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有隱患?他們“未訴先辦”,架空層安全“變身”
近年來,隨著小區非機動車保有量不斷上升以及早晚高峰通勤的需求,社區管理壓力節節攀升。其中,部分社區居民為方便省事,習慣將電動自行車直接停放在靠自己樓棟更近的架空層內,這看似“省事”的舉動卻暗藏巨大的安全隱患。
近期,大橋街道某小區架空層內不斷增多的電動自行車成為社區居民聊天中的熱議話題,不少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對此,社區居委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至大橋街道城運中心。隨后,街道相關部門積極參與處置,在考慮百姓建議的基礎上,瞄准社區內重難點區域,不斷發揮職能部門間聯勤聯動優勢,堅決推進落實架空層“變身”項目,全方位化解百姓的心頭難事,從源頭上保障平安。
在了解相關情況后,相關部門派遣工作人員赴社區核實情況,發現在不少樓道的架空層內部非機動車橫豎排列疊靠,甚至存在飛線充電等情況,有極大的安全隱患。為推動風險化解,小區居委會會同物業服務企業、小區業委會迅速組織召開了多場居民議事會,並邀請業主代表實地勘察,最終,“三駕馬車”結合會商結果擬定了社區及架空層治理方案。
首先,針對部分存在的違規停放和充電的情況,充分利用社區宣傳陣地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停放宣傳活動,廣泛發動社區黨員志願者、樓組長等深入居民小區開展“敲門入戶”行動,向小區每戶居民發放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宣傳資料,“面對面”宣傳飛線充電、人車同屋和違規停放的危險性,為大家普及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規范,並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警示宣傳教育,明確告知業主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不進樓、不入戶。同時,積極調動居民群眾共同參與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定期邀請居民對社區安全防范進行演講宣傳,不斷發揮居民的主人翁精神,逐漸形成合規充電、人人監督的良好氛圍。
另一方面,組織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志願者、物業服務企業員工等多方力量組成電動自行車安全巡查志願者隊伍,開啟“白+黑”工作模式,採取“邊檢查、邊整改、邊宣傳”的方式進行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常規性巡查。巡查人員深入小區架空層、地下車庫、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全面排查電動自行車亂停放、違規充電和佔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隱患問題。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安全隱患,立即要求相關責任人進行整改,並進行現場宣傳教育。對於無法聯系或拒不整改的,由物業人員進行移車處理,堅決避免電動自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
架空層作為社區室內與室外的過渡空間,是理想的公共社交場所,讓人們在風雨、酷暑天都能夠休閑、娛樂,這不僅豐富了社區居民運動的選擇,也使社區變得更加宜居、溫馨與多元。經過連日的主動治理,小區架空層終於清空,為探索更多服務功能,小區居民自發制定了架空層管理規約,將其打造成了“無聲”老年廣場舞平台,為小區老年居民們提供了一個健身娛樂的舞台。在運動娛樂的同時,居民也能更好地參與到非機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的監督整治中來。
架空層“變身”,不僅“架”起了鄰裡的友誼和生活的樂趣,更是“空”出了居民對小區安全隱患的擔憂,相關舉措還激發了基層動力、活力,整體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將以規章制度實施與人力投入框架下的社區“長治”進一步提升為以社區居民為監督主體的有效“自治”。自項目前期商討、計劃,中期推進、完善到后期的落地,楊浦區“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未收到任何市民反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街道相關單位未訴先辦的積極成效。
下一步,大橋街道將繼續加強與各部門間的合作,瞄准百姓的疑難困惑,不斷發揮部門聯勤聯動的高效能動性,並以“優先為民紓困解難”的處置理念、全方位規劃與落實的責任態度,為居民打造安心、便利、美觀、和諧的居住環境,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動“12345”市民服務熱線向更優方向發展。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