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丨上海這座古鎮,緣何既江南又世界?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曹玲娟
2025年07月08日17: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江南水鄉千般好,最美朱家角。”明代詩人徐渭的感慨,正被愈來愈多的外國游客身臨其境所感知。

坐上手搖船,河道窄窄,石頭岸堤青苔密布,水波蕩漾,一路分花拂柳,江南初夏盡在眼前。船兒小小,左手邊商街門戶精致,右手便是住家煙火。船兒搖過枇杷樹,枝頭已金黃一片,開闊水面處,是古鎮標志性的五孔石拱放生橋,橋縫中長出的那幾棵400余歲的石榴樹,在藍天碧水中染出一片火紅。

上海朱家角古鎮。本文圖片均由朱家角鎮提供

澱山湖畔,上海朱家角古鎮,三國時期已形成村落,明萬歷年間正式建鎮。古鎮依水成街、環水設市,清末至民國時期已是遠近聞名的商貿大鎮。今天的朱家角,九條老街依水傍河,千余棟民宅臨河而建,三十六座古橋橫跨水上,正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墨畫卷。

漫步古鎮,江南水鄉的韻味和風情讓人流連忘返。有趣的是,不止中國游客,朱家角古鎮同樣深受外國游客的歡喜,2024年獲評“入境游客喜愛的十大名城古鎮”之一。漫步古鎮,外國游客隨處可見。手搖船帶著來自泰國的鬆猜穿過一座座古橋,50來歲的鬆猜很懂經,“都說來了朱家角,不坐游船等於白來。”岸邊,來自俄羅斯的一家三口,身著國風服裝打卡拍照,早已融入這幅江南美景,若不是金發碧眼,一時再難辨認。

朱家角的居民們則早已見怪不怪,“我們這裡外國游客一直很多的,免簽政策后就更多了”“基本都是逛好上海市區后過來的,都市摩登是中國,江南風韻也是中國嘛”。

朱家角古鎮一角。

“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青浦區朱家角鎮黨群辦主任孫莉婷說,“上海已成為‘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朱家角自然也‘水漲船高’,成為最受海外游客青睞的古鎮‘第一站’。來到朱家角,不僅能體驗江南風范,也很有生活體驗感。”2024年,朱家角接待游客57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佔比約30%。2025年第一季度,已接待入境游客近30萬人次。

古鎮不僅風景優美,同樣坐擁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形的,現存明清建筑1000多棟,其中優秀歷史建筑7處,放生橋、大清朱家角郵局舊址等文物點84個﹔無形的,國家級、市級、區級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從搖快船、船拳到田山歌、醬菜制作技藝,無一不被用心呵護。古鎮每處景點解說,都標有中英日韓四國語言,細細向世界介紹著自己。

古鎮內課植園是江南最大的庄園式園林建筑。

朱家角西井街111號,是始建於1912年的課植園,江南最大的庄園式園林建筑,亭台樓閣無一不精,實景昆曲《牡丹亭》常在此處上演。課植園裡,不少設計結構和建筑裝飾材料都採用了中西合璧的形式,這也是其獨樹一幟的魅力所在,也讓外國游客更能讀懂江南園林。

古鎮裡,“技藝活態傳承、市井煙火共融”。北大街又稱“一線街”,被譽為“上海明清第一街”。“長街三裡,店鋪千家”,古鎮的居民們並未遷出,而是照常生活。漫步古鎮,眾多的碼頭、商鋪、茶樓尋常且便利。馬來西亞的游客在茶樓裡喝著蓋碗茶,韓國的游客驚嘆著楊阿婆正在包的五花肉粽……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這可是名副其實的熱銷品。

朱家角放生橋。

古鎮裡,大清朱家角郵局舊址保存至今,被活化利用開出咖啡館。“現金、支付寶、VISA……支付完全無障礙。一些外國游客說,最喜歡中國的支付不用帶現金。”年輕的大清郵局主理人笑著說。

今年“五一”假期,這座千年古鎮還舉辦了“非遺裡的朱家角”國潮非遺咖啡文化周。古鎮再次煥新非遺體驗,薈萃30多個非遺項目,打造“最江南”國潮市集。放生橋畔搭起水上擂台,看非遺傳承人搖快船,再現“快船競渡”﹔水鄉搖櫓船上的昆曲快閃巡演,讓游客們在馬家橋、廊橋等古橋旁近景觀賞《牡丹亭》演出……“我們通過舉辦非遺展示活動,全方位展示江南文化的魅力,生動講好中國故事。”朱家角鎮黨委委員周麗說。

或許,這正是這座古鎮既江南又世界的根源所在。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