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進博會之熱折射開放發展吸引力
上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本屆進博會參展規模創歷史新高,吸引了12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500家展商,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800.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0%。
走過七屆的進博會,平台作用、溢出效應愈加凸顯。“四葉草”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熱度,不僅體現在辦展數據上,也體現在各個展區展台上。
食品和農產品展區,多個展台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觀眾爭先品嘗國外運來的高品質牛肉、海鮮、水果、紅酒﹔汽車展區,能在天上飛的“未來出行”交通工具最為吸睛,大家排隊乘坐打卡﹔消費品展區,包括服裝、家具、運動產品等不少展商,准備了許多嶄新的設計和理念,希望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不一般的體驗和感受……
解放日報進博會特刊
進博會的熱,反映了中國市場的獨特魅力。我國2023年GDP超126萬億元,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對不少跨國企業來說,在中國拿到市場份額,意味著收入和利潤的保障﹔對一些中小展商來說,依托進博會平台展示自己的商品,若能夠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距離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便不遙遠。
進博會的熱,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開放心態。一位巴西客人談到,1998年剛來中國時,想喝一杯原汁原味的意式特濃咖啡很不容易,但如今隨便走到中國哪裡都有好咖啡。這樣的開放故事,不止發生在一杯咖啡上。日常消費之變,折射思維與態度之變,中國消費者對優質外來商品的認可,反映的是全社會開放、包容的心態,樂意擁抱世界、共享全球。
進博會的熱,反映了世界經濟的緊密相連。本屆進博會,來了297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細看他們的商業布局和展品展示,許多都是“全球造、賣全球”。米其林帶來的月球探測車輪胎,希望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航天機構合作研發﹔全球領先的食品和農產品企業嘉吉,在中國有約50個運營點,在上海北京均有全球創新中心﹔歐萊雅是進博會七屆“全勤生”,也是最早報名參加首屆進博會的法國企業之一,堅持選擇在進博會集中呈現一批全球首發首秀的新品牌、科學成果和創新產品。
今年發布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展研究報告No.6》顯示,在全球經濟活動疲軟、增長持續放緩、貿易整體表現低迷、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復雜背景下,進博會成為中國與世界創新合作、市場對接、產業相融、規則互鑒的國際大平台。
透過第七屆進博會,世界再次見証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見証中國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實際行動,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中國機遇。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