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鮮明主題

奮力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新畫卷

2024年12月28日08:41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申城步入冬天,但愈發寒冷的天氣擋不住市民參觀“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主題展的熱情。不久前,主題展迎來了第10萬名線下觀眾。網絡上,也能看到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乃至不同國籍觀眾對主題展的好評。

人民的城市主題展是上海這座人民城市近年來建設和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展覽受歡迎的背后,是人們對展覽內容的深切體會與共鳴。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上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水平,把為人民謀幸福、讓生活更美好作為鮮明主題,著力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實踐地。

今年11月,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回信,對人民城市建設提出殷切期望。上海正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新的起點,以更加有力的行動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新畫卷。

創造高品質美好生活

歲末,住在寶山區吳淞街道十四街坊二期的張雲霞一家好好慶祝了一番。他們等到一個盼了多年的好消息——舊城區改建項目簽約首日,簽約率就達到了96.02%,生效了!

近年來,上海以人民群眾具體切身的獲得感作為檢驗標尺,不斷提升城市宜居安居水平。

2022年7月,持續了30年之久的上海成片舊改工作歷史性收官。隨即,上海又馬不停蹄地打響了零星舊改、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兩舊一村”攻堅戰。寶興裡、蕃瓜弄、鳳南一村……各地居民先后迎接美好新生活。

守住民生底線的基礎上,街區更新改造也在同步大力推進。尤其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聚焦人的日常生活,配置更豐富的近距離服務,持續提升品質、回應多元需求。

家住普陀區的周耀民老伯幾乎每天都要到曹楊新村街道武寧片區社區食堂吃飯,“這兩天天冷,這裡的瓦罐湯暖胃暖心,我特別愛喝黃豆豬腳湯。”菜品多、口味好、有爆款,讓這家社區食堂受到周邊居民歡迎,日均人流量達1300多人次,在上海名列前茅。根據規劃,到2025年末,上海一共將建成400家這樣的社區長者食堂。

在萬裡街道“萬有引力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餓了麼騎手夫妻小劉和小李把不到4歲的孩子楠楠送到樓下的寶寶屋,才放心地出門跑單。這是全市首個建在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的社區寶寶屋。上海在為外來務工人員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建設力度的同時,還考慮到了幼托等后顧之憂,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最近,長寧區古北的兩塊老舊公共綠地完成改造,重組為1.4萬多平方米的古北市民公園。下轉 5版(上接第1版)大塊的開放草坪、露天舞台和觀眾席、健身步道、點綴得恰到好處的花草,讓周邊居民和上班族覺得公園“美而好用”。今年,上海全市各類公園達到973座,離“2025年底公園總數超過1000座”的“千園之城”目標僅一步之遙。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伍江認為,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經歷了越來越細化的過程,從大塊面、結構型的建設,更多地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上海市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身邊的“小確幸”越來越多了。

推進現代化高效治理

2024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開幕首日,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11.4公裡岸線已迎來超5萬人次客流。

咖啡餐車密集的區域,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組干濕垃圾桶,桶內垃圾滿溢前就會被及時清空﹔萌寵樂園裡,排隊牽著狗狗的人們有序等待進場﹔草坪上,市民游客鋪上野餐墊、支起露營帳篷,遛娃、玩滑板……超大客流下,徐匯濱江以精細化管理,兼顧了熱鬧與有序。

隨著打造開放越來越多市民喜聞樂見的公共空間,上海推動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實現與人民城市豐富治理場景相匹配的現代化高效治理。

一方面,是在智能化上下功夫。2018年起,上海首創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作為牽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牛鼻子”。

另一方面,上海探索了不少新機制。今年10月,寶山區大場鎮成立了物業服務聯合體,轄區內29家物業企業與幾家專業服務機構聯手開設“24小時客服熱線”,更有效地“解決一件事”的同時,梳理出共性訴求,推動“解決一類事”。11月,閔行區針對全區涌現的520個新型居住社區,發布《黨建引領新型居住社區治理工作手冊》,系統總結在黨建引領新型居住社區治理方面探索的5種治理模式及示范案例。

歸根結底,它們體現的都是以“服務人民”為導向的城市治理模式。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認為,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導下,上海始終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和面向基層的服務功能,引領城市治理在有效性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向服務型治理邁進。

構建共治共享共同體

在人民的城市主題展的許多展覽照片來自“人民城市 文明風採”攝影(短視頻)征集展示活動﹔不定期有市民擔任講解員,從百姓視角分享自己與人民城市建設的故事。“人民建議征集”展區鼓勵觀眾留下的真知灼見,其中部分已落實轉化。

這份“參與感”,已延伸到展外。主題展裡有一面貼滿了人民城市建言者照片的牆,上面的每一位普通市民,提出的“金點子”都結出了“金果子”。市優秀人民建議獲得者羅克平參與上海人民建議征集已經10多年了。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先后提出了60多條建議,不少得到了相關部門採納。

在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楊浦濱江,每隔七八百米便可遇見的共10個黨群服務站串珠成鏈,全部植入人民建議征集功能,形成了“1個實踐中心+4個特色站點+6個基礎站點”的征集平台。五年來,楊浦共收到萬條“金點子”,成功轉化落地超一千個“金果子”。

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是總書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地方。截至今年8月,市民中心內的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共聽取97部法律草案意見,上報建議3279條,被研究吸納284條。

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如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設立的2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已實現16個區全覆蓋。全市235個政協委員工作站、45個界別委員工作室和1000多個委員聯系服務群眾聯系點,也圍繞加裝電梯、養老服務、社區文化供給等議題發揮協商作用。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桑玉成認為,上海在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方面,建設了很好的渠道,對上海的每個人來說,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人民城市建設中,表現得可感、可知,實用、管用。(記者 胡幸陽)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