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中心城核心區停車“爆滿”,看黃浦區如何破解非機動車管理難題

2025年07月11日17:1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葛俊俊)“上海那麼大,連一輛單車都停不下?”“12345投訴都是亂停車!”非機動車亂停放問題一直是黃浦區的治理難題。尤其在居住、商業、辦公、旅游功能高度復合的外灘街道,這一現象尤為突出。

7月10日下午,一場以“中心城核心區,非機動車應該怎麼停”為主題的黃浦區城市文明建設大討論在外灘街道舉辦。本次活動由黃浦區委宣傳部指導,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黃浦區文明辦主辦。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鐘璟出席活動。

在大討論前,市人大代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特邀主持人秦暢和外灘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弢沿著四川中路citywalk,通過視頻直播展現沿線非機動車停放情況。面對工作日下午,停車幾乎“爆滿”現狀,徐弢坦言,外灘街道共有57條馬路,其中背街小巷有44條,平均單側人行道寬度僅2.2米左右。轄區共有1.07萬輛電瓶車,共享單車亂停放也曾是12345投訴焦點。

為此,外灘街道採取了疏堵結合、剛柔相濟的整治措施——“剛”是在一定區域設置電子圍欄,“柔”則是將部分舊改基地及樓宇車庫改造為蓄車點,供非機動車停放。“深層矛盾是出行需求。我們希望綜合施策,通過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方案,讓市民游客有更多出行選擇,部分取代共享單車或電瓶車。”徐弢表示。

“作為游客,不想出地鐵后得走1公裡多才能到外灘。”“繼續擴大共享單車禁停區,把河南中路都劃上電子圍欄。”“為什麼停車一定免費?”……隨后的大討論現場,黃浦區各街道干部居民代表、城管執法人員、社區規劃師、數據專家、談判專家、文旅達人等60余位各界人士各抒己見。

有限的空間資源如何適配真實的停車需求,成為大討論的熱議焦點。黃浦區城管執法局綜合指導科科長張江風介紹,今年三四月份啟動電子圍欄試點后,亂停車明顯投訴量下降,無車可騎的投訴目前也較少。“存在一批可以不騎車的人——看到有車就騎一個,沒有車就不騎,步行到目的地。”因此,識別剛需就成為解決供需矛盾的關鍵。

對於在此工作的部分企業職工、依賴電瓶車出行的外來租戶及外賣配送人員,停車就是剛需。浦發銀行對公眾開放參觀后,福州路36號附近的亂停車問題嚴重影響游客排隊體驗。上海浦江物業有限公司浦發銀行項目經理楊思為介紹,取消部分停車區域后,只能滿足三分之一職工停車需求,優先供給保潔、餐飲員工停車。同時,通過倡導公共交通出行、分流車輛,亂停車得到顯著改善。上海和平飯店有限公司行政助理孫瑩介紹,公司主動花錢租賃周邊商務樓停車區域,解決員工電瓶車停放需求,滇池路回歸整潔。談判專家潘黎借用運籌學建議,通過混停方案提高停車效率,通過空間挖潛擴大停車區域,在共享單車APP中提供停車及引導提示,解決供需矛盾。

市場化思維破解供需矛盾,成為多位嘉賓的共識。知名博主Fu大爺以英國格拉斯哥的分時段刷卡收費模式為例,說明了價格調節機制的作用:“比如從景點騎車,不能用月卡,只能按次計費,這顯著提高了用車成本,從而抑制非必要需求。”上海脈策數據科技有限公司CEO湯舸指出,共享單車節假日動態漲價現象,說明技術手段可以支撐價格調控策略。旅行博主“行者小墨墨”以半島酒店停車收費為例,建議禁停管理不要“一刀切”,建議通過價格機制篩選出剛需用戶。潘黎認為,凡能通過價格杠杆和市場調節的需求交給市場,無法調節的需求再交給行政、規劃和統籌。“這種模式行政壓力小、管理成本也小,市場選擇的自由度和需求梯度會更好。”

據悉,未來黃浦區相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討論成果,推動各項建議落地實施,切實改善城區非機動車停放狀況,提升城區品質。(黃浦區新聞辦供圖)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