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再赴貴州黎平,張文宏團隊聯手基層醫生對結核病說“NO”!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一直以來的焦慮之一,是關於結核病的防控。近日,他對大江東工作室說,“結核病也稱‘癆病’,林黛玉、茶花女都得過,是折騰人類上千年的‘白色瘟疫’。很多人以為它早就退出歷史舞台,其實並沒有!”
這一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傳染病,也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國人口基數大、地域差異大、人群流動性大,加上潛伏結核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常規檢查難以發現,防治任務相當艱巨。
5月22日,張文宏帶領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團隊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縣,照舊背著大號雙肩包,挂著一副“黑眼圈”,深入基層醫院、學校和鄉村,培訓、調研、義診。
背著雙肩包,帶領團隊跑基層醫院、學校和鄉村的張文宏醫生。
跑了一圈下來,他深有感觸,“貴州特別努力,‘一老一小’重點人群篩查面積正在擴大,篩出了不少傳染期肺結核患者,隔離治療轉陰率也在提高。特別是耐藥患者納入治療及成功率,在全國也是領先的。黎平是其中一個試點,我們要把黎平的經驗推廣開去。”
而貴州許多醫生也頻頻提及張文宏團隊的傳經送寶。認識了5年,這次再相見,他們有如老友重逢,無拘無束。
為了制服結核病這頭匍匐在“健康中國”目標前的“攔路虎”,張文宏率領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團隊,與貴州省疾控部門以及醫療機構攜手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已屆5年。一路“雙向奔赴”,他們走遍全省9個市(州),在臨床、科研和防治方案制定等方面卓有成效。
“山歌照唱舞照跳,還能終結結核病”
黎平,是貴州省侗族文化的一張名片,侗族大歌唱響在青山綠水之間。張文宏向當地醫生發問:“山歌照唱舞照跳,燒烤照吃錢照賺,怎樣還能完成世衛組織到2035年全球結核病發病率大幅下降的目標?”張文宏和他帶領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團隊,試圖和當地一起努力尋找答案。
這天一早,在2025年貴州省縣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結核病防治技術培訓班的開班培訓上,張文宏教授面向貴州5個市(州)所轄各縣(市、區)普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感染科主任和結核病業務骨干,開講“如何實現結核流行的控制及潛伏感染治療的優化與實踐”。
張文宏指出,傳統防控方法進展緩慢,要實現防控目標,新技術下的醫防融合、關口前移是重點,基層醫生的落地實施是關鍵。有了以上支撐,便能在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降低肺結核發病率,提高肺結核的發現率、治療率。
“關口不前移,我們要等到22世紀才能實現終結結核病。關口前移了,我們再談2030、2035的目標。”張文宏強調,對已感染但尚未發病的高危人群進行預防性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這有賴於基層感染科醫生對新防控理念的認同踐行、對新診療技術的熟練掌握。
這次培訓是貴州省縣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結核病防治技術培訓班的第二期。5月19日以來,來自各縣(市、區)普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的176名感染科主任和結核病業務骨干,參與了結核潛伏感染預防性治療培訓。
“我在香港、在世衛組織都講過結核病防治,但都比不上今天在這裡上課來得意義重大。因為你們是基石,沒有你們這一大片基石,所有的策略、所有的規范都沒有效果。”張文宏說,“拜托大家,我們一起把高疫情地區結核病防治預防干預的方案拿出來,做出一個中國樣板!”現場,響起了熱烈掌聲。
“我在上海等你,一起想辦法對付結核”
“以前不知道結核病,聽奶奶說,以前癆病是要死人的。”
“我很害怕,這次復發治不好,可能會死掉。”
“我有點害怕,怕孩子被傳染到。”
……
大江東工作室跟隨張文宏團隊的腳步,在黎平走近幾位結核病患者、接受預防性治療的潛伏期感染者及普通群眾,他們幾乎都說,對於結核病,此前並不了解。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提出“終結結核病流行戰略”2035年目標:與2015年相比,結核病發病率降低90%,死亡人數減少95%,結核病的發病率降至10/10萬以下。眼下,距離2035年還有10年。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新冠大流行后全球結核病發病率有回頭之勢。2023年,全球每天仍有近3萬人發病、3500人因病死亡。包括中國在內,結核病防控形勢嚴峻,“終結結核病流行”前路漫漫。
雖然任重道遠,但貴州當地一些基層醫生用“結核防控的春天來了”形容當下——上下都重視了,發現問題並奮力解決問題,就是希望所在。
基層醫生周仕陽向張文宏團隊介紹結核病患者餐食營養情況。
在位於城郊的黎平縣傳染性及重症肺結核集中收治中心,張文宏教授和當地醫生對結核病診療流程、結核患者住院隔離管理及鄉鎮醫生培訓情況進行了專業交流。黎平縣在結核病"防、治、管"一體化上取得的成效,特別對基層醫療機構推行的"全程直線督導"模式、貴州結核定點醫院與上海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團隊遠程聯動診療模式,得到了上海專家的高度評價。調研中,張文宏還就基層醫生如何與患者溝通,如何提高收治率、降低發病率,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華山醫院是我們感染科醫生向往的殿堂,特別感謝張老師的對口幫助!”黎平縣朝陽醫院主治醫師周仕陽與張文宏握手時感慨地說。張文宏聞言,給出承諾:“歡迎你去上海,參加下一期華山醫院組織的培訓。我在上海等你,咱們一起想辦法對付結核。”
“堅持服藥,你這個病一定能治好!”
黎平二中是黎平縣最好的初中之一, 張文宏給學生們帶去了科普書籍《病菌簡史》。在交流中,他鼓勵大家好好學習,同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勤洗手講衛生,營養均衡,“多吃雞蛋,多喝牛奶,把肌肉長起來,就能抵抗結核病。”
張文宏教授與黎平二中的學生們交流。
黎平二中的學生,也是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與貴州省合作實施校園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潛伏性結核感染的風險篩查及預防性治療試點項目的獲益者。
該項目始於2023年3月,由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副教授阮巧玲和貴州省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李進嵐牽頭,攜手用3年時間對試點校園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學生進行肺結核感染篩查,並對結核潛伏感染的學生進行免費預防性治療和追蹤隨訪。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將其結核預防性治療新技術落地應用,從原先需要3個月療程、服用90劑藥,縮短為1個月療程、服用12劑藥的超短程預防性治療方案。
“現在治病都能進醫保,我在外打工生了病,回來在集中收治中心吃住治病都不用花錢。但是,奶奶、父親都老了,家裡就靠我呢。現在我一直停在家裡吃藥、沒力氣干活,這個病還要多久好?”在黎平縣敖市鎮某村,一位結核病痰菌轉陰出院、但仍在服藥的患者,問前來回訪的張文宏教授。
這位患者2020年首次查出肺結核病,用藥治療兩個月后自行停藥﹔今年初,他在外地打工時因結核病復發,不得不停工返鄉,在縣傳染性及重症肺結核集中收治中心隔離居住用藥治療兩個多月,剛剛出院回家。
張文宏仔細詢問患者用藥情況,查看病歷記錄,囑咐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要加強營養,“雖然是復發,但還不是耐藥性結核,這次堅持服藥,你這個病一定能治好!”患者聞言,和相依為命的奶奶都笑了,焦慮情緒明顯緩解。
張文宏醫生在黎平縣敖市鎮回訪患者。
當天,張文宏團隊還到肇平鎮衛生院調研基層防控措施。負責傳染病和肺結核集中治療轉陰后居家服藥管理的余靈醫生告訴張文宏,現在她可以通過一款“易督導”軟件清楚地看到每位患者每天用藥、打卡的情況,加上定期電話核實及上門巡訪,督促患者及時到定點醫院復查、取藥,讓“脫治”現象大大減少。張文宏連連點頭,對她說,“傳染科醫生如果坐在診室等患者,永遠都看不光。隻有關口前移、主動篩查、盯緊患者,再加上全療程每個環節做到位,才能消除結核病危害。”
另一邊,縣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結核病防治技術培訓班上,張文宏團隊的李濤教授仍在授課,講解對患者、家屬、學校等相關方面開展結核預防性治療知情同意談話的策略。“我家孩子沒有生病,為什麼要吃藥?”“這個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基層醫生們分組上台扮演學生患者、班主任、醫生等角色,現場模擬知情同意談話,進行換位思考,提高談話能力。
團隊返回上海的出發時間越來越近,講台上,基層醫生扮演的患者仍在提問,李濤醫生爭分奪秒耐心解答……這些年,類似的培訓,她在貴州已經做過10多場。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力量調動起來了,關口前移的基石就會越來越扎實,終結結核病的希望就會越來越大。
採訪寫作: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學生陳欣越、姚雨禾
採寫指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李泓冰、人民日報記者姜泓冰
圖片拍攝:李泓冰
視頻採制:姚雨禾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