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船海產業AI創新實踐案例發布

人民網上海7月27日電 (記者葛俊俊)7月27日,作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5)唯一面向船海產業的專業性、學術性分論壇,“AI賦能海洋——智領深藍,加速未來船舶跨界融合論壇”在上海舉辦。
中船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彭原璞在致辭中指出,在AI賦能海洋主航道上,將積極參與國際規則標准制定,努力構建跨界融合新生態,促進數據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二司副司長李毅建議,從加快創新發展、突出應用導向、匯聚全球資源三個方面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黃春華建議,加速智能船舶跨界融合,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上海力量”和“中國智慧”。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嚴新平,國際標准化組織船舶與海洋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圍繞中國新一代智能船舶產業鏈發展、航運數字化與自主船舶展望等熱點話題作主題演講,分享智能船舶、自主船舶等最前沿科技發展動態。
論壇上,中船集團面向全球集中發布了中國船舶集團智海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智海·圖靈”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賦能基座平台,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旗下武漢凌久微電子有限公司的水星智算處理器凌久NP101,船舶信息研究中心的海鯤大模型,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的藍豚智能產品安全性測試驗証平台,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的造船領域科技創新管理高質量數據集,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基於AI技術的船體型線設計技術研究與應用,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的數字化營運支持系統等涉及大模型、芯片、數字化系統等領域的六項AI創新成果。
中國智能船舶可信數據空間構建倡議發布
論壇上,2024年度船海產業AI創新實踐案例發布。這些創新實踐案例通過大數據、AI、大模型等與船海產業的深度結合,進一步夯實了船海產業構建數智生態的基礎。同時,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等12家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智能船舶可信數據空間構建倡議,對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方案進行了解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