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新賽道!張江全力打造腦機接口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聚區

從科學幻想到前沿基礎研究探索,從顛覆性技術突破到走出實驗室在應用場景中鋒芒初顯,腦機接口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
記者日前從2025腦機接口未來產業論壇暨“張江論劍”科創沙龍第四期腦機接口活動上獲悉,作為中國科技的創新高地,張江正在全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腦機接口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聚區,不少企業的“腦機接口”產品正加速從實驗室“邁向”市場。
加強產學研合作,
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本次活動是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的指導下,由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主辦,以“腦機互聯,智啟未來”為主題,聚焦腦機接口這一極具潛力與挑戰的領域,為產業界、學術界以及投資界等各方搭建起深度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腦機接口的核心難點在於“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腦vs最低限度地損傷大腦。”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周志濤綜合分析了當前的腦機接口應用前景。他指出,大腦是最復雜、最重要、最脆弱的器官。這給目前的腦機接口應用帶來了三個挑戰。“比如首先是神經信號微弱,該如何安全高效獲得高質量信號﹔其次,研究要求深刻理解神經編解碼機制﹔同時,腦機接口應用必須切實遵循道德與法律規范。”他進一步表示,外設接口只是初級階段,國內腦機接口賽道將聚焦外延,未來一定是從物聯網到“腦”聯網,實現萬物腦控。
在這場沙龍上,“產學研”各類機構紛紛圍繞“腦機接口”探索新應用、新合作,希望共同開拓腦機接口產業的商業化市場。
即將在張江擴容的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倪華良認為:“做研發不能隻低頭趕路,更要抬頭看天,去和醫院、高校等科研人員保持緊密溝通,才能真正了解到行業的需求點和最新趨勢,讓我們的工程師團隊將需求點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解決方案。”
與會嘉賓表示,雖然腦機接口加速從實驗室邁向市場,但目前距離腦機接口應用的“最后一公裡”還有距離,腦機接口未來的研究方向肯定是微創和無創,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受眾的抵抗程度。未來腦機接口要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行業標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共同開拓腦機接口產業的商業化市場。
張江正力爭打造
世界級腦機接口未來產業集群
“未來基於腦電大模型,腦機接口的商業化將落地控腦、腦控兩大方向應用場景,腦機接口落地將由非侵入式逐步擴展到侵入式,腦電大模型將成為未來計算的底層基礎。”在活動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岩思類腦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李孟博士在《腦機接口與腦電大模型》主題演講分享了“直接讀腦”的核心路徑——腦電大模型,並揭示了腦電大模型在推動腦機接口(BCI)技術突破中的核心作用。
岩思類腦人工智能研究院作為浦東科技集團岩山科技旗下的獨立型研究機構,致力於人工智能和腦科學交叉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正以海量人類植入式腦電活動數據為“燃料”訓練腦電大模型,研發服務大眾的腦機接口技術和產品。
據李孟透露,岩思類腦研究院首款非侵入式商業化大腦調控產品即將在年底推出。“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尋找更多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落地場景,商業化首個樣機即將誕生。”
記者了解到,張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集聚氛圍,吸引了數十家專注於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高科技企業在此扎根,覆蓋了從高性能腦電/近紅外等信號採集設備、先進解碼算法、神經調控技術到康復醫療、人機交互等應用全鏈條環節。全球領先的腦機接口研究團隊和創業公司,也紛紛選擇在張江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總部。
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表示,張江具備發展腦機接口的獨特優勢,匯集了一批科研機構和臨床基地,吸引了全球領先的企業與人才。面向未來,張江將繼續秉承規劃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優化腦機接口的產業發展環境,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打造世界級腦機接口未來產業集群不懈努力。
(來源:浦東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