龍頭、建強機制、搭好平台、做優服務。經過多年實踐,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區域綜合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城市集群前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佔全國13.5%,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佔全國11%,獨角獸企業數量佔全國12%,上市企業數量佔全國14%,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佔全國1/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10%。

G60對鬆江的改變也同樣明顯。“有沒有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變化是翻天覆地的。”鬆江區一位主要領導直言,“鬆江這些年,天還是這些天,地還是這些地,人還是這些人,工業用地、整個工業園區還是這些。不同的是,一大批的科技型企業、成長型企業慕名而來,許許多多的科創型團隊、科創型人才紛至沓來……”

一組數據最為直觀。鬆江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015年末的3.58%增長到2024年底的7.24%,超過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其中92%的研發投入來自市場主體﹔高新技術企業數從2015年末的469家增長到2014年底的2700多家,位居全市第三﹔戰略新興產業產值目前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60%,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連續三年穩居全市首位。

再看G60科學走廊,一條路,帶來了鬆江最初的城鎮化與工業化,又推動了今天新一輪的開放與升級。期待,行駛在G60的高速路上,以科創為動能,以產業為紐帶,鬆江也必將迎來自身新一輪的騰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