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接軌國際最高標准,免審單結算試點為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供關鍵制度支撐

臨港將實現一線離岸貿易“秒付”

2025年07月06日09:11 |
小字號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瞬息萬變,一筆千萬美元的大宗商品訂單可能因3天的銀行審核期就錯失交易窗口,甚至影響企業信譽——這是過去十年中國離岸貿易企業的普遍困境。

日前,央行宣布將在臨港新片區開展離岸貿易金融服務改革綜合試點。據悉,本次改革內容以“離岸專營子公司+免審單結算”為核心突破,通過優化對試點銀行的離岸貿易收支偏離度考核,從而免於辦理“事前”真實性審核,實現一線離岸貿易業務的全面放開,從根本上破解離岸貿易結算效率難題,為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供關鍵制度支撐。

將結算周期壓縮至實時

以往,由於離岸貿易所涉貨物不進出我國一線關境,銀行在為企業辦理離岸貿易結算前,需鑒別合同、發票、提單等憑証是否真實有效,還要判斷企業在交易中是否切實實現了貨權轉移,這一過程往往需要2到3個工作日。

即便是白名單企業,依然面臨不同程度的審核,由此帶來的跨境結算時效滯后不可避免。

此次改革方案將扭轉這一局面。據介紹,試點銀行在履行“三反”義務基礎上,將無需逐筆審核合同、提單等單據,直接憑試點企業收付款指令即可為其辦理資金結算等業務,將原本2到3天的結算周期壓縮至實時,顯著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國際競爭力。這項制度創新,也標志著臨港新片區在離岸貿易結算效率上,首次實現與國際最高標准的實質性接軌。

在具體操作路徑上,企業需在臨港新片區設立並注冊離岸貿易專營子公司。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負責認定和推薦符合資質的企業進入“白名單”,試點銀行隨后為這些企業開設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E賬戶),專用於獨立開展離岸業務結算。

對銀行而言,臨港管委會通過前置的“白名單”機制對企業風險進行首輪把控,也能降低其過去承擔的“無限審核責任”的操作風險和責任壓力,從而有動力積極服務離岸貿易企業。 

另一方面,這種操作方式還可以依托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特性,有效落實“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從而在擴大金融開放的同時做好風險把控。

“此舉將離岸資金流與境內主體完全隔離,即便發生異常波動,也不會傳導至國內金融體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彭羽指出,在臨港設置離岸專營子公司,還能有效將企業的離岸業務與境內主體資金流分離,避免混雜監管。

進一步釋放離岸貿易潛力

本次離岸貿易金融改革試點落地臨港,是國家戰略與區域產業基礎深度耦合的必然結果。近年來,不論是在制度創新還是產業規模上,臨港在離岸貿易領域都在持續突破。

去年4月1日,離岸貿易印花稅優惠政策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開啟試點。試點一年來,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惠及企業377戶,臨港也借此契機新增開展離岸貿易業務企業110戶,離岸貿易蓬勃發展。

據外管局統計,2024年全年,臨港新片區離岸轉手買賣規模為247.8億元,同比增長87.5%,佔全市比重高達46.1%﹔進入2025年,增長勢頭依然不減,第一季度離岸轉手買賣規模約為81.35億元,同比增長56.67%。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貿處處長殷軍表示,未來,臨港將加大力度持續吸引在境外擁有生產加工基地的制造業企業,依托臨港離岸貿易平台和本次金融試點的制度優勢,打造“全球接單、境外加工、臨港結算”模式,進一步釋放離岸貿易增長潛力,推動其規模實現新的跨越。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沈思怡)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