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外企看浦東:一方投資興業的沃土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季覺蘇
2025年04月29日17: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就在周一,4月14日,巴斯夫宣布投資5億元人民幣,用於旗下浦東工廠的擴建。項目計劃在2027年建成投產,屆時該工廠總產能將提升近70%。”巴斯夫副總裁、浦東基地總經理徐毅斌說。

“每年我們都將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我們的創新孵化平台也落戶在了浦東。”佛瑞亞海拉中國區電子事業部執行副總裁兼集團電子事業部董事會成員白彬毅說。

“路易達孚已經在中國扎根50多年,我們對下一個50年依然充滿信心。”路易達孚集團北亞區首席執行官兼北亞區谷物油籽平台總經理陳嘉淵說。

……

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標識。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是有利於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浦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4月18日,是中央宣布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的日子。4月16日,多位外企“掌門人”齊聚浦東展覽館,表達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堅定與浦東共發展的信心。

浦東陸家嘴。浦東新聞辦供圖

立足長遠,安心投資

“系統性、可預見性、持續性和一致性的營商環境,對跨國公司至關重要,能讓我們安心地投資,做長遠的發展計劃。”白彬毅說,“在浦東,政府為我們提供了政策、技術、人才和市場的全面支持,幫助我們外資企業解決了在投資、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上海、選擇浦東,因為在這裡可以看到確定性。“扎根浦東30年來,我們始終與這片土地同頻共振。”白彬毅說,“特別是近10年,我們的銷售額和營業額翻了一翻,生產、智能追溯、倉儲自動化率大幅提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2021年我們完成廠房二期擴建,產能實現了翻倍,能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2021年,路易達孚把北亞區的投資型總部設在了浦東。從近5年的實際情況看,這個戰略布局讓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更加扎實,跟合作伙伴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系,吸納了更多的頂尖人才,浦東也成為我們深化拓展中國市場的重要基地。”陳嘉淵說。

確定性也來自於實實在在解決行業痛點。以跨境大宗商品行業為例,過去要麼原料在外、消費地在內,或者消費地在外、原料在內,套期保值的時候,這種業務模式就涉及金融市場兩地分割的局面。“今年浦東政府工作報告裡,特別提到要發展離岸人民幣交易、跨境貿易結算,推動大宗商品跨境套保業務試點等。”陳嘉淵說,“這些政策可以實打實地解決痛點,幫助我們更好地服務客戶,有效管理風險,共同提升盈利能力。”

“最近,上海還出台了大宗商品貿易轉型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目標是打造全球大宗商品貿易的重要樞紐。其中列出了許多重要措施,包括拓展商品品類、深化期現聯動、完善監管體系、提升數字化能力等。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浦東、在上海發展業務的信心。”陳嘉淵說。

“我們2001年開始扎根浦東,公司的發展得益於浦東新區優越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持。”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財務部長、總經理室室長姚佳鋒感慨道,“浦東新區推動總部經濟建設,在國內首創了總部企業集成服務新模式,通過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為總部企業提供集成式、精准化服務,這些疊加的制度優勢和服務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創新生態,機遇無限

位於浦東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浦東新聞辦供圖

“浦東擁有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發展機遇。我們也將創新引擎‘安家’在了浦東。”陳嘉淵說,“2023年,路易達孚全球研發中心在浦東建立,我們希望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們的研發中心配備了先進的設備,利用尖端技術,加速食品、飼料和植基配料產品的開發和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產品。”

在中國,不僅“為中國”,也“為全球”。陳嘉淵說:“我們將在中國孕育的創新成果推向國際市場,惠及全球消費者。目前,我們的研發中心擁有約20位科學家,未來計劃擴大到100人左右的規模。為了進一步推動突破性創新,我們還和中國頂尖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發先進的食品和飼料解決方案,促進農業和食品科學領域的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

路易達孚位於浦東的全球研發中心。路易達孚供圖

“中國是全球新梯安裝和在用電梯數量的領跑者,上海的電梯數量超過35萬。”奧的斯中國區總裁羅小莉說,“在上海,我們服務於許多標志性建筑,包括東方明珠塔、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前灘中心、張江雙子塔、浦東美術館,還有上海地鐵、浦東機場等基礎設施。3月底,奧的斯中國區總部遷到了前灘,這也是奧的斯深度融入上海城市發展的新舉措。”

2023年,奧的斯上海研發中心被認定為全球研發中心。“上海領先、開放的創新氛圍,為奧的斯開發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上海人才資源豐富,為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羅小莉說。

“在浦東,我們感受到整體的科技創新氛圍很強勁。”白彬毅說,“這裡的政策優勢和開發開放環境,讓我們能夠緊密跟隨中國汽車產業的電氣化和智能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強在研發和生產上的投入與創新。”

扎根浦東,擁抱未來

“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和網絡零售市場,還有不斷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此外,中國市場上新技術、新應用落地非常快速,市場充滿活力。”陳嘉淵說。

“浦東完備齊全的上下游產業鏈,有助於我們進行協同創新和資源對接。”馬勒中國區總裁沈梁玉說,“落戶浦東20多年,我們的銷售額從成立初期的2億元提高到了如今的近40億元。”

“浦東的‘未來車’產業生態,對企業來說蘊藏了很多的合作機會。我們可以與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浦東良好的大環境,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的潛力和空間。”白彬毅說,“同時,浦東積極引導和優化產業結構,為外資企業在高端制造業,特別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遇。”

面對新的全球局勢,不少外資企業也在積極應對。“巴斯夫浦東基地的產品主要依靠國內供應鏈,部分產品來自全球進口。目前也在做一些調整,包括優化本地的布局。”徐毅斌說,“浦東基地將新工藝、新配方運用到新材料、新產品中,從而推動下游行業的發展,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電子產業、消費品等。”

巴斯夫浦東基地。巴斯夫供圖

“隨著城市煥新和智慧城市擴展,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需求正在攀升。2024年,中國使用15年及以上的電梯接近100萬台,數量還在持續增長。我們加大產品技術創新力度,積極響應電梯升級的市場需求。”羅小莉說,“我們在上海研發的超級電梯Smart Cab,首台就安裝在浦東美術館,為觀眾體驗不一般的乘用體驗。我們將繼續堅守在浦東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