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醫學AI創新和人才新高地 滬上高校成立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民網上海6月28日電 6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大師論道”高質量學科發展學術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
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強調,研究院應聚焦國家重大健康需求,建立“從應用需求到原創技術創新、再到臨床落地與產業化”的全鏈路閉環生態,打通醫工融合、數據共享、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之間的壁壘,打造醫學人工智能的創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體系與實踐范式。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提出三點期望:一是面向重大疾病防治需求,打破學科壁壘,培育新的學科“核爆點”。二是瞄准培育兼具深厚醫學背景、扎實數理基礎和精湛AI技術復合型人才目標,為上海建設全球影響力的醫學人工智能高地提供核心人才支撐。三是暢通醫學人工智能領域成果轉化的全鏈條路徑,推動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智能診療設備、輔助決策系統等實際應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指出,當前醫學和人工智能正處於快速融合階段,成為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的新焦點。希望研究院聚焦人民群眾關切,共同書寫“智醫惠民”新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大慢病重大專項技術總師陳竺強調,醫學人工智能在打破慢性病診療瓶頸、提升基層診療能力方面展現出其獨特優勢和重大價值。希望研究院能早日建成世界領先的“醫學+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將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一是在前沿科研組織模式上,構建學科交叉新范式,打造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學科涵養創新“核爆點”。二是在研究院體制機制上,創新校企“產學研用”協同平台機制,實現技術研發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無縫對接。三是在臨床轉化通道上,依托13家附屬醫院的真實場景,讓前沿科技切實轉化為普惠醫療的新質生產力。
成立儀式后,現場舉行了技術之“智”·醫學之“治”第二十二期“大師論道”高質量學科發展學術論壇。
陳竺院士以“科技賦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為題作主旨報告,系統闡釋了科技賦能在重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與診治領域的核心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以“AI for Science的實踐和啟示”為題作主旨報告,闡述了人工智能在解決科學領域問題、促進下一代新技術發展中所發揮的支撐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曉軍以“造血干細胞移植新時代”為題作主旨報告,系統梳理了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的關鍵突破,並前瞻性展望了精准細胞治療的未來技術路線。
報告結束后,三位院士與現場師生展開互動交流,逐一解答提問。此次“大師論道”高質量學科發展學術論壇,為全院師生帶來一場匯聚智慧的學術饕餮盛宴,營造醫學院良好學術生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