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東方七日談︱“海派春節”的傳承與創新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2025年02月17日17: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乙巳蛇年的滬上春節,如果您留心,可以領略到不少新景觀,體驗到不少新風俗,感受到不少新氣象。

與前幾年相比,上海各大地標性景點的外國游客密度明顯變高。有旅游類平台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到中國的外國人同比增長1.5倍,除夕以來上海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60%。除了到迪士尼、東方明珠塔、豫園、外灘等特色景區打卡,外國游客還能參與和體驗更多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活動:逛燈會、聽戲曲、品美食、貼春聯、寫福字、包餃子、穿唐裝……要讓更多外國游客將“走馬觀花”變成可以沉下心來對中國文化、風光、社會有更為深入全面的了解,濃縮了年俗文化、禮儀、節日氣氛與各類消費場景、精彩活動的“世界非遺版”春節,無疑是一次大好時機。

今年春節,大大小小的非遺技藝、活動得到了全面挖掘和展示。逛燈會、廟會、集市乃至逛商場、走社區,大都能遇上非遺表演。細細看,它們往往既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呈現出商業與文化深度融合的創新形態:在青浦區蟠龍天地的“蟠龍市集·乙巳廟會”,練塘鎮非遺傳承人現場蒸制的“焋糕”狀如櫻花,還要印上甲骨文的“巳”字,成了“蛇年定制”﹔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神秘蛇境”生肖特展上,國家級非遺徐行草編技藝制作的一套“蛇抱瓶安”作品,有著傳統江南工藝的精巧細致、栩栩如生,同時又簡潔、現代,全無“土氣”。上海迪士尼著力將傳統春節儀式轉化為文旅新氣氛、消費新場景,推出蛇年新春福袋和限定版新春慶典煙花,《瘋狂動物城2》中的角色蓋瑞與寓意金蛇賀歲的漢字“蛇”在同一片天空下閃亮,留給游客們獨一無二的美好記憶。

同樣,時尚地標虹口今潮8弄舉辦的海派新春燈會上,中國的燈彩技術與環保材料、當代設計理念、光影裝置混搭,讓中國、古埃及、古羅馬、美洲阿茲特克四個古文明中的蛇文化傳說相聚一處,像是不同時空、不同文化之間的一場趣味碰撞,穿行其間,總有點恍惚穿越的新奇魔幻感。而在靜安寺一帶,有傳統燈籠的瑞彩盈門和時尚前衛的光影藝術裝置同場交匯,有隨著新春樂曲變幻色彩、充滿未來科技感的燈光秀,還有利用光影裝置打造的夢幻星空、浪漫雪景,讓路人忍不住駐足拍照。

這個春節,上海不少時尚地點都設計了新春主題的快閃活動。有人在楊浦濱江散步游覽時遇到了獨立行走的機器人,有人在武康路上遛起了四足的機器狗。有些市民在世博文化公園興致勃勃地登雙子山感受“新年步步高”,有些則因為“國補”“市補”政策和節日優惠活動而開心地逛店購物……林林種種的春節新玩法、新風氣,不知道哪些會沿襲下去,變成以后“海派春節”的新民俗呢?

解放日報相關報道

“世界非遺版”的中國春節,當然有其傳承沉澱數千年的內容、儀式、核心定義,但也是一個持續不斷被書寫、更新、再創造的活潑潑的歷史過程。乙巳蛇年春節,在上海看到、感受到的,正是這樣富有時代氣息,正在徐徐展開、萌生轉變的“海派春節”新景象。外國游客也許並不能從上海這個“中國入境游第一站”找到“原汁原味”的傳統春節民俗,卻一定能在這裡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的和合共生,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合璧,感受到海派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上海,與得名已近百年的“海派文化”,正在踏上新征程,展開新的文化建構過程。相信“海派春節”在積極、自覺的傳承與創新中,會越來越有溫度、有內涵、有品質、有魔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