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陸家嘴下午茶”系列座談會第四期舉行

璀璨陸家嘴,如何留住Z世代?

沐一帆
2025年04月29日09:3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白天高樓林立,夜晚燈光璀璨。陸家嘴,不僅有高樓林立的金融城,更是無數企業、年輕人夢想的啟航點。

如何結合自身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有效整合轄區資源,把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做得更實,服務做得更細,更體現金融城的溫度?4月27日下午在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區域的陸家嘴街道舉辦的“三中心”組團服務啟用活動,為探索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新模式“打了樣”。而同日舉辦的“陸家嘴下午茶”第四期,則聚焦如何打造陸家嘴“24小時活力生態圈”展開一番腦力激蕩。

今年以來,浦東新區結合全區投促體制調整,推動開發區、街鎮結合自身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打造營商環境特色品牌矩陣,在安商、穩商、招商新實踐中各展所長、各顯其能,以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新活力。

活動當日,陸家嘴街道宣布組建營商服務綜合體,其中陸家嘴新上海商業城黨群服務中心、營商服務中心和金融城文化分中心“三中心”組團服務正式啟用。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瑋出席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浦東發布供圖

活動期間,陸家嘴街道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打造的“hi陸家嘴”小紅書文化頻道正式亮相。未來,“hi陸家嘴”將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生活、文化、旅游、美食、展覽等一站式資訊,邀請大家一同感受陸家嘴的多元魅力。

陸家嘴作為上海金融核心區,存在“潮汐式”活力斷層。如何串珠成鏈,填補“非辦公時段”空白,讓Z世代願意停留下來?

當日下午,系列座談會——“陸家嘴下午茶”第四期在陸家嘴金融城文化服務中心舉行。本次活動以“從‘朝九晚五’到全時段活力——文商體旅融合激發‘璀璨’陸家嘴經濟新動能”為主題,邀請了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相關人士參與,共同探討如何打造全時段、全場景的“24小時活力生態圈”,形成陸家嘴“金融硬核+人文軟實力”的雙輪驅動經濟新范式。

徐匯濱江和豫園作為上海城市更新兩大成功典范,各自通過不同路徑實現了傳統與創新、文化與商業、旅游與消費的深度融合,成為了上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本次活動邀請到了來自這兩個項目的業內專業人士進行現場案例分享,分別介紹他們在打造全天候活力街區方面的成功經驗,為陸家嘴區域轉型升級提供借鑒思路。

徐匯西岸夢中心百年水泥廠改造項目案例分享。陸家嘴街道供圖

華之門資本產品品牌中心執行合伙人黃雅群首先上台,同與會嘉賓分享了華之門對上海徐匯濱江百年水泥廠——龍華水泥廠的改造項目概況。在深入剖析了當時的改造背景、核心策略與運營成果后,她表示,該項目成功突破資源局限,通過文化賦能、商業驅動、體育激活、旅游引流的多維融合,將工業遺址轉化為了活力商業地標,推動了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文商旅融合的豫園實踐案例分享。陸家嘴街道供圖

豫園股份董事會辦公室資深總監吳心遠介紹了文商旅融合下的豫園實踐。他談到,作為上海700年歷史地標,豫園將海派與江南文化注入了商業運營,並在客群上實施“一本兩外”策略,既吸引本地年輕人通過國潮活動回歸,又依托免簽政策成為國際游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首站。其打造的四季主題IP活動——豫園燈會,已成為現象級文化品牌案例並成功出海。豫園以文化為根、商業為體、活動為媒,逐步完成了從傳統景區到兼具傳統底蘊與年輕活力的城市名片的轉變。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從需求側的角度來看,在陸家嘴工作的年輕群體,外出的意願逐漸減弱,活動的種類變少、半徑縮小,活動的形式也產生了改變。但供給側卻似乎還未適應這些改變。

圓桌討論環節上,華之門資本產品運營中心執行合伙人顏曉春,華東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原院長、旅游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馮學鋼,豫園股份董事會辦公室資深總監吳心遠,上海戲劇學院全球城市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上海文旅產業研究院理事長李萌,上海陸家嘴中心項目負責人陳璐等與會嘉賓就如何看待這種需求端的新趨勢,以及供給端如何應對新變化進行交流發言,並對如何賦能陸家嘴更好打造24小時活力生態圈建言獻策。

嘉賓參與圓桌討論。人民網金霄攝

“90后、00后作為如今的消費主力軍,其消費習慣逐步轉向個性化、場景化和注重社交屬性。”從年輕人的消費趨勢與需求變化角度,多位企業代表和業內專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顏曉春結合其團隊在上海徐匯西岸夢中心項目中的實踐探索指出,年輕人偏好多巴胺色彩、寵物經濟和社群圈層消費,徐匯西岸開放街區的客觀劣勢(如極端天氣)可通過寵物社交等年輕人喜歡的創新方式彌補。馮學鋼則指出,Z世代注重情緒價值和共情體驗,需通過文化內容(如智慧景區、休閑街區)激發消費潛能。李萌則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從需求側來講,陸家嘴應從全年齡、全類別人群的共性中去提煉供給側的突破口,同時,在金融從業者中有著高佔比的男性“他經濟”也是潛在爆發點。

剖析完需求側,如何針對性地進行供給側創新與場景打造?顏曉春表示,可進一步挖掘如寵物經濟、運動社群店等的細分賽道來激活零售。吳心遠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機制創新:通過組建專業團隊、配置專項資源進行精准內容運營﹔二是場景外拓:通過“走出去”策略主動連接目標客群﹔三是國際引流:借力上海入境游第一站優勢,將偶發流量轉化為持續影響力。作為當天的東道主企業代表,陳璐則從商業運營者的視角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她說道,首先應正視年輕白領很難強制留駐,且陸家嘴空間正處於“中年尷尬期”的現實限制。其次應尋求業態創新,更多聚焦可落地的新興活動,如廣場文化、手帳市集等。據她介紹,從去年開始,該類新興業態已帶動陸家嘴中心商場的客流與銷售額雙雙增長20-30%。

“陸家嘴需要解決‘在地文化缺失’問題,將年輕人本身視為一道風景線。”馮學鋼從文化與空間治理角度出發,提出應通過“文化空間正義”打造年輕人價值共創場景。他還建議,活用“15分鐘生活圈”“家門口好去處”等政策,改造公共綠地/空間,發展智慧景區和休閑文化街區﹔街道主動聯合媒體、城建等多方協同,釋放更多潛在資源。李萌同樣以“文化”作為切入口。他指出,從供給側來講,應以“創新文化”打造國際范、科技感的陸家嘴特色,彌補區域人文氣息不足的問題,提升人文尺度﹔並建立黨建引領的“治理協同機制”,同時還建議整合政府、商業體、社會組織資源,重構15分鐘生態圈。

“陸家嘴代表著浦東,代表著上海,甚至代表著整個中國。我們應當有使命意識。”正如馮學鋼所說,“璀璨陸家嘴”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經濟新范式的實踐,是一江一河規劃下的城市新名片,是24小時經濟與周末經濟的創新試驗場。如何真正釋放這片土地的全時段魅力,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而非一蹴而就。

“陸家嘴下午茶”由陸家嘴街道和人民網上海頻道主辦,旨在架構起一條政企溝通橋梁,打造多方間共同交流、探討與分享的平台。第一期“陸家嘴下午茶”聚焦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第二期聚焦金融與科技“雙向奔赴”,第三期則聚焦“陸家嘴+咖啡”新范式如何賦能文商旅融合發展,此次活動為系列第四期。未來,“陸家嘴下午茶”還將定期舉辦,共同推動解決多方痛點與難題,助力這片熱土跑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