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正式啟用

9月12日,作為上海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標志性項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正式啟用。隨著浦東校區的啟用和運行,掀開了交大醫學院近一百三十年辦學歷史和七十余年建院歷程的嶄新篇章,也標志著醫學院實現辦學格局全面躍升,在沖擊世界一流醫學院的歷史征程中跨入新的發展階段。
新校區校名石揭幕,浦東校區正式啟用
晨曦初露,天色漸染。上午8點30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迎來了重要時刻——浦東校區校名石揭幕儀式。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黨委書記江帆,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先群,校部和醫學院老領導王宗光、馬德秀、姜斯憲、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吳旦、李宣海、趙佩琪、孫大麟、范關榮、朱正綱,醫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文華,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吳正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興華,副院長方勇、畢宇芳等黨政領導蒞臨儀式,與二級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師生代表揭開校名石上的紅布,共同見証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歷史時刻。
隨著幕布緩緩落下,醫學院正式開啟從黃浦拓展到浦東的時代新征程。拔地而起的不僅是新的校園,也是每一位交醫人強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更是交大醫學院為提升上海市整體醫學學科實力,服務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和科創中心建設,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吹響的重要宣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位於浦東新區國際醫學園區西南角,佔地約435畝。浦東校區的建設錨定醫學院“世界一流、中國特色、上海風格、交醫特質”的辦學定位,以“海納百川、中西融合”人文理念作為校園建設核心,延續醫學院百余年歷史文脈,突出時代特色、強調科技環保、彰顯醫學人文,以“立足師生實際需求,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目標,打造具有醫學教育特質的“智慧、綠色、人文”新時代示范校園,構建集教研支持空間、文化融合平台、能力培養基地、生活設施保障為一體的功能體系,為廣大師生醫務員工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漫步在浦東校區,醫學大講堂、歷史核心區、校園鐘樓等一系列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樓宇建筑讓人仿若置身於寧靜、美好且愜意的花園式殿堂,感受濃厚的歷史底蘊傳承和學術文化氣息﹔國際化標准的先進實驗室為廣大教師、科研團隊提供兼具高效性、安全性、交互性的研究環境﹔現代化融合未來AI醫學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廣大師生全身心的投入醫學教育和科研創新事業,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培養更多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為強國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校區舉行首次開學典禮,見証庄嚴神聖時刻
新校區啟用當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迎來了首批2025級新生。隨著雄壯的國歌聲音響起,神聖庄嚴的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在浦東校區彤程大講堂隆重舉行。在醫學院黨政領導、教師代表的注視下,全體新生身穿統一著裝、精神抖擻,邁入會場,預示著他們立志獻身醫學事業,即將踏入“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偉大征程。
新生代表們上台接受主席台師長授予的聖潔白大褂。台上老師們為學生代表扣上了第一顆紐扣,全場新生一起鄭重穿上象征身份與職業、賦予責任與使命、承載理想與信念的白大褂。
2025級全體新生共同宣讀《醫學生誓詞》。以昂揚的精神面貌,表達了自身懷揣對醫學事業的熱愛與赤誠,完成角色轉變,邁出了醫學生涯第一步的激動心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以《創新求索,追求卓越》為題作精彩講話。他代表學校向今年新入學的1025名本科生、2292名研究生以及110名“交大醫學班”新生表示祝賀和歡迎。隨著浦東校區正式啟用,交大醫學院即將邁向新的發展階段。范先群對廣大同學提出三點殷切期望:一要甘於吃苦,練就過硬本領。唯有以扎實的功底筑起根基,你們才能真正掌握那把開啟生命奧秘的鑰匙,為未來成為良醫奠定最牢固的基石。二要勇於挑戰,鑄就創新能力。面對國際競爭新態勢和“健康中國”戰略新要求,唯有主動迎擊時代浪潮,方能於變局中開新局,於挑戰中育先機。三要樂於奉獻,成就醫學夢想。在交大醫學院,奉獻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甘於寂寞的非凡堅守,跨越山海的大愛情懷,躬身實踐的精神傳承。最后,他鼓勵廣大學生要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通過和學校的共同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為強國建設與健康中國建設而不懈奮斗。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卜軍作為教師代表發言,2025級臨床醫學專業盧冉昕同學作為新生代表發言,2024級“致遠榮譽計劃”直博生張昊亮作為學長代表發言。
在庄嚴隆重的“儀式篇”后,進入了感人至深的“立志篇”。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聯絡組組長彭一浩圍繞《報效祖國,無私奉獻,服務人民》主題,講授開學第一課,分享了對於“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所思所悟所感。
在“情懷篇”中,江帆為新生講授入學第一課。江帆以《選擇交大就是選擇了責任,選擇交醫就是選擇了奉獻》為題,通過“初識交醫、讀懂交醫、感悟交醫、踐行交醫”四個篇章娓娓講述百余年的交醫故事,為新生帶來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和升華。在“初識交醫”篇,江帆帶領大家從浦東新校區一路“回溯”到黃浦校區,沿途打卡交醫學周邊的紅色地標和具有紅色歷史的可閱讀的交醫建筑、附屬醫院及機構。她期望同學們能夠用醫學青年的責任擔當與祖國的醫學發展、上海的城市發展緊密相連、同頻共振。在“讀懂交醫”篇,江帆詳細介紹了交大醫學院的悠久歷史,並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師大醫的先進事跡,深刻闡釋了交大醫學院“海納百川、求真務實、守正創新、精誠奉獻”學院精神的內涵,期待同學們能夠以大師為榜樣,不斷追求卓越,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在“感悟交醫”篇,江帆給新生送出“成長錦囊”,希望大家始終牢記“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不斷修煉“有溫度”的精湛醫術,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做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在“踐行交醫”篇,江帆為新生鋪開一張“世界一流、中國特色、上海風格、交醫特質”的醫學院未來發展藍圖,並祝福全體新生在交醫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成就最好的自己,鑄就未來輝煌!
當天下午,新生共同觀賞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院士為人物原型的新編大師劇《清貧的牡丹》。劇中再現王老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許多學生感動落淚,掌聲不斷。此次演出是該劇在浦東校區首次演出,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該劇已經連續13年作為“開學第一課”成功演出,觀演師生近萬人。八月,該劇在澳門首次境外成功首演。話劇還成功入選中國科協“科學家故事舞台劇推廣行動”劇目,成為引領廣大醫學生成長成才的指路明燈。
搬遷入住浦東新校區以后,學生園區的物理空間有了很大提升,交大醫學院持續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以“黨建+”為引領,打造“醫學文化牆”等特色空間,將五育融入學生成長發展的各環節與全過程﹔在“一站式”學生社區中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科創等工作。同時,在學生園區落實住樓輔導員制度,實現“一樓一員”,為學生提供24小時常態化陪伴和即時響應。
多校區協同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
浦東校區的啟用不僅是空間的拓展,更是交大醫學院發展戰略的重要裡程碑。浦東校區的啟動將拉開交大醫學院多校區協同聯動辦學新的篇章,醫學院將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品質的原則,推動多校區同質化、一體化管理,以浦東校區作為醫學人才培養高地和科技創新高地,以黃浦校區作為賡續醫學院百余年發展傳承的歷史文化源點,以海南校區作為國際化、高水平教育和研究基地,以崇明校區作為全健康生態治理和全球健康人才培養基地,擎畫多校區協同發展新格局,同時面向全國,在蚌埠醫科大學、昆明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以及贛南醫科大學等高校建設“交大醫學班”,攜手各方共同推進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創新改革,扎實走好世界一流醫學院建設的每一步,為我國的醫學教育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作為全國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排頭兵,交大醫學院將進一步緊密對接上海市高等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個先行先試”戰略舉措,以浦東校區啟用為重要契機,以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教育,以高質量教育集聚和培養一流人才,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以臨床醫學世界引領為目標,實施臨床醫學“萬分之一學科”突破計劃﹔以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先導項目為引擎,強化有組織科研,聚焦臨床前沿性、復雜性重大科學問題,加速重大原創成果落地,進一步深化AI+醫學戰略,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在造就高水平醫學拔尖創新人才、打造醫學科技創新源頭、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級等方面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未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將圍繞生命健康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重大問題,以浦東校區為源點,匯集14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13家附屬醫院的臨床資源與基礎科研的關鍵要素,打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谷”科技轉化園區,通過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科創企業研發平台和科創項目孵化平台等平台,探索校企、校地共建新機制,高標准構建從基礎研究、臨床驗証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打通從高校到園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同時,系統推動與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張江細胞基因產業園等產業聯動,充分發揮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生物醫藥企業集群優勢,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成果、推出更多創新產品,全面提升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度和競爭力,為上海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提供助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