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臨港人︱為新片區“小島”筑起一條跨海生命線
——記小洋山門診部醫務團隊
小洋山島位於杭州灣喇叭口的外緣,四周海域遼闊,風景秀麗。隨著洋山一、二、三、四期港口運營發展,小洋山島上的企業職工人數迅速增長。
島上的車多了、人多了,醫療服務的缺口愈發明顯起來。最令人擔心的還是那些事故所引發的急救需求——經測算,一輛救護車從距離最近的惠南鎮或蘆潮港出發到小洋山島接上重傷人員,再驅車到距離最近的三甲醫院,需要兩次橫跨東海大橋,最短用時也要一個半小時——對於傷者而言,等待救護車的一分一秒都十分難捱。
自2005年一期碼頭開港,洋山港發展的速度很快。歷時19年的發展,48家單位入駐港區的小洋山島,近萬名職工或常駐島上、或每日從32.5公裡長的東海大橋上往返﹔平均每天還有兩萬輛集裝箱卡車進出。島上餐飲、住宿都沒問題,唯獨就醫看病太不方便,尤其是突發疾病和交通事故,緊急救護跟不上。
4天建起門診部,有一種速度叫臨港速度
雖然多方呼吁在島上設置醫療機構,但小洋山島十分特殊,醫療設點阻礙重重,小洋山島的特殊性令醫療設點之路“不好走”:雖然洋山港由上海市投資建設,但小洋山島的屬地管理權歸浙江省所有。按規定,在小洋山島建立醫療服務站,必須經浙江省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再加上場所、醫務人員編制等問題需要協商,因此,無論是企業或是地方政府都難以“單槍匹馬”地解決這一問題。
在小洋山門診部項目開展之前,臨港院區副院長鄧志鋒帶領團隊赴小洋山島對接職工就醫問題和醫療需求,實地查看現場條件並制定實施方案。8月6日,帶領醫療管理骨干組成15人籌建管理團隊,再赴小洋山島與駐島企業研究確定具體建設要求。
8月7日——門診部建設第一天,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臨港院區副院長鄧志鋒帶領臨床、護理、醫技、管理30余人的現場實施專班,在駐島企業盛東公司大力支持下,在灰塵漫天的施工現場,制定“邊謀劃、邊部署、邊實施”的工作思路,有條不紊、快速高效地展開籌建工作。結合前期設置方案,明確各診療區域場地改造裝修要求,確定搶救室、檢驗科、藥房、放射科布局改建要求。
8月8日,上海六院召開專題研討小洋山門診部工作進展與籌建要求。醫院即刻啟動醫療物資緊急採購、調配工作,完成671件設施設備的調配﹔完成所有計算機設備的調配與程序安裝調試。
屋漏偏逢連夜雨,受超強台風“利奇馬”影響,9日中午-10日將出現明顯降雨和大風,東海大橋封閉,全島人員撤離。“我記得8月8日下午,鄧院長部署即刻啟動物資緊急轉運,超強台風也沒能擋不住我們的腳步,保障整體籌建順利進行,確保不延誤按時開展診療業務。”市六東院門急診部副主任李少杰回憶到。就這樣,截至台風來之前一晚的23時,團隊順利完成醫療物資提前轉運。此后,鄧院長親自帶領團隊選派醫、技、護骨干力量組成醫療團隊,確保6名醫務人員全年無休駐守小洋山島。
在眾人拾柴的努力下,滬浙攜手合作,相關部門、企業、醫療單位齊心協力,以立查立改、務求實效為要求,上海市六醫院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上海市衛健委、申康中心指導意見,40余名職工夜以繼日地投入到緊張繁忙的籌建工作中,即便其間遇超強台風利奇馬小洋山封島這樣的“小插曲”,也僅用時四天,最后於2019年8月12日,在島上建成一所500余平方米、環境優美、設備設施齊全的三甲醫院門診部,實現“島上有醫”。自此,一條跨海生命線從陸地延伸到洋山港。
從患者的笑容看到小洋山門診部的意義
“由於島上許多職工從事生產作業工作,因處理創傷來就醫的情況就比較多﹔此外,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門診部主要處理的疾病種類,比如高血壓、關節勞損等。”李少杰介紹,外傷患者在現場緊急處理后,被轉運至市六醫院臨港院區進一步治療。
目前,小洋山門診部共備有400多種藥品,其中四分之一為急救藥。“遇到沒有備藥的情況時,患者可以先前往門診部預約,第二天就可取藥。”李少杰表示,根據患者數據的不斷調整,小洋山門診部也會適時調整藥品結構,以滿足患者需求。
往返80公裡、1.5小時——這曾是1萬多名小洋山島職工的求醫成本。盛東公司保潔工張秀紅,門診部開業后的第一名患者。那天是開業的第二天,她在工作中不慎扭傷腰部,導致行動困難。她被送到門診部之后,及時地得到了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醫生、護士對她千叮嚀萬囑咐回家后如何養傷,對此,她極為感激再三道謝,翹起大拇指稱贊道:六院醫生了不起。看見阿姨臉上笑容時,才真正體現了小洋山門診部的意義所在。
家住小洋山島沈家灣碼頭的患者老孫,小腿外傷后腫痛兩個半月,因活動受限要家人扶著才能走路活動,為了盡快治好病,他趕路來到40公裡以外的臨港六院骨科診治。經檢查診斷,老孫的左小腿外傷伴異物殘留與局部感染,骨科醫生建議其住院治療,但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住院費用較高,老孫還是決定往返醫院進行換藥治療。
當天返回沈家灣的路上,老孫得知市六醫院在小洋山開設門診部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來到門診部看診。經值班李醫生診療,因外傷感染處炎症明顯,予以切開引流取出異物,補液抗炎消腫等對症治療。當天上午完成輸液后,李醫生再次叮囑他傷口注意事項,臨行前,老孫激動的對李醫生說,“市六醫院的專家到小洋山,我們當地老百姓看病方便、放心多了”。
現在每天過來換藥,老孫從沈家灣碼頭騎電瓶車15分鐘就能趕到,上午清創換藥、輸液后,中午就能回到家。經過連續三天治療,現在老孫的腿部傷口紅腫消退明顯,疼痛也基本消失,現在他能自己走路離開診室。“以往我到臨港六院去看病,光是往返車費、過路費、油錢就要花費200多塊錢,還要請假花費一整天的時間,這樣治療一個星期我就節省了1000多。現在我早上過來中午就能回家吃飯了”,老孫感慨萬分。
在小洋山島工作的楊先生,因胸悶、胸痛由工友送至小洋山門診部,小洋山門診部當班急診醫生立即予以心電監護、吸氧,完成初步檢查后,考慮心梗建議迅速轉送至臨港院區手術治療,為急性胸痛患者與病魔搶時間、救生命的場景又一次上演。經過與患者商量同意后,協助聯系120洋山急救分中心將患者轉至我院臨港院區急診。最終,楊先生救治的“門球時間”控制在60分鐘以內,臨港院區醫療團隊再一次跑贏死神,最大程度保護了心臟功能,術后轉入CCU進行監護生命體征穩定,沒有出現心衰、心律失常等並發症,順利康復出院。
事實上,小洋山島上的門診部不僅解決了1萬多名職工的就醫難,小洋山島和嵊泗、大洋山等周邊島嶼居民、過往貨運船員也都能因此受惠。
就醫服務不斷改善,醫療內涵持續得到提升
自建成以來,小洋山門診部接診患者累計1.3萬余人次,開具藥品處方1.2萬余張,開展各類檢查與治療0.4萬人次,舉辦各類大型義診近10次,累計受益駐島職工0.3萬余職工,充分發揮“門診部-臨港六院-徐匯六院”的急救聯動協調優勢,為近百名駐島急救患者提供緊急醫療保障。
“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更好服務駐島企業與員工,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市六醫院領導團隊一行又一次登上小洋山,對小洋山門診部的運行情況開展深入調研,通過實地查看,與駐島企業單位代表座談,從一線職工的“七嘴八舌”中“捕捉”改進和完善小洋山門診部醫療服務的有效舉措,醫院相關部門立即調查研究,提出提升醫療服務能級的工作方案,推進小洋山門診部建設從“有”向“優”。
大型機械司機、船員長期駐島,易引發各類職業病、腰肌勞損、聽力損傷、前列腺疾病等,市六醫院在小洋山門診部開設駐島專家專病門診,涵蓋骨科、內分泌科、耳鼻咽喉科、針推傷科等十余個科室,每周輪流坐診,通過洋山黨建聯建平台做好出診信息預約與宣傳。
一方面上島義診安排“季度巡診”,結合市六醫院的醫療優勢學科,為駐島職工提供常見病慢性病與疑難復雜疾病的健康咨詢。另一方面安排健康科普宣教“周周講、送上門”,針對長期駐島常見職業疾病、感染防治、健康管理等,每季度科普宣教覆蓋駐島企事業單位,服務全島健康。
為加強醫患交互性,醫院還上線了六院洋山公眾號,建立小洋山門診部微信公眾號“洋山醫心”,功能涵蓋就診安排、信息查詢、門診介紹等業務服務,包括普通門診、專病門診、義診科普、地址導航、藥品目錄等10項服務內容。擴大公眾號的宣傳影響力,通過海報、單頁、駐島單位黨建聯建平台等形式,做好專家信息、藥品信息等服務信息宣傳,推廣常見職業病健康科普知識,打造醫患溝通的線上渠道。
此外,醫院還不斷提升健康管理、急救聯動服務,充分調研駐島單位與職工的體檢需求,爭取為洋山駐島單位提供更多的、更加優質的健康體檢服務,為駐島職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針對健康體檢后的報告解讀,安排專家上島提供現場講解。加強小洋山門診部與醫院之間的急診急救聯動,提升突發疾病、緊急外傷的救治能力,加強小洋山門診部急救模擬演練,切實為駐島搶救患者爭取“黃金時間”,為洋山港北側五期開發提供有力保障。
小洋山門診部只是千萬件民生事中的一件。“下一步,六院將繼續重點關注洋山港職工就醫訴求,持續提升小洋山門診部醫療服務能力,為駐島職工謀取更多健康福利,為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高質量創新發展,筑起生命健康的綠色屏障,為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貢獻六院人的智慧和力量。”李少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