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城市變秀場,上海時裝周重構時尚話語權

這個春天的上海,城市變秀場,處處是T台。
3月25日,2025秋冬上海時裝周閃亮登場。在大力提振消費的背景下,“時尚”在流行和藝術之外,被賦予更多期望與想象。上海時裝周也因此成為上海“時尚之都”建設最為華麗的亮相。
跨界:煥新業態與場景
全市36個時尚地標,近百場新品首秀、近千個品牌首展以及數十場重量級國際合作的首發活動輪番上演,全方位展現本季上海時裝周“質塑新境·建所未見”的主題。
未見來自於新境,新境來自於跨界。
跨界可以是時間的對話。在EP YAYING雅瑩擔綱的開幕首秀上,昆曲與吉他款曲相通,呈現中國民族品牌現代東方美學對傳承與創新的融匯貫通。
跨界可以是空間的融合。百聯股份攜手時尚權威平台WWD CHINA,發起2025 HERITAGE NEXT《蝶戀花》系列活動,在百年前上海第一場時裝秀發生地——永安百貨落地非遺創新時尚大展,同名時裝秀登陸百聯時尚中心衍慶裡。展覽還將在秋季登陸米蘭時裝周,舉辦中國設計師之夜,開啟東西方時尚交流探索之旅。
跨界可以是對傳統的超越。具有88年歷史的國民品牌三槍與獨立設計師攜手,演繹“內衣外穿”的煥新拓展之路。
三槍88周年主題秀。主辦方供圖
跨界還可以是與未來的鏈接。在春晚上大出風頭的宇樹人形機器人,這次穿上定制服裝在上海時裝周走起“貓步”,以“人機共舞”的創意形式,為傳統秀場注入科技活力。
新產品、新品牌、新場景,在時裝周IP影響力加持下,品牌通過新品發布傳遞創作價值,與消費者產生深度鏈接,為商圈業態煥新與場景更新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內容。
首發:助推流量為銷量
“期待更多品牌從首發活動、首秀發布起步,在上海開設首店,未來扎根上海設立總部,進一步走向世界,取得更大發展。”上海時裝周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劉敏特別介紹了“首發上海3.0”政策。
將秀場流量轉化為商場銷量,本季上海時裝周創新打造“秀場+商業”聯動模式,推動國際與本土品牌深度融入區域消費版圖。
EP YAYING雅瑩聯動新天地旗艦店開啟藝術零售新場景﹔以“自在裙像”為靈感的丹麥時尚先驅品牌ONLY登陸新世界大丸百貨﹔溯源樓蘭古國神秘氣韻的荷木HEMU在上海K11構筑東方美學體驗空間﹔越南時尚品牌LSOUL首次登陸上海時裝周秀場,並計劃在TX淮海開設中國首店……上海時裝周助力黃浦區以時尚為支點,撬動產城融合深層布局,多元品牌的集群布局構建起全維度時尚矩陣,首發效應持續釋放。
上海時裝周主會場夜景。主辦方供圖
根據《上海市時尚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和《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的若干意見》的規劃,上海創意和設計產業總產出預計在2025年超過2萬億元,並在2030年之前建成世界一流的“設計之都”。這將進一步鞏固上海作為“時尚之都”的地位,打造出時尚消費品的萬億級市場,使上海成為時尚潮流的策源地和引領者。同時,這也將推動產業規模達到520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5%左右。
劉敏表示,首發經濟不僅僅是一場活動、一家新店,而是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在消費市場實現了價值,從中能夠洞察整個產業鏈創新生態的全面升級。
影響:重構時尚話語權
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是上海時裝周的核心商貿平台,有著“亞洲最大訂貨季”的名號。本季MODE展會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吸引來自34個國家的200多個品牌參展,其中海外品牌佔比達到57%,展現了中國市場的強磁效應。
米色的對襟漢服外披寬袍大袖的印花外衫,上面的手繪圖案是南非當地部落的生活場景——南非時裝品牌Molebatsi,將中非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呈現在服裝上,帶到MODE展廳。
南非設計師介紹品牌服飾。田泓攝
今年MODE展最大的亮點,無疑是22個非洲頂級奢侈時尚品牌首次集體參展。“我們希望借助上海時裝周的平台,推動非洲品牌進入中國乃至亞洲市場,促進中非時尚產業的合作與商業拓展。”非洲展區負責人說。
時裝周之於城市的意義,早已不單是一場時尚盛會,而是一次城市能級的巔峰呈現。從中國設計全球首秀,到國際品牌中國首展,上海時裝周正以“首發力”重構時尚話語權。
本季時裝周特別打造“新質國潮影響力首發”,攜手迪士尼推出跨界時裝秀,並與Visa合作推出創作者計劃,同時試點“即秀即買”模式,讓觀眾能在首發現場即刻下單。小紅書舉辦“小紅書寶藏主理人計劃”,通過寶藏主理人、寶藏品牌分享會,支持150多個新銳主理人和新興品牌,涵蓋服裝、美妝、珠寶、家居、食品等品類,助力原創品牌成長。
作為中國時尚界極具活力與創新精神的標志性盛事,上海時裝周舉辦20多年來,以“時尚活力”為核心理念,不斷突破傳統,刷新中國時尚的邊界,已經培育出百位中國本土新銳設計師。
東方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時裝周組委會主任童繼生表示,“上海時裝周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全球時尚文化,推動時尚產業創新發展,以破壁出圈的勇氣和決心,成為全球時尚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弄潮兒。”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