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普陀樣本”,長三角智庫圓桌會議·智能軟件產業專場在滬舉辦
長三角智庫圓桌會議·智能軟件產業專場(張千石攝)
12月14日,長三角智庫圓桌會議在上海市普陀區民營企業之家舉辦。
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王永前,普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東昌出席會議。來自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以及奇安信集團、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收錢吧、新國脈、中新賽克、傅利葉智能科技、百度、江西宇悅科技、浙江容億、東方富海、明裕創投、博瑔資本等各界近百人參會,分享各自洞見。
作為系列智庫圓桌會議的首期,本次會議聚焦於長三角、上海市的智能軟件產業發展,會上發布了《普陀區智能軟件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就普陀區的智能軟件產業現狀、布局、未來趨勢及重點企業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分析。
智庫賦能
洞察智能軟件產業發展新趨勢
上海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前沿陣地,承擔著黨中央賦予的建設國際科創中心重大使命。如何更進一步激發上海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的發展潛力,進一步做強產業鏈,帶動長三角一體化新格局加速構建,是學界和業界專業長期思考的課題。
王永前表示,本次會議以智能軟件產業作為產業鏈研討會的切入點,以普陀區作為智庫研究的重要樣本,期望通過“參觀+閉門交流”的模式,讓專家學者和鏈主企業代表充分交流,為國家和區域的智能軟件產業發展,和相關產業鏈的引鏈、補鏈、強鏈建言獻策,為上海的先導產業發展和普陀的重點產業培育提供智慧。
長三角智庫會議期間,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聯合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華網,聚焦普陀區智能軟件產業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發布了《普陀區智能軟件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為普陀區未來進一步夯實智能軟件產業的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提供參考。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黃潔心介紹,智能軟件產業已成為普陀區的重點培育產業和新興支柱產業。當前,全區已匯聚近 5000 家智能軟件企業,在網絡安全、在線文娛、數字生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細分賽道初顯優勢,頭部企業帶動效益顯著,各區塊錯位發展特色鮮明,重點賽道已初步完成從0到1的“種草”布局。她建議,普陀區繼續在制度、政策、人才、企業、資金、服務等要素上下工夫,經營好“科創雨林”生態。把短鏈拉長、細鏈增粗、弱鏈補強,實現地方經濟與科創實力雙提升,助力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從“建框架”向“強功能”躍升。
“普陀樣本” 引領數字智能產業再升級
普陀區智能軟件產業近年來邁向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已成為普陀區發展態勢最為強勁、取得成就最為亮眼的區域支柱產業之一。
近年來,普陀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力提升智能軟件產業發展能級。僅在今年1月至10月,智能軟件產業實現佔區稅比重10.77%
在科創載體支撐力增強方面,普陀區不斷推進網絡游戲產業孵化器建設,推動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仿真、驗証實驗平台搭建,組建元宇宙產業聯盟,吸引集聚了一批高能級智能軟件企業、機構和平台。同時普陀區還致力於創新創業環境的持續優化,針對企業需求定制“一對一”解決方案,不斷增強服務企業效能,搭建企業溝通交流平台。
未來,普陀區將繼續堅持創新突破,激發產業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普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強化頭部引領,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集聚,構建一體化發展生態。
布局生態
打造數字產業孵化新平台
活動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與企業代表一同參觀了位於普陀區的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及上海市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台,感受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產業的創新成果。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為重點構建技術支撐平台,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現已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建設了集成電路智能制造工業軟件研究所、未來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等多類研究團隊,成果顯著。例如“中國科創大腦”致力於打造科技和產業創新的先進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於醫療、交通等多個民生領域。
隨后,各位嘉賓來到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參觀。作為國家級技術創新平台,其打造的上海市交通綜合信息平台已經服務於進博會等大型活動的人流預測、交通部署工作﹔上海充換電設施公共數據採集與監測平台為政府評估、市民出行提供了重要參考﹔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台也為機器人安全發展提供了評測保障。與會嘉賓在參觀過程中,針對熱點問題與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活動結束后,主辦方將總結本次圓桌論壇的一系列成果,剖析智能軟件產業鏈發展新趨勢,傳播好智能軟件產業發展的長三角經驗、上海經驗和普陀經驗。
(來源:上海普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