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 基層聲音”
小區綠化修剪矛盾多,黨建引領如何及時破難題?
日前,“社區故事 基層聲音”上海社區工作者季度學習分享第一片區第二場分享會上,來自鬆江區、閔行區、金山區的三名社區工作者現場交流,圍繞“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三駕馬車作用做好小區綠化管理”主題,分享了他們工作中的寶貴經驗,展示了社區工作者在黨建引領下多方協同推動問題解決的良好成效。
多方協作,推動立法
鬆江高樂居民區通過組建社區法治“前沿陣地”、探索“一站式”法援機制、融合基層共治“后備力量”,成功解決“一棵樹遷移難題”,同時推動《上海市居住區綠化調整實施辦法》的修訂。
立項搭台,組建社區法治“前沿陣地”。推出“綠色文明”護小區項目,專項解決居民關於社區綠植擾民的問題。依托城管工作室開辟綠化問題專項答疑平台,積極引導居民依法處理問題、合法達成訴求,以護綠為契機搭建平台,增強社區居民的法治觀念,讓居民們主動學法、信法、守法、用法。
應需解難,探索“一站式”法援機制。為了解決居民問題,形成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四位一體”的“一站式”法律援助機制。即居民提出訴求,由職能部門上門核實、現場查看,形成初步解難方案﹔再由業委會匯總許可事項材料,居委會負責居民意見征詢及方案公示、召開居民意見聽取會等﹔最后經區綠化市容局審核許可后,由小區物業負責樹木的遷移及后期養護管理。
引資聚能,融合基層共治“后備力量”。由居民區黨總支牽線搭橋,邀請專業職能部門針對具體問題給出專業意見,建立居民與執法部門面對面答疑解惑的平台,增強職能部門公信力、社區凝聚力。讓職能部門、區域單位成為社區治理的強大“后備力量”,形成了共治與自治的相互促進和良性循環。
社區議事,凝聚人心
閔行沙茂居民區下轄沙申新村、茂盛花苑兩個小區,建造於20世紀90年代,共有1896戶居民,系商品房、動遷混合型居民區。居民區用人性化的溝通方式,讓小區居民參與綠化修剪方案制定,在保障小區綠化修繕工作的同時,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小區裡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香樟、水杉,在不同居民眼裡,可能會有區別很大,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在高樓層居民眼裡,這是綠樹成蔭﹔而在低樓層居民眼裡,這可能就成了“遮天蔽日”。最高的香樟、水杉達到28米高,低樓層居民感覺每天都是“陰天”。
大樹影響了居住採光、通風、安全,需要修剪,但修剪過程中仍有可能引發居民矛盾——有居民認為,修剪力度過了頭,屬於“砍頭式”修剪﹔有居民卻覺得,修剪力度還不夠,來年仍會影響低樓層採光。
2024年“美麗家園”小區改造工程項目內包含樹木修剪(210棵香樟樹)。在大范圍工程開始前,由職能部門、第三方先找一棵樹進行修剪,將其作為“樣板樹”進行展示,從而提高居民的“接受度”,既不要一提起修樹就想到“砍頭”,也能直觀地了解修樹的科學標准。修剪過程中,影響居民採光、枝杈長到陽台或威脅到居民窗戶的樹要修剪,給主干道遮陰的樹就不要修剪﹔既位於主干道,又長到居民陽台,那就把朝向陽台的枝杈修剪掉,不影響居民的枝杈盡量保留﹔影響到架空強電的樹枝力排眾議修剪。
黨建引領,破解難題
金山東泉居民區管轄3個小區,由3個業委會3家物業公司共同管理,擁有116幢樓,實有人口逾6300人。金山東泉居民區走出一條“法治引領、共治共享、聯動協作”小區綠化管理新路徑,推動小區“三駕馬車”分工協作,破解日益突出的綠化矛盾。
堅持法治引領,嚴格規范程序。通過專題講座、座談討論等形式,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及廣大居民深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為有序開展綠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堅持黨建引領,引入各方資源,在廣泛征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由業委會制定詳細的修剪方案,依據法定程序,經由“業主大會”表決通過后實施。過程中方案、公告等均在小區宣傳欄、樓組長微信群、社區雲等平台公示,接受居民監督。
注重共治共享,全面開展居民協商。依托“法治東泉”建設,建立了匯民意、匯民智、匯民督“三匯”民主協商制度,秉承“遇事共商、多議善決”的核心理念。在綠化調整的全過程中,從設計方案的初步構想到最終落地實施,都認真傾聽並尊重居民的意見,確保綠化工作真正符合居民的實際需求,實現共治共享。組建“綠化志願者”團隊,積極動員居民主動參與綠化保養、垃圾分類等環保活動,共同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和諧氛圍。
“社區故事 基層聲音”上海社區工作者季度學習分享是由市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分片區由各區委社會工作部輪值主辦,全體社區工作者廣泛參與的學習分享平台。
“學習分享聚焦社區治理熱點難點堵點問題,邀請一線社區工作者講述社區治理經驗方法、暢談群眾工作體會,傳遞從事基層治理工作的心聲與思考,不斷提升隊伍實戰能力與為民服務水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上海貫徹落實中央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文件精神,為社區工作者隊伍打造的賦能增效、激勵關愛創新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