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2025新年第一天,上音校園開放全面升級,音樂城堡將開放地下空間

2025年01月02日09:17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2025年元旦,打破圍牆、融入城市街區的上海音樂學院,在新年第一天全面升級校園開放。

校園內歷史建筑——美育樓不僅向市民開放,還全面更新其中的東方樂器博物館,市民可前來參觀。未來,上音的“明星建筑”——音樂城堡還將開放地下空間,推出“藝文空間”,吸引市民前來全方位感受音樂之美、文化之魅。

【音樂城堡將開放地下空間】

音樂城堡,如今已成為各種上音發布、名師講堂、藝術展覽的場所。在新的一年,音樂城堡還將開放地下空間給市民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城堡。

元旦上午,上海音樂學院與光明食品集團再次合作,與上海糖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音樂城堡的地下空間合作打造“藝文空間”,並向市民開放。未來,在這裡,將有咖啡、文創產品、沙龍等等,使之成為美育浸潤、文化普及、休憩學習的藝術文化新場所。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上音依托已經修繕完畢的歷史保護建筑逐步開放校園,校園裡的三棟建筑——音樂城堡、美育樓、城市音樂會客廳率先面向社會開放。

上海音樂學院——城市音樂會客廳。

向市民開放的,不僅僅是一棟棟歷史悠久的保護建筑。一場場原來僅面向少數人的活動,如今也向廣大市民開放。城市音樂會客廳前的草坪音樂會,受到了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原先僅面向學校師生的專業博士學位音樂會,如今陸續向市民開放,吸引大量慕名而來的市民進入上音校園。

城市音樂會客廳前的草坪音樂會。

“上音不能隻做物理性的開放,要讓走進上音參觀的市民游客,能夠在美好的建筑當中感受美好的文化。”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

向市民開放的專業博士學位音樂會。

【樂器充當“時光講解員”】

新年第一天,在上音六大歷史保護建筑之一美育樓中的東方樂器博物館全面更新,並向市民開放

元旦當天上午9點半,全新策劃的“金聲玉律頌中華—2025年東方樂器博物館年展”正式開展。諸如琴、笛、漁鼓、箏等中華民族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樂器,在展廳中充當著無聲的“時光講解員”,帶領參觀者感受中華音樂之美。

據介紹,展覽甄選東方樂器博物館之精品,以“樂史熠熠 古今相繼”“樂聲裊裊 融貫神州”“樂音振振 賡續文脈”三大篇章,以器說史、以器觀俗、以器見人,講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通過樂器彰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東方樂器博物館館長肖陽研究員告訴記者,此次展覽,通過追溯樂器歷史發展的整體脈絡,讓觀眾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觀展之余,市民還在博物館現場領略到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東方樂器博物館青年教師褚婉瑩用仿唐琵琶演奏了《水鼓子》,博物館的小粉絲、上海市建平西校學生覃詩涵帶來了箜篌獨奏《金蛇狂舞》,獨特的中國音色,讓觀眾沉浸在共同的中華情感中。

【名家講堂新年開講】

名家講堂,也是上音校園開放的舉措之一。誕生於2024年1月2日的蔡元培美育大講堂”今年將提升頻次,每月舉辦1-2次,公眾可預約講座。

元旦上午10:00,在上音“明星”建筑——音樂城堡中,2025年首次“蔡元培美育大講堂”正式開講,上音原院長江明惇教授為市民朋友帶來了《民歌漫議》專題講座,受到了眾多樂迷追捧。

1949年,時任上音院長賀綠汀提出“向民間學習”的專業教育思想,於1953年成立“民族音樂研究室”,當時正在學習作曲的江明惇,懷著對民族音樂的深切熱愛,加入這個工作室,並於1958年和李民雄、滕永然兩位同學組成“三人小組”,走出校園,走進鄉間田野,開始了民間音樂採風工作。這些傳播在祖國大地的淳朴音樂,為他的學術生涯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也讓很多深藏在民間的音樂文化遺產得以幸存和傳承。

在這次的講座中,江明惇先生著重講解了中國傳統民歌的起源、發展、類別和特征,東北、湖南的號子,浙江、山西、陝北、內蒙古的山歌,“孟姜女調”“鮮花調”等小調,他信手拈來,滿滿都是精彩的中國故事。

“我們的民歌,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雖然沒有專門的作者,但經過長期而廣泛的群眾傳唱,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發展,老百姓的情感表現,非常直接真實,很有價值。”江明惇說。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表示,未來,上音將繼續推進高水平公共空間開放和學校高質量發展,打造可閱讀、可聆聽、可感知的“沉浸式”開放校園。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