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從“憂居”到“優居”,上海探索老舊小區“逆生長”

——上海浦東新區曹路鎮民風小區推進老舊小區品質提升

2025年04月01日17:5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老舊小區的品質提升,是城市有機更新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曹路鎮推進住宅小區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浦東新區曹路鎮民風小區借力雨污水改造契機,實現了老舊小區“顏值”和居住體驗感的“雙提升”。

民風小區始建於1995年,是曹路鎮最早的小區之一,總戶數488戶,常住人口超1300人。其中,中老年人口佔比超過五成。隨著時間的侵蝕,這個老小區因地基低窪導致常年雨季積水、牆裂脫漏、綠化凋敝、蚊蠅滋生﹔停車矛盾尤為突出,日常停車“一位難求”,車輛騰挪堪比“華容道”突圍。

“二十多年前的小區規劃和現在居民的生活需求都是脫節的。”曹路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黃勤發說,盡管這些年,小區有過幾次零星改造,但收效甚微。例如,排水系統等“硬傷”問題始終存在,“小打小鬧”治標不治本,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強烈。

小區內澇嚴重。

作為浦東新區防汛的“老大難”點位,民風小區向來是區裡關注的重點。一到汛期,“看海”就成為影響居民生活的一大煩惱。

這一局面在2023年迎來轉機——由業委會牽頭,聯合居委和物業對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和措施,著力解決雨季積水、車位難求等問題。

此次治理面臨著特殊的背景:小區新一屆業委會成立,恰逢居民區黨支部班子成員調整。這兩支新生力量在居民訴求激增的節點如何無縫對接?

“我們始終保持有效溝通,制定定期例會制度,邀請居民代表進行溝通和反饋,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用心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項目改造過程中,兩個團隊構建了高效的協同機制,形成了“問題共商、方案共議、成效共評”的良性互動,不僅盤活了社區資源,更激活了社區自治的源頭活水。

針對小區品質提升方案,項目開展了全體業主征詢,並得到絕大多數同意。2023年春節后,相關改造陸續實施。

停車位改造。

“原來有130個停車位,缺口在七八十輛。老舊小區沒有特別規劃的停車位,居民基本停靠在道路兩側,還有不少佔用綠化的。”歷經一年施工,停車位數量增加至200個,基本上滿足了業主首輛車的停車需求。如今,小區的通道寬敞了,居民停車不再“見縫插針”,進出更從容了。

停車位改造。

在雨污水改造項目推進的關鍵階段,工程遇到了瓶頸。作為排澇核心設備的雨水提升泵,在安裝階段遇阻。有一戶居民反對意見特別強烈,在協商無效的情況下,通過市民熱線等多種途徑表達不滿,導致工期嚴重滯后。

經多方了解,該居民的核心訴求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擔憂安裝位置過於靠近其房屋,從而影響房屋結構安全﹔二是對設備可能產生的噪音污染存在顧慮。

“雨水提升泵,是解決小區低窪積水措施中的關鍵一環。如果無法安裝,那麼先前所做的地下排水管網隻能是治標之舉。”面對這一僵局,業委會、居委、物業和鎮裡有關職能部門先后均與該居民進行了溝通。施工方和設備方也解釋:工程有施工工藝流程,前期都進行過論証,不會對房屋結構產生影響﹔雨水提升泵隻有在汛期,達到一定水位的時候才會啟動,噪音更是微乎其微。

經過了三個月的反復溝通,其間還遭遇大暴雨,小區內澇嚴重,積水高度甚至淹沒成人膝蓋。黃勤發說:“痛定思痛,在小區業主的強烈意願和迫切需求推動下,以及該居民親戚的勸說,改造工作得以開展並順利完工。目前,設施設備運行良好,排澇功能效果顯著,有效解決了困擾社區多年的內澇頑疾。”

改造前后對比。

群眾需求是推進基層治理的強有力支撐。黃勤發說:“沒有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任何工作都將寸步難行。”小區通過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建立“需求收集——精准施策——效果評估”的全周期閉環機制,真正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小區煥然一新。

小區綠化提升改造。

隨著改造工程的系統推進,小區由舊到新、道路由堵到疏、綠化由粗到精……小區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居民們發現,不僅小區“顏值”煥然一新,更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蛻變,真切體會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曹路鎮民風小區供圖)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