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廣大企業群眾真正成為“一網通辦”問題的發起者和改革成效的獲得者
“好差評”將對接數據賦能新技術

政務服務水平高不高,人民最有發言權,近年來,上海將“好差評”制度應用到政務服務領域,讓企業、群眾評價政務服務效能,推動“好差評”作為“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金鑰匙”。今年,上海首次組織開展“好差評”以評促優優秀案例評選,在日前召開的政務服務“好差評”以評促優優秀案例評選交流會上,來自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部門的10個案例最終脫穎而出。
高峰期辦証約不上、辦不了,曾讓一些市民心生不滿。對此,市公安局在高峰辦証時段開設了“普通護照和港澳通行証簽發”學生夜間專場,讓夜間辦証與日常辦証無縫銜接,累計受理1.4萬余証次。整改后,該事項實名差評數從2023年初的最高每月280件,下降至目前每月近0件。市人社局、市規劃資源局也創新服務模式,加強了線上專業人工幫辦,提升服務質量。
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醫保局等部門則積極推動跨省通辦,讓群眾原本需要跑多次的辦事流程減少至“最多跑1次”甚至“零跑動”。比如,市衛健委優化出生“一件事”,通過跨部門區域協同,信息共享,將辦理時間由100個工作日減少至不超過25個工作日,申請表由8份減少為1份,實現了“全程網辦”。
自2019年建立“好差評”制度以來,上海努力以企業群眾感受度為標尺,持續推進“一網通辦”迭代升級,並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問題,著力探索建立“021”幫辦體系等服務模式。“一網通辦”上線6年多來,已累計辦件超5.7億件,實際辦件網辦率從不足20%提升至超過80%,實名“好差評”好評率持續超過99%。“‘好差評’制度,讓廣大企業群眾真正成為‘一網通辦’問題的發起者,以評促優的參與者和改革成效的獲得者。”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宇祥說。
去年,市政府辦公廳基於對企業群眾評價的大數據分析,選取反映突出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依托“一網通辦”好差評分析與整改跟蹤系統,建立“評價、反饋、整改、監督”的閉環管理機制,推動通過解決一個訴求帶動破解一類問題、優化一類服務,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高效解決。累計通報周報46期、涉企半月報22期,歸集典型問題42個,涉及210個服務事項,數據跟蹤整改完成率達95.1%。
“要針對企業群眾的差評內容深入分析、即知即改,確保件件有落實,處處有回應。”張宇祥介紹,下一步,上海將更加注重以評促改,優化完善“好差評”長效機制,切實提升問題整改的徹底性、全面性。同時,相關部門還將進一步加強數據賦能,運用人工智能、生成式大語言模型等新技術,挖掘評價數據,找准企業群眾訴求的切入點,並在“好差評”評價數據基礎上,進一步歸集“辦不成事”反映渠道、“12345”熱線,“小紅書”“抖音”等熱門應用中關於政務服務的評價信息,豐富訴求分析語料庫,從而持續提升企業群眾訴求分析精准度。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吳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