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什麼是“好房子”?上海如何建好房?

“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准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好房子”概念首次出現。
什麼是“好房子”?記者了解到,全國多地此前已啟動圍繞好房子的相關實踐探索。上海“好房子”建設情況如何?這一新提法對房地產市場會有何影響?
“好房子”是系統工程,或開辟新賽道
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當起已超過40平方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功能、質量有了新期待。在業內看來,我國住房發展正在邁入一個新階段——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好房子”如何定義?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去年8月就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作過介紹。他認為“好房子”是與時俱進的,歸納起來有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等特征,具體而言“要讓人們住得健康舒適,要質量好性能優,既為居民省錢也為社會節能。”與此同時,好房子在建設中還要為科技創新留出一片天地,“成為一個更大的智能終端,能容納很多應用場景。”
倪虹表示,建設“好房子”是個系統工程,是個應用場景,是新產業,很有可能成為一條新賽道,不僅能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對於擴內需、穩增長也會發揮重要作用,“我們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結合城市更新想辦法改造成好房子,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圖說:山陰路恆豐裡經過微更新,百年老弄堂煥發新活力 (柏可林攝,下同)
好房子也需“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支撐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上海在“好房子”建設進程中,有哪些作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上海建設好房子還應圍繞“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開展工作。從微觀角度看,要做好房子戶型等設計工作。從宏觀角度則要做好城市規劃工作,新一輪好房子的建設需要有更加優化和靈活的城市空間做支撐。
實際上,上海近年來在城市規劃、社區治理、住房建設等方面下功夫,打出了“好房子”建設組合拳。
為建設“好小區”,上海兼顧存量與新建住房,讓老房子更宜居,讓新房子更智慧。一方面,舊改持續推進,全市已完成13.6萬㎡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和31.1萬㎡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新啟動2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另一方面,上海積極探索數字家庭、智慧家居試點,並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4個新建住宅項目落實基礎設施建設、平台框架搭建、特色場景打造有關工作。
為建設“好社區”,申城扎實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行動,打造出了黃浦區淡水路社區、徐匯區樂山社區、長寧區江蘇路社區等一批設施完善、環境宜居、服務智能、管理有序的社區樣板。
圖說:位於長寧區江蘇路社區的愚園路歷史風貌保護區成為網紅打卡點
為建設“好城區”,上海持續推進五個新城、北外灘、浦東金色中環發展帶等重點區域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工作。截至去年9月底,全市共創建33個綠色生態城區,總用地規模約81.02k㎡。
此外,上海也著力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供給,讓保租房也符合經濟適用、功能齊全、配套便利、安居舒適的好標准,令“新市民”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新理念為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指路
業內認為,隨著“好房子”理念不斷深化落地,上海這座特大城市將為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提供“上海樣本”。
今年1月,市住建委發布了《上海市房屋(住宅)建筑防水工程質量指導手冊》,著力解決房屋滲漏頑疾,推動好房子建設。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將來會有更多的地方性細化准則出台,要從規劃伊始就做好人群需求挖掘和匹配,真正把綠色、低碳、智能、安全落實到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之中。
多家房地產咨詢機構也發布了市場預測。仲量聯行表示,“好房子”理念不僅為未來的住宅開發指了新方向,同時也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品質提升和產品迭代指明了路徑。克而瑞地產研究院表示,房企今后將在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上發力。
就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天,3月5日,上海市住建委組織召開了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領域2025年度工作會議。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主任、市房屋管理局局長王楨在會上強調,今年要全力推進涉及民生保障的更新任務,同時也要著眼長遠,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提高居住環境和政務服務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住房需求。(記者 柏可林)
圖說:上海大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入市,滿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