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上一周,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同時新增21個對外開放口岸,並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
據上海邊檢統計,截至11月30日,今年上海口岸入境外國人數量超過400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入境外國人數量居全國空港首位。對以上海為代表的對外開放口岸城市來說,過境免簽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堪稱趁熱打鐵,有望帶來外國人入境旅行熱度的再次提升。
解放日報相關報道
更多外國旅客的到來,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帶來的是在交通、住宿、餐飲、休閑等各方面的需求,對於提振國內消費市場無疑是利好﹔與此同時,到中國實地走一走看一看,也有助來華人士親身體驗可感可及的社會生活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得出真實感受,促進文化交流。
政策變化帶來的良好預期,對文化旅游等相關行業產生了積極影響。雖然時值冬季,但許多城市的旅游從業者內心火熱,准備迎接新一波的外國旅客。
從過去一段時間的實踐看,能否將旅客“流量”變成發展“增量”、口碑“聲量”,考驗的是城市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一些細節上——比如,大型交通樞紐有無簡單明了的指示圖,幫助人們快捷找到出行路徑﹔熱門旅游景區有無關鍵信息的外語標識,讓不懂中文的人士准確獲取信息﹔本地特色美食是否能夠注明成分用料,以便消費者根據自己身體情況進行選擇。
如今,每一名旅客都可能是一個移動的“麥克風”“攝像機”,服務水平的高低,能被直觀體現在一個個短視頻作品中,簡單直接、影響不小。想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更充分的准備、更細心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除了服務設施、消費環境,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流也很重要。來華人士與中國居民在生活習慣、表達方式上可能會有諸多區別,以開放的心態,秉持“和而不同”理念,會讓彼此產生更溫暖的化學反應。就像16年前那首《北京歡迎你》歌裡唱的,“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前進道路上,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兼收並蓄的態度、自信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人士,將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人民相識相知,利於中國,更利於世界。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