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金山農民畫中的雲南故事

2025年03月10日13:47 |
小字號

人類為什麼要創造藝術?

藝術是人類存在的“詩意証據”

人類不僅創造藝術

更不斷推陳出新,將文化、經濟

與社會價值巧妙地編織進藝術紋理之中

“滬滇融合”的金山農民畫

3月1日,記者走進位於朱涇鎮的懷明富工作室看到,牆上的宣紙暈染開濃烈色彩,細膩的線條勾勒出金山江南水鄉風貌。而桌面上的金山農民畫,刻畫著雲南的節慶場景、民族服飾和騰躍的篝火,帶著雲貴高原的炙熱氣息,與江南的婉約溫潤交相輝映。這種創新性的“滬滇融合”風格,在兩位雲南挂職干部的畫作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一場真正的文化碰撞。”懷明富站在兩人身后,端詳著他們的作品,眼裡滿是欣慰。作為金山農民畫非遺傳承人,他教過許多本地學徒,但來自雲南的學員卻帶來了他從未見過的創新嘗試,“雲南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他們的民間藝術底蘊深厚,這正是我們所不具備的。”

初識金山農民畫

2023年8月26日,岳毅與楊斯從雲南省普洱市來到上海金山區挂職。2000公裡之外的城市,工業與經濟發展的新思維,是他們此行的目標。然而,他們沒想到,會在這裡邂逅一門古老而鮮活的藝術——金山農民畫。

“剛到金山時,聽到同事提起金山農民畫,說這裡的農民畫家能把田間地頭、漁舟唱晚畫得生動又富有想象力。”岳毅說。

金山農民畫是扎根於農村生活的民間藝術,其色彩濃烈、構圖獨特,畫風質朴中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對岳毅與楊斯來說,這是一次完全陌生的藝術體驗,而正是這份陌生,讓他們有了探尋的動力。在友人的引薦下,他們結識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農民畫傳承人懷明富,並拜師學習。

一到周末他們就會從石化出發到朱涇,畫到傍晚才肯離開畫室。農民畫的技法、配色,都讓他們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挑戰。“農民畫看似簡單,實際構思很復雜,一幅畫往往需要七、八天甚至半個月才能完成。”岳毅說。“最開始學習的時候,我的手都在抖,線條畫不直,顏色搭配也把握不好。”楊斯輕聲笑道,“懷老師讓我用一下午的時間,在紙上畫橫線、曲線、圓圈,就這樣反復練習,練習到線條比較穩了,再上手畫。”

在挑選繪畫內容時,他們有了新的想法,“懷老師說,金山農民畫不是單純的繪畫,而是一種民間敘事。”楊斯說,“我們慢慢理解到,這其實和我們雲南少數民族的傳統藝術很像,比如我們的火把節、畬葩節,都是以符號、顏色和形象傳達民族記憶。”

於是,他們開始在畫面上嘗試融合自己的文化背景。楊斯的第一幅作品是《反彈三弦》,她用金山農民畫夸張、飽滿的構圖方式,將穿著拉祜族苦聰人特有的繡花服飾繪入其中。岳毅則以《夢回傣寨》為主題,生動描繪了雲南亞熱帶的氣候風貌、傣家竹樓的獨特建筑樣式,以及傣族少女趕集歸來的生活場景。

“在結合雲南民族文化的時候,我和楊斯查閱了很多資料,去了解民族服飾、服裝色彩。身處異鄉,我竟然對雲南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可能就是藝術的魅力。”岳毅說。

除了畫面和主題,金山農民畫的完整性體現在最后的裝裱環節,“這一步決定了作品的呈現效果與保存質量。”漿糊、宣紙、畫板……懷明富將金山農民畫技藝傾囊相授,“畫得再好,如果不會裝裱,作品就少了那份完整性,少了農民畫特有的溫度和生命力。”懷明富說。

從技法傳承到文化創新

“當年金山農民畫形成的時候,我們也從江南民間藝術裡汲取了不少元素,而現在,雲南的文化正在為它注入新的活力。”懷明富感嘆道。

“我現在正在繪制的是《民族團結》,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聚居著 25 個少數民族,去年習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激勵了各族兒女,我要把石碑用金山農民畫的獨特語言刻畫下來,展現我們民族團結的深厚情誼和時代精神。”岳毅告訴記者。

“東西部協作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互補,文化也是重要的一環。”楊斯說。她希望,未來能把金山農民畫帶回雲南,嘗試結合普洱當地的民族文化,探索屬於雲南的農民畫風格。

岳毅也有類似的想法:“如果我們能在普洱推廣農民畫,甚至培養出本地的農民畫團隊,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在這間工作室裡,兩位雲南挂職干部用畫筆跨越山海,將金山的江南韻味與雲南的少數民族風情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

(來源:i金山)

(責編:沐一帆、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