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從“綠色生活”到“綠色生產”,上海打造人人參與的綠色之城
“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這五年”系列觀察⑩
“4800cm市區第一高山,親測無高反。”今年十一假期,實現全園開放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成為網絡熱議話題,不少市民一家老小前來打卡上海市區新地標雙子山,在網上交流登頂經驗,十分歡樂。
游客打卡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王初攝
從人造的蒼翠山林,到街角的口袋公園,再到社區的生境花園,近五年來,上海公園的種類、數量逐漸增多,綠化林帶年年“生長”,逐漸“串珠成鏈”。上海繪就色彩斑斕的生態畫卷,離不開廣大市民、企業的共同參與。在人民城市建設中,綠色生活成為新風尚,綠色消費為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綠色生產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綠色生活:都市流行新時尚
在上海各大商圈的咖啡店,一到午餐時間,琳琅滿目的自帶咖啡杯就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隨著綠色生活方式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咖啡、飲料店商家通過“立減3-5元不等”的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帶咖啡杯。
對於90后律師張燁石來說,自帶咖啡杯有很多優點。比如,省錢效果明顯,自帶咖啡杯平均節省4元,一個月能省100元左右﹔減碳數量可觀,使用一次自帶杯約減少40克碳排放,而一棵樹每年可以吸收並儲存4-18千克二氧化碳,這意味著堅持一年出門自帶杯,相當於至少種了一棵樹。此外,自帶杯也成了彰顯個性的好機會,“有趣的靈魂從手裡的自帶杯也能看出來。”張燁石說。
消費者張燁石使用自帶杯購買咖啡。王初攝
實施垃圾分類,開展“光盤行動”,減少非必要的塑料制品消費,倡導綠色出行,住酒店自帶洗漱用品……綠色生活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成為上海市民的新風尚。
最近,一種新的解壓方式逐漸在上班族中流行起來:午休時間走出寫字樓,走進公園,即使看看花草、聽聽鳥鳴,也能放鬆心情,快速恢復能量——這,也被稱作“公園20分鐘效應”。
這一新的午休方式能受到上班族的青睞,得益於上海近年來大力推進的綠化建設。五年間,上海市森林覆蓋率從2019年的17.6%提升到2023年的18.8%。截至2023年底,上海各類城鄉公園達832座,綠道總長度達1769公裡,80余處單位附屬綠地實現開放共享。市民擁有越來越多看得見綠、聞得到花香、走得進去的城市綠色生態空間。
綠色標簽: 增添品牌吸引力
國潮品牌“出海”,尤其是拓展歐美市場,綠色低碳的標簽十分重要。區別於全球化程度較高的工業品領域,國產消費品牌可以借鑒學習的渠道較少。這不,借助巴黎奧運會的流量優勢,一家新銳國潮茶飲品牌把快閃店開到了奧運賽場附近,初嘗“出海”甜頭。然而,品牌想要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綠色低碳標簽是新的“入場券”。
8月初,巴黎奧運會剛閉幕,茶飲品牌的部門主管從巴黎回到上海,便聯系上了市消保委相關部門,尋求給品牌“出海”支招。原來,近年來上海市消保委憑借平台優勢,一直致力於推動消費行業低碳轉型升級,尤其在化妝品行業領域,曾聯合多家行業協會和國際知名企業提出行業性的減碳路徑和方向。
一杯小小的飲料,如何從制造流程、生命周期、產業鏈條等多個維度開展碳評估、低碳排放,一家初創企業可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上海雲集了眾多國際咖啡品牌,也誕生了諸多有活力的新式茶飲品牌,同一行業不同品牌之間的合作交流機會眾多。一家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題,有可能是行業發展共同的訴求,在上海,總能找到各類解決方案。“今年初我們將全球業務中心落戶長寧,現在來看,這一決定太對了。”茶飲品牌負責人說。上海的綠色發展底色也成為招商引資的一根指揮棒,吸引著企業接連落戶上海。
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通過對上萬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發現,當前,消費者對綠色低碳消費的重視度顯著提高,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表現尤為突出。食品、化妝品、家居、建材等領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同時,90后、00后消費者作為新生力量,其責任感和對綠色低碳消費的追求,正在帶動市場向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
綠色生產:減碳減出大產業
最近一兩年,位於閔行區的上海賀利氏工業技術材料有限公司的屋頂逐漸“長”出了一張張光伏板。這一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每年有望節約標准煤55噸以上,相當於減少180多噸碳排放。
“在上海,購買綠電和綠証也很方便。”賀利氏貴金屬中國總經理胡敏說,“我們從2022年開始探索各種綠電模式及核銷措施,通過不斷努力,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上海的基地提前兩年實現了100%使用綠電。”
賀利氏公司屋頂光伏項目。採訪對象供圖
自建屋頂光伏、投資新能源儲能項目、採購來自風能或太陽能的綠電及相應的綠証、綠色化辦公……在“雙碳”政策背景下,近幾年,上海越來越多的企業專門成立綠色轉型部門,千方百計降低碳排放,有的企業還將減碳納入對部門和員工的考核。
“今年還沒過完,我已經開始為明年的綠電‘焦慮’了。”上海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陳春逸說。原來,上海新能源資源稟賦相對不足,一直依賴跨省交易,但近一兩年,企業的綠電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供應和需求的剪刀差不斷拉大。
新能源的就地消納是行業的熱門話題。從賀利氏公司往南行駛8公裡,來到了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這裡不僅有高參數、大容量的電站鍋爐設備,也培育出了電解水制氫技術、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生物質氣化技術、綠色甲醇合成技術等,同時,綠氨合成技術、綠色航煤合成技術等也在研發中。
上海鍋爐廠鹼性電解槽全功率測試平台。採訪對象供圖
一家企業的需求,就是另一家企業的生意。上海正涌現出不少類似於上海鍋爐廠這樣的企業,深耕綠色燃料就地制備領域,為緩解產業的“綠電焦慮”提供更多可能性。
每年三四月份,第三方技術檢驗檢測機構德國萊茵TÜV集團的專業團隊就會入駐賀利氏公司,逐個部門、逐個項目審計企業的碳足跡,最終出具一份具有國際認可度的報告。這筆費用並不便宜,但賀利氏公司認為這項支出很有必要。可靠的碳足跡報告,為企業獲得了更多競爭優勢。
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受經濟實力影響,難以獨立出具碳足跡報告。三年前,在上海移動互聯網創新園內,初創企業上海易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上線了一款碳計算工業軟件——“積木LCA雲”。軟件將工業最小單元(機組、工序)化身為一個個“積木”,每個積木內置了工序單元全部相關數據以及數據之間、積木之間的邏輯關系,企業的基層工程師就可以熟練掌握使用。如今,這一軟件的服務對象超過1000家,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為他們提供碳數據精准量化和雙碳整體解決方案。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質上也是綠色生產力。”上海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龐大的中產消費群體,不僅為綠色消費提供土壤,也為企業的綠色發展提供途徑。眾多企業紛紛將綠色低碳可持續作為長期價值,通過創新研發、生產環保產品、優化營銷策略等方式,積極擁抱綠色低碳時代。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