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網格發力,堵路“開竅”

人民網記者 龔莎
2025年07月28日18:0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清晨七點半,浦東新區上浦路。雨水敲打著車窗,也加劇了三林北校(上浦路校區)門口的焦灼。

丁字路口處,送孩子的私家車、通勤的居民車輛、臨時停靠的自行車擠作一團。喇叭聲此起彼伏,車頭頂著車頭,動彈不得。

“又堵死了!這丁字路口,進不來,出不去,天天早上像打仗,稍微蹭一下就能吵起來。”初二學生小林的爸爸無奈地搖下車窗。

校門口的保安老張穿著雨衣,徒勞地揮著手:“讓一讓!都讓一讓!”雨水順著他的帽檐滴下,淹沒在嘈雜的人車聲中。這景象,對周邊居民和學校師生而言,早已是多年的“頑疾”。

“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很久了。”三林北校的一位老師坦言,“丁字路口先天不足,兩邊老舊小區車位緊張,車都停到路邊,再加上接送孩子的車流,早晚高峰簡直寸步難行。我們也派了家長志願者,保安更是全員上陣疏導,但治標不治本,還找過民警、交警反映過,可單靠一兩個部門,很難徹底理順。” 這一“堵”在門口的難題,如同一個沉默的結,找不到解開的線頭。

轉機出現在今年4月初靈岩綜合網格的一次例會上。作為黨建聯建單位,學校代表首次坐在了這張匯集街道分管領導、街區黨支部、各職能部門、相關居民區書記的圓桌前。當被問及實際困難時,校門口那個令人頭疼的丁字路口,終於被擺上了台面。

黨建聯席會議。

4月的一個工作日,上浦路校門口出現了不同尋常的景象:平安辦負責人、交警五大隊民警、綜合執法隊隊員、凌一和凌二居民區書記、街區黨支部書記,連同學校負責人,齊刷刷站在了丁字路口。雨后的現場辦公會,氣氛熱烈而務實。

“關鍵是要打通‘腸梗阻’!”交警五大隊的民警指著校門前一小塊區域分析道,“這裡如果能劃成禁停區,留出空間,車就能周轉開。”學校代表立刻補充:“對對對!家長們太需要這樣一個能掉頭的地方了,以前全靠運氣搶位置。”

“信號燈配時也得優化,”另一位交警指著路口的紅綠燈,“根據早晚高峰車流特點調整一下,控制一下進出節奏,避免在路口就堵死。”

“疏導力量要加強,”凌一居民區的書記接過話,“我們居民區可以組織志願者,早晚高峰過來協助,都是街坊鄰居,勸導起來也方便。”

方案在現場快速成型:交警劃禁停區、調信號燈﹔居民區出志願者﹔平安辦統籌協調,綜合執法隊密切配合,街區黨支部跟進落實。

行動快得驚人。“4月2號開的協調會,4月中旬,你看,禁停標志就劃好了,紅綠燈也調整了,我們的志願者22號就全部上崗了!”凌二居民區的書記指著校門口那條新劃出的黃色禁停線說。

改變是實實在在的。同樣是雨天早高峰,雖然車流依然密集,但秩序已然不同。禁停區空了出來,成為車輛周轉的“安全島”﹔紅綠燈變換的節奏更貼合實際車流,減少了路口車輛的積壓﹔穿著馬甲的居民志願者耐心地引導著車輛:“師傅,往前開一點,那邊能掉頭,別都堵在口子上。”

“現在好多了!”送完孩子的家長李女士搖下車窗,臉上輕鬆不少,“以前真是火氣大,堵得人心慌。現在有地方周轉,有志願者提醒,雖然車還是多,但至少能喘口氣,摩擦也少了。”保安老張也輕鬆了許多:“現在疏導起來順暢多了,壓力小了一大截。”

一位交警在執勤間隙感慨:“這個路口的問題存在多年,我們單方面維持秩序效果有限。網格把大家聚到一起,目標一致,就是解決問題,劃出關鍵區域,現在效率高多了。”

從“各自為政”到“同頻共振”,從問題“石沉大海”到方案“兩周落地”,三林北校門口的丁字路口,見証了靈岩綜合網格治理的力量。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標識,更成為了網格機制下,精准發現、高效協同、快速解決民生痛點的一個生動坐標。

“丁字路口的擁堵問題,由於其復雜性,后續還可能間歇性返潮。”靈岩街區黨支部書記高慶霞坦言,網格發力讓堵路“開竅”,還將是場持久戰。(靈岩街區供圖)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