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引領區
復旦張江:從空白到領跑,他們是光動力領域的“追光者”

在光動力治療領域的賽道上,有這樣一群執著的“追光者”。1993 年,當全球首款光敏劑藥物在國外獲批上市時,中國在該領域幾乎一片荒蕪。
1999年,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毅然踏入這片未知之地,努力蹣跚前行。2007年中國首個光動力藥物艾拉®上市,2017年全球首創的鮮紅斑痣治療藥物復美達®獲批,復旦張江用二十余載光陰,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全產業鏈運營班組榮獲2025年上海市模范集體
近日,這支由公司總經理趙大君帶領的光動力治療創新藥物研產銷全產業鏈運營班組,憑借卓越成績榮獲“2025年上海市模范集體”。他們的故事,正是中國光動力產業崛起的生動縮影。
破局之路:從技術跟跑到標准制定
“經過近10年的臨床應用,復旦張江研發的艾拉®(鹽酸氨酮戊酸外用散)和復美達®(注射用海姆泊芬)光動力治療獲得了國內外專家一致的認可,臨床獲益的病人已經超百萬人次。”在近日舉行的第19屆國際光動力大會上,面對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光動力領域專家,趙大君的發言讓大家頗為振奮。
基於光動力治療在無法治療或干預的一些癌前病變及非腫瘤疾病中的獨特價值,1999年,在國際上尚無科學標准的前提下,復旦張江就前瞻性構建了光動力技術平台。對此,趙大君坦言“當時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彼時,國內幾乎沒有可參考的技術路徑,產品的研發過程尤為艱辛,團隊不僅要攻克光敏劑合成的技術難題,還要建立符合國際標准的臨床研究體系。
如今,復旦張江相繼成功研制艾拉®光動力治療尖銳濕疣和復美達®光動力治療鮮紅斑痣,在迄今全世界已批准上市的十二種光動力藥物中佔據其二。其中,艾拉®是我國首個上市的光動力藥物,復美達®則是不折不扣的全球首創品種,集新藥靶、新化合物、新適合症於一體,是真正的中國人原創的光動力藥物。
光動力早期研發團隊
回憶起復美達®的早期研發歷程,負責創新藥物研發的蔣劍平很是感慨。“那還是二十多年前,三個人的小團隊,在狹小的實驗室裡用玻璃反應器和常壓玻璃層析柱進行合成,沒有完善的除菌和凍干設備,完全憑借大家的雙手,從配液、過濾、分裝、軋蓋等,一步步完成注射用制劑的早期工藝研發和生產。”
“藥物獲批上市,不代表一勞永逸,公司非常注重上市光動力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採訪中,創新藥物研發工作者孫軍恩舉例說明,艾拉®上市后,公司持續收集臨床醫生和患者用藥反饋,在2011—2013年按照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等相關指南持續開展處方工藝和質量提升,變更后的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更好地滿足了臨床需求,確保了患者的用藥安全。
盡管在全世界已批准上市的12席光動力藥物中獨佔2席,但復旦張江並未止步。“我們意識到,要真正掌握話語權,必須參與國際標准制定。”趙大君堅定說道。為此,公司在主導制定了艾拉®及復美達®國內標准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著光動力治療與國際接軌。
艾拉(左)和復美達(右)
協同之道:全產業鏈創新集群
光動力藥械研發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研發、臨床、生產、銷售全鏈條協同。由趙大君領導的光動力治療創新藥物研產銷全產業鏈運營班組,正是這一理念的深刻踐行者。
這個班組涵蓋研發、臨床、生產、營銷等多個環節:趙大君主管全局,蔣劍平、陳龑飛、孫軍恩專注藥物研發,梁俊負責器械開發,劉柯楨、孫文怡對接臨床,余岱青把控生產,秦蕾開拓市場。
“大家就像一個精密齒輪組,每個環節都咬合緊密,而這個班組的背后是全公司人員的全力配合和奮力托舉。”公司工會負責人王羅春說。
為了凝聚團隊的力量,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激勵機制。王羅春介紹,公司有“專利申請管理辦法”和“職務發明獎勵辦法”,會對職務發明人在專利申請、專利授權、專利實施應用的各裡程碑予以一定的獎勵。同時,公司會在研發項目進展到每個關鍵裡程碑時,對主要研究貢獻者予以獎勵,比如項目獲得臨床批件、項目完成III期臨床、項目上市等。
艾拉®及復美達®相繼上市后,公司還有多個光動力項目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及臨床研究。如艾拉®拓展適應症的相關項目,其中用於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和中重度痤瘡項目均已完成II期臨床研究,用於治療光化性角化病項目已進入II期臨床研究,而作為腦膠質瘤及膀胱癌術中可視化指引項目均已推進至關鍵臨床﹔海姆泊芬(復美達®)海外注冊項目也正在美國推進II期臨床研究。另外,復旦張江亦正在進行新型近紅外光敏劑研發擬用於治療皮膚及腔膜體等深層次難治性疾病。
談及產業發展路徑,趙大君多次強調“產、學、研、醫”結合的重要性。在趙大君看來,中國光動力產業的優勢正在於“全產業鏈創新集群”。光動力產業的進步、革新乃至突破,需要企業聯合頂尖臨床機構在研發與臨床應用領域的持續深耕,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更需要的是守正創新。“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我們已經形成以藥物創新、藥械聯動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創新集群。”
厚積薄發:中國藥叩響世界大門
眼下,“創新藥出海”已是業內熱門話題。2024年,復旦張江的復美達正式開啟在美國的臨床試驗,標志著中國光動力藥物開始走向國際舞台。關於“走出去”,復旦張江更多的是希望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趙大君在第19屆國際光動力大會上發言
“過去的二十多年,加上未來相當長時間的技術積累、產品優化、治療方案的不斷打磨,未來復旦張江的光動力藥械產品將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化的合作開發。”趙大君說。
從1993年全球首款光敏劑上市時的空白,到2024年中國光動力藥物走向國際舞台,復旦張江見証並參與了中國光動力技術和光動力產業從無到有、從弱漸強的全過程。他們的故事,有著技術突圍的勇氣,有著協同創新的智慧,更有著胸懷全球的格局。
在光動力這片充滿希望的領域,這群“追光者”仍在不停奔跑。實驗室的燈光依舊亮到深夜,新的光敏劑研發又有了突破,美國臨床試驗的數據正不斷傳回……
“我們多一分探索,人類多一分健康!”這句寫在實驗室牆上的標語,已成為運營班組每一位成員刻進骨子裡的信念。趙大君表示,相信中國醫藥界的光動力同行將會更好地把握發展機遇,共同推動光動力產業全面發展蓬勃發展,復旦張江也爭取能夠引領中國的光動力產業,與同行們一起走向國際學術和臨床應用的中心舞台。
(來源:浦東新區總工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