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開放高地,更上層樓
11月6日一早,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場館外的大廳裡,人潮川流不息,政商學界的與會嘉賓趁著論壇開始前的時間,抓緊進行候場交流活動,開啟一場場小型的聚會。
作為改革開放的高地,浦東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分別舉辦的分論壇格外受到關注。館外,一項項投資意向、一個個發展機遇在交流中不斷碰撞﹔館內,各方嘉賓共話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和國際開放樞紐建設。
“下一個‘浦東’,還是浦東”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王初攝
“你好,浦東!”在“浦東與世界: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引領發展新機遇”分論壇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副理事長、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用標准的普通話和在場觀眾打招呼。“1984年我第一次來上海時,那時大街上沒有私家車,沒有高樓,沒有地鐵,但今天再看,上海的發展是一個奇跡。”埃裡克·索爾海姆說。
“1995年,我們的工廠落戶浦東。這麼多年來,憑借浦東區位優勢、創新氛圍和一系列支持政策,工廠的產值和研發投入成倍增長。未來,我們將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佛瑞亞海拉中國區電子事業部執行副總裁、集團電子事業部執行董事會成員白彬毅說。
“過去10多年來,浦東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厚植發展土壤。2010年,我們將營銷部門落戶浦東,由此架起了從浦東輻射全國的銷售網絡。”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許敏說。
“深耕浦東,七赴進博之約,我們不僅是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証者,也是參與者和受益者。”羅氏制藥中國總裁邊欣說。
互相成就,合作共贏,是與會人士的普遍共識和共同期盼。
“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也是全球資本投資的熱土。”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說。
2023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00多億美元,工業總產值1900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600億美元。浦東,每年吸引外商投資約100億美元,集聚了2.8萬家外資企業,擁有上海近50%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70%的持牌類金融機構,以及90%的集裝箱吞吐量和離岸貿易規模。
“我們將發揮浦東新區的引領作用,加強與全球伙伴的交流溝通,推動開放、合作、共贏的大門越開越大。”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朱芝鬆表示,浦東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制度型開放,為一流企業和一流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不久前,我曾和幾個業內人士探討,中國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全球范圍內,下一個‘中國’在哪裡?”白彬毅說,“我認為,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同樣的,下一個‘浦東’,還是浦東!”
“大虹橋要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
作為進博時刻虹橋中央商務區的“主場亮相”,“虹橋HUB大會”今年第四次如約而至。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介紹,《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批復三年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一核”,優勢產業加快集聚,功能建設成效明顯,各類主體活力迸發。2024年前三季度,商務區稅收收入、進出口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已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鏈接對內對外兩個扇面,國家戰略疊加,資源稟賦獨特,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意義重大。
“全球樞紐在疫情之后變化很快,傳統樞紐有一些在衰退,新的樞紐成長很快,這和交通、經濟有關,但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江小涓認為,在重構過程中,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力決定著樞紐能否站得住。在全球動蕩時代,新的樞紐需要為全球提供重要的公共產品,提供讓市場主體放心的營商環境,要具備較強的輻射能力,特別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的流通能力。上海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城市,數據要素的全球聯通能力決定著未來的競爭力和發展能力。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是全球數智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對比了虹橋和硅谷兩者的創新要素,剖析了兩者成功的相似性。他認為,“AI驅動創新需要大量數據以及有足夠算力來處理這些數據。未來的創新樞紐,除了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建筑以及交通設施,還要打造數字基礎設施,以實現從不同渠道匯總數據。”
“樞紐的發展形態正在由綜合交通樞紐向要素配置樞紐演進,輻射能級正在由周邊區域向更大的空間尺度擴展,大虹橋的發展要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建議,支持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世界一流大學到虹橋來設立分支機構,培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吸引國際化的優質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集聚,打造集科技咨詢、成果轉移、知識金融等於一體的科技生態﹔主動對接上海張江高新區到虹橋設立分支機構,同時攜手江浙形成聯合自主項目與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聯合設立科研基金資助合作研發項目,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前沿領域開展聯合研發。
進博會成為展示新質生產力的一方舞台。王初攝
“中國市場的潛力還沒有完全被挖掘”
站在新的起點上,浦東和虹橋作為開放高地,如何更上一層樓?企業“掌門人”對中國市場有許多期待。
浦東與世界: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引領發展新機遇分論壇現場。季覺蘇攝
“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還沒有完全被挖掘。從已有品類的高端化,到新品類的挖掘,中長期來看,我們對中國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很有信心。”許敏說,“要贏得中國市場,就需要進行本土化的創新。創新的基礎來自對消費者的洞察。”
“30多年前剛到中國時,中國對我們來說是新興市場,有很多需求急需滿足。如今,中國不斷推動開放創新發展,去年我們有一款藥在中國的審批上市是早於美國和歐洲的,這得益於我們在中國建立的完善的研發中心。”邊欣說。
“為何不將這些科研設備開放給更多的創新公司?”在一次與浦東相關部門的“頭腦風暴”中,羅氏在中國建立創新加速器的想法應運而生。以外資企業為中心的創新生態圈,正在浦東加速形成。
“浦東的開放是制度型開放,這意味著系統性、可預見性,對我們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白彬毅說。
浦東和虹橋的開放,不是做盆景,而是做苗圃、成森林。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唐文弘表示,國家將繼續支持浦東全面對接一系列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加大壓力測試力度,推出一批具有引領性、前瞻性的制度集成創新舉措。
更上一層樓,意味著要面臨新的堵點、難點,解決新的問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張軍擴,以全面取消制造業外資准入限制舉措為例,提出應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准、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方面的相通相容……
放寬市場准入、優化營商環境、回應企業關切、解決實際問題……這樁樁件件,共同構成了開放高地繼續向上攀升的內生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