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蔡崇達是哪裡作家?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首次舉辦,長江珠江串起新故事
“長江與珠江、江南與嶺南”,11月13日上午,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在上海揭幕,面對開幕論壇的主題,來自不同地方的作家不約而同地想到“河流”這個意象。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生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世界上可能隻有文學的河流可以反復、多次、同時踏入,與自己、與同道、與經典和經典中的人物重逢。”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作家魯敏說,長三角、大灣區的文學工作者以務實的方式坐在一起,認真談論文學長河中關於經典創作的傳統與范式,坦誠面對當下寫作的困境,切磋寫作技術,討論新書,指點笑談文學河流兩岸的風景,“文學創作、文學藍圖和當前文學消費場景之間的差距,也是我們共同進行這一周活動的主要原因。”
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表示,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先后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兩個重大國家戰略,共同主辦“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活動,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促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加強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學交流合作,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向欣表示,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在促進經濟持高速增長上比翼齊飛,在推動文化傳承、繁榮文學發展上交相輝映。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談到,長三角和大灣區在文學發展上各具特色,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文學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江揚表示,長江與珠江作為中國兩大重要的水系,滋養了廣袤的土地,孕育了獨特的文化風貌。江南文化以溫婉細膩、柔韌靈動著稱,而嶺南文化則以開放包容、機敏融通見長。這兩種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為新時代文學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澳門筆會理事長廖子馨介紹了澳門和上海這兩座城市的文學與文化交流的淵源,比如上海知名文化記者陸谷葦也是澳門日報上海站特約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期在澳門報章報道巴金先生的生活和創作情況。澳門回歸后,澳門文化局、澳門筆會曾數度邀請上海著名作家王安憶參加澳門文學活動。她相信,每座城市、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的人文特色,帶著各自的獨特性融入時代的氛圍,能譜寫出新文學更精彩多姿的故事。
“珠江、長江雖然隔山隔水,但水和水必將相逢,故事和故事也會交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善良、正義、同情心、愛等元素,如同江水流淌在中華大地上一樣,也同樣流淌在我們共同的文學血脈中。”安徽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安徽省網絡作協主席余同友說。
事實上,參加這次文學周的作家們雖然代表不同的地域,但很多人身上都有交融的“基因”與經歷。“我是山東人,代表江蘇,這可能是當下寫作的現狀,寫作者已經完全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江蘇作協創作研究室副主任韓鬆剛說。
“我是江蘇人,在南京生活、工作過,一度被歸為南京作家,受到文學界關注是上海的《小說界》雜志發表了我的作品。長三角是我的文學出發地,如今我在廣州生活的時間比在江蘇還要長,成了‘貨真價實’的廣東作家。”廣東作協主席團成員、作家魏微把自己稱作“喝過長江水的廣東人”。
“我是住在上海,成長在廣東的福建人。”同樣出現在“廣東代表團”的作家蔡崇達把自己稱作“野生”的大灣區作家,他的《皮囊》《命運》《草民》等作品寫的都是家鄉福建,“從地理上看,福建在江南和嶺南的中間點,或許從文化上也是,閩北跟江南相近,閩南跟嶺南相近。我們共同扎根在這片文學的土地上,無論是長江還是珠江,不僅出產新的土地,也出產新的文化、新的人生、新的故事。”
上海網絡作協會長血紅則由“江”想到“海”,想到新一代作家肩負的“出海”使命,“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地網絡作家群體規模龐大,新秀作者不斷涌現,爆款作品層出不窮。兩地作者都有相應作品和衍生品走向海外,影響了一大批海外讀者和受眾。這正是兩地文脈淵源流暢、文化底蘊深厚,開放包容、積極創新的體現。我們要不斷提升作品的文學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海外讀者,更好地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長三角·大灣區文學周為首次舉辦,由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共同主辦,上海市作家協會承辦,廣東省作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浙江省作家協會、安徽省作家協會、香港作家聯會和澳門筆會共同協辦,來自長三角和粵港澳的近200名作家、評論家、高校學者、期刊編輯、基層文學組織成員共同參與。11月13日至17日,文學周總計在上海舉辦10場面向讀者的文學活動,包括以“文學技藝的創新與再造”“文學傳統的接續與拓展”“地域文學的交流與融合”為主題的三場分場論壇,《白貘夜行》《天空之城》《獅子的恩典》《草民》《南游記》《民國的腔調》《“文人”汪曾祺研究》《望海潮》《情緒指針》《鬆江異聞錄》等文學新作分享會。舉辦地點包括作家書店、思南文學之家、朵雲書院戲劇店、思南書局詩歌店、大隱書局、建投書局、上海書城福州路店等滬上知名書店和文化場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