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條Citywalk路線 漫步蘇河畔領略綠色與歷史
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中期待與自然親近的人,那一定要來這條通往“綠野仙蹤”的寶藏路線——漫步在風光旖旎的蘇州河濱水空間,偶遇鑲嵌在其周邊的口袋公園、屋頂綠化、古樹與歷史建筑等,可享受到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交融帶來的美感和舒適。速來,跟著市綠化市容局一起打卡這條寶藏線路吧↓
白玉蘭
人民公園-1號門 東北側
中國栽培玉蘭的歷史長達2500多年。18世紀末,玉蘭由我國傳入英、法等歐洲國家並頗受歡迎。1820年到1840年間,園藝家伯丁將白玉蘭與紫玉蘭雜交出17個花色不同的栽培品種,即木蘭科第一批人工雜交品種,后來又傳入中國。植物學家們還培育出更多新的品種,廣泛栽培在各地。
1983年植樹節,上海綠化部門動議在人民公園、中山公園等11個公園設點,請市民投票評選市花。在回收的10萬多張選票中,白玉蘭脫穎而出。1986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白玉蘭成為上海市市花。
為何選中白玉蘭?冒寒迎春,是上海開花最早的花卉,代表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先花后葉,朵朵向上,代表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花色潔白,代表潔身自好的清廉品質。白玉蘭“爭先、開放、朝氣”等自然文化特征,正契合改革開放之初上海“探路先鋒”的城市氣質。
人民公園
上海人民公園始建於1952年3月。這裡的原址是舊上海跑馬場,佔地15萬平方米。
人民公園是一座以海棠為主題精心打造的特色公園,海棠園總面積4800平米,共計有6個品系1500余株(垂絲海棠、貼梗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湖北海棠、北美海棠)事實上,海棠作為我國傳統名花,春可賞花、夏可探葉、秋可觀果、冬可品枝,在日月輪轉中帶給人們四時美好。
蘇州河綠道黃浦段
蘇州河綠道黃浦段總長3公裡,西段“蘇河之驛”(烏鎮路橋—成都路橋)、中段“蘇河之眸”(烏鎮路橋—河南路橋)、東段“蘇河之門”(外白渡橋—河南路橋)。綠道材質採用馬賽克水磨石混凝土,不同的顏色暗示不同的活動類型,藍色是親水區域,黃色是活動空間,綠色是靠近綠化的部分,將這些彩色的水磨石塊柔和過渡鋪貼,體現了蘇州河和老上海風貌特色。
櫻花谷驛站
“櫻花谷驛站”曾是蘇州河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公共廁所和一個綠化工作用房。2020年,隨著蘇州河兩岸綠帶的改造工程,這裡被“化腐朽為神奇”,一躍成為一個美麗的公共空間,和立體的觀景平台,讓人們多種角度體驗享受濱河景觀的同時,在櫻花環繞中穿梭漫游。
櫻花谷得名於原場地的早櫻及地下建筑空間,由原有的配套建筑經過拆除與保留,加以改建形成。施工中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柱梁,在柱梁頂部鋪設鋼結構平台,重塑地形、鋪設植被,與地下部分形成上下錯落的建筑空間。同時在保留原有早櫻的基礎上新種鬆月晚櫻,形成規模化的種植效果,延長櫻花觀賞期,突出植物特色。
最美花園
走在外灘街區,走入外灘最美花園,不管是路過還是停下腳步駐足,都可以感受到它的歷史、人文溫度,花園為行人營造出更愜意、更舒適的停留、交流空間和氛圍。花園以林為調、以草為趣、以石為徑,112米長的浪花花境體現出以河為史、以灘為文、以園抒情的外灘逸園浮筑的空間時光﹔以花為媒,將劃船俱樂部與外白渡橋連接,在蘇州河畔卷起流動的浪花,白鷺展翅翱翔,將悠久的船文化歷史概念與生活藝術有機結合和完美體現。
外灘源古樹
“外灘源”是上海現代城市的源頭。200多年前,它還是一個名叫李家庄的小漁村。
在外灘源,與古建筑齊輝的是20株古樹名木。這裡有上海最古老的廣玉蘭,生長於英國領事館舊址北側,高6米,胸徑2.9米,樹齡200年,還有多株百歲的香樟、瓜子黃楊、朴樹、絲棉木、羅漢鬆做鄰居。
這些古樹見証了外灘百余年的滄桑變遷,與外灘源的建筑一起,共同成為外灘的“源”。
外白渡橋
蘇州河上本沒有橋,上海開埠以后,英國商人威爾斯看到了商機,便出資建成了一座木橋,人稱“威爾斯橋”,這就是第一代的外白渡橋。那個時候過橋可是需要收過橋費的。
后來工部局收走了橋梁的經營權,在威爾斯橋的邊上又建了一座木橋,稱為“花園橋”,這時候過橋不用收費了,可以“白渡”,花園橋就被人們稱為“外白渡橋”。
到了1907年,花園橋已經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被拆除后,又建成了第三代的外白渡橋,一座漂亮的鋼鐵橋。直到2010年世博會之前又大修了一次,就成了如今的外白渡橋的模樣。
外白渡橋處於交通要塞,在老上海時期就是非常重要的地標性建筑之一。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在她下面緩緩流過,外白渡橋也是蘇州河上的第一座橋梁。外白渡橋歷經百年滄桑,今天依然屹立在蘇州河上,這既是一座在用的橋,也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蘇州河綠道靜安段
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長4.7千米﹔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長1.6千米。兩岸貫通以“閱讀靜安 詩話蘇河”為設計理念,串聯城市水岸畫卷,延展靜安城市舞台,用生態文化景觀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溫情岸線和國際濱水商務活力承載地,藝術化定制公共空間品質,並全方位、全覆蓋的實現精細化建設要求。沿線重點打造三處城市微更新節點:花園街區營造體驗-上海總商會節點、城市文化厚度體驗-四行倉庫節點、貫通空間擴容體驗-蝴蝶灣公園節點。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四行倉庫是四家銀行——鹽業、中南、金城、大陸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1937年10月,謝晉元率四百余名官兵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為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如今的“彈孔牆”按照歷史照片還原,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浙江興業銀行辦事所及堆棧舊址
“浙江興業銀行”是當時中國“北四行、南三行”之一,於1907年由浙江全省鐵路公司發起創立,以“振興實業”為目的,故取名“興業”。上世紀20年代,該銀行存款總額屢次雄踞全國各商業銀行之龍頭,是當年“南三行”之首。從建筑物遺留的外立面上依稀可見 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LTD BRANCH 和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LTD GODOWN字樣,意為“浙江興業銀行分部”與“浙江興業銀行堆棧”。
浙江路橋
“浙江路橋落成於1908年,橋體構造是當時的高科技“鋼結構變截面桁架橋”,這種橋能夠承受高荷載。因為當時橋上要通過有軌電車,以連接當時租界的南北區域。
浙江路橋曾經又名“垃圾橋”,因為其附近是生活垃圾的收運處。
上海總商會舊址
被譽為“近代中國第一商會”的上海總商會,見証了百年民族工商業的崛起與發展。如今這裡修葺一新,續寫蘇河灣畔歷史與人文的輝煌傳奇。大樓為古典主義建筑,外牆的壁柱上有古典主義特色的裝飾,而巴洛克建筑風格的裝飾也可見於壁柱和門窗。
蘇州河綠道虹口段
蘇州河虹口段從外白渡橋至河南路橋近1公裡,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這條“城市項鏈”的交匯處,是蘇州河極具代表性的濱水岸線。從外白渡橋到河南北路,這段全長900米的北蘇州路濱河空間以“共享街道+河畔客廳”為總體設計策略,將陸家嘴天際線及外灘沿岸的旖旎風光攬於懷抱,它所打造的“步行化、休閑態、全天候”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將吸引人們“走過來”,並讓大家樂意“坐下來”。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屋頂綠化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是歐洲折衷主義建筑學的代表作,曾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筑之一。它融合了羅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鐘樓,整體具有很濃郁的英國風情。大樓屋頂花園佔地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鮮花綠樹與屋頂轉角處的鐘樓相映成趣,一年四季可呈現不同景致。屋頂花園地面由木板鋪設而成,風格簡潔明了。站在花園欄杆邊,可以直接看到船隻在蘇州河裡穿梭往來,還能眺望外白渡橋和東方明珠,將浦江美景盡收眼底。
資料:市綠化市容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