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丨文旅商體展融合,不止於票根

滬上音樂盛事眾多,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別具一格。漫步辰山植物園,在綠意盎然中感受美好,在夜幕中、草坪上聆聽古典音樂盛宴……多年來,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已成長為極具上海特色的城市文化符號,為都市人提供一個“慢下來”感受音樂與自然共生之樂的周末。
同樣,秉持創新追求,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努力讓自身價值突破那一方舞台——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聯動全市80余家餐飲、零售、酒店及文旅商戶,通過“票根經濟”模式打造音樂節專屬消費福利,包括商圈停車費減免、限定禮遇贈送、咖啡第二杯半價等……一張音樂節門票升級為“城市消費通行証”,實踐“藝術+商業”的閉環體驗。
票根經濟,當下熱詞。消費者憑借一張小小票根,聯動起生活中的若干消費場景,串聯起不同消費領域的經濟形態,可謂四兩撥千斤的促銷費實踐。票根經濟推動消費從“單一購買”向“鏈式體驗”轉型,努力構建開放共享的消費生態系統,也為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路徑。
然而,票根經濟只是融合發展的一個有效的起點。文旅商體展融合,體現了打破各方隔閡與結界、協同整體統籌向前的發展理念。其關鍵,在於促進各相關部門突破“一畝三分田”的觀念,捏指成拳,合力發展。能不能在做強存量的同時,通過合縱連橫探索出更多增量?能不能摸索到行業“煙囪”群中的隱匿新空間?特別是文旅商體展領域,都是與社會生活關聯度頗高的行業,而社會生活本是整體,隨著時代進步,更加呼喚協同發展、聚力前行。
同樣,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有助於各主體突破既有觀念,探索更多發展新空間。以上海博物館推出的古埃及文明大展為例,這項“現象級大展”早已不是一個單純文物展的概念,開展約10個月累計接待觀眾突破200萬人次,創下全球博物館單個文物收費特展參觀人數最高紀錄﹔觀眾中近七成來自外省市和海外。據抽樣統計,外埠觀眾中逾七成為這個特展專程來滬,展覽拉動城市綜合消費比例超過1︰30,帶動城市消費超百億元。展覽籌備伊始,即創新探索聯動辦展模式,打造“海陸空”看展新體驗等。如今,勇於吃螃蟹者,已然收獲了“第一口鮮”。可以預見,古埃及文明大展的成功,將給文博界乃至更多領域提供新的啟迪和借鑒,帶來新的思路和辦法。
解放日報相關報道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將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加豐富精彩的生活體驗。譬如商業,相較以往單一類型的商業體或商業街,如今廣受歡迎的商業空間,往往是更沉浸、更多元、更具體驗感的面貌。場景的豐富度、業態的多樣性、別具一格的空間環境,愈加成為商業綜合體致勝的關鍵所在。公園裡的音樂節、村落中的咖啡館、劇場邊的主題書店……這不是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生活的多面呈現。
眼下,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仍在積極探索階段,既有不少較為成功的破題,也有一些形式大於內容的嘗試,但總體來看,跨界已成為社會共識,融合發展必能打開一方新天地。就像這小小的票根,已然搭建起各要素橫向溝通的一根橋梁,正催生出更多的融合之舉、融合之道。上海這座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未來定能以更多的優質供給、更多的場景創新、更多的跨界融合,形成文旅商體展聯動發展新格局,見証“融”的無限可能。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