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東西同城開卷,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展比例超八成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再度集結滬上藝事,重磅作品雲集的展(博)覽、銳力四射的“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視覺藝術項目,以及首個自辦視覺藝術領域未來對話,立體呈現藝術節視覺藝術的多元風貌。20個展(博)覽不僅囊括上海頂尖藝術場館,首展比例更是高達85%。
各類大展、特展已成為城市的流量入口,加速上海躋身都市旅游首選地,彰顯了上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路徑。藝術節深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推出創新性的自制項目。今年,“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視覺藝術項目繼續推陳出新,經過全球公開招募,由行業內權威藝術專家遴選出一位青年藝術家和一組青年策展人,現已分別在楊浦和浦東新區的兩個美術新空間內呈現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個展和群展。
本屆藝術節進一步突出內容的多元性、優質性和聯動性。觀眾走進中華藝術宮發現賀慕群的創作奧妙,還有機會在劉海粟美術館的劉海粟書法大展中感受“百年吞吐”的恢宏氣勢。在碧雲美術館舉辦的“重啟:形而上2024抽象藝術展”,一展老、中、青三代上海抽象藝術家們的全新對話﹔多倫美術館的首屆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年鑒展以“地方與講述”為核心激發觀眾思考。
國際特展呈現時空對話。正在浦東美術館舉辦的《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是英國泰特美術館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的透納同類對話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西岸美術館“另辟前衛:攝影1970——2000”,則是首次在中國大規模呈現的法國蓬皮杜中心攝影類館藏特展。余德耀美術館也“於無聲處”迎來建館十年大展,久事美術館“日月光華”集中呈現60余位中外大師的哲學與藝術思考。
今年的展(博)覽積極呈現當代藝術領域的新展新作,為各國藝術家提供推介平台。放眼國內,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舉辦的“80后的圖景——代際的跨越”聚焦近50位生於80年代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最新創作,藝術家尹秀珍個展“刺天”借助20余件巨作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嘉源海美術館的沈少民“米:吃進胃裡的詩歌”、星美術館的閆冰“蘋果園”、復星藝術中心的謝墨凜“機器下的畫布”、寶龍美術館的倪有魚“手卷”呈現獨具個性的最新表達。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和第十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作為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連續亮相藝術節,集中引爆觀展熱情。
藝術節還將攜手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向全球發布視覺藝術領域的合作倡議書,並共同舉辦首個“未來對話”,邀請多國專家學者、藝術家、策展人匯聚申城,探討數字技術傳統文化融合視野下的新藝術趨勢。此外,藝術節還將為楊浦文化藝術中心打造全新開館大展。
藝術節今年首次策劃“展演1+1”的限量特色聯票,充分利用藝術節視覺藝術與舞台藝術的溢出效應,推出多樣主題和不同藝術形式的“演出+展覽”套票。明年,藝術節還將繼續打造融合舞台和視覺藝術的全新自制藝術品牌ARTRA2025,不斷促進跨領域、多媒介藝術間的合作與對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