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商標裡的“文字游戲”屢禁不止,問題出在哪?

2025年07月18日16:23 |
小字號

商標“文字游戲”屢禁不止,問題出在哪?

最近,某洗發水品牌的“3分鐘奇跡”商標引發關注。有消費者質疑,看到包裝上的“3分鐘奇跡”字樣,以為是品牌在描述產品功效,誰知它們是不具備具體含義的商標文字。

一段時間以來,已有數個商標“文字游戲”被曝光:酸奶品牌表示酸奶裡除了牛奶、乳酸菌、糖,“其他沒了”,結果“其他沒了”是商標,部分產品還有其他成分﹔肉制品包裝上寫著“土豬肉”,誰料“土”字是商標文字的一部分,與豬肉沒有關系﹔“100%果汁”也不一定是純果汁,因為品牌的商標裡有“100%”字樣……

面對這些,消費者態度很鮮明:不歡迎。可在表示反對的同時,也有必要追問一句:商標裡的“文字游戲”從何而來?為什麼不能禁止?

我國商標法明文規定,對於“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標志”,不僅包括圖形,也包括文字。

既然有法可依,為什麼商標裡的“文字游戲”屢禁不止?

原因之一,恐怕是不少企業抱有僥幸心理,不斷注冊相關商標,試圖用“文字游戲”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有的甚至屢教不改。

例如,早在2018年,有部分品牌將“手擀面”“手打面”等字樣注冊為商標后,印在工業流水線生產的產品包裝上。事件被曝光后,品牌迅速下架了相關產品。但跟蹤發現,被曝光過的品牌又申請了包含“手打鮮粉”等字樣的商標。

對於這類企業,監管部門應當及時出手,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比如,可以把那些惡意注冊、反復使用“文字游戲”商標誤導消費者的企業納入信用黑名單,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

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商標“文字游戲”說明,現有的商標審核機制存在漏洞。從規章制度看,商標注冊有嚴格的審查流程。但在實際操作中,審查員對商標是否存在誤導性或欺騙性的認定存在一定的主觀差異。而且,不能排除部分別有用心的商標申請人會通過商標拆分、多類別申請等手段規避審查。

最后,對於已經被質疑的“文字游戲”類商標,補救措施必不可少。

我國有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制度﹔而且檢索已經被曝光的“文字游戲”類商標可以發現,有些商標已經被標注為“已失效”“異議”,說明監管部門可以叫停問題商標的使用。

不過,僅有這些還不夠。應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鼓勵消費者和其他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監督。

總之,商標是企業的名片,更應是市場信用的基石。面對形形色色的“文字游戲”類商標,有必要多管齊下,推動商標回歸其本質功能,讓市場競爭真正聚焦於產品與服務。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任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