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長三角民營企業何以領先?
上周,全國工商聯發布“202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京東集團、阿裡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恆力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一批為國人所熟知的企業在榜單中集體亮相,引發廣泛關注。
細看這份榜單,長三角地區的企業表現著實搶眼。“民企500強”裡,浙江106家、江蘇89家、上海20家、安徽10家,長三角總共225家企業上榜,幾乎佔到半壁江山。從石油化工到互聯網,從新能源汽車到快遞公司,從辦公文具到羽絨服……覆蓋的行業多種多樣。
長三角的民營企業發展何以領先?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從多個維度進行考量。
完備的基礎設施,暢通物與人的流動。海運,上海港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900萬標准箱,連續14年世界第一﹔寧波舟山港2023年貨物吞吐量完成13.24億噸,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鐵路,隨著10月11日宣績高鐵的開通運營,長三角高鐵營業裡程突破7600公裡,不但有“縱”有“橫”,還有“大環線”,密織起鐵路上的長三角。航空,長三角是全國機場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目前在運營的機場就有24座,便捷聯通國內外。
優良的法治環境,形成企業發展的積極預期。今年4月,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發布《法治政府藍皮書: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23)》,評估結果顯示,總得分率位居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杭州市、廣州市、南京市、寧波市、廈門市、蘇州市、無錫市,長三角佔據了6席。以企業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証明、輕微違法免罰清單,這些在長三角生發的法治護企改革,在全國都產生積極影響。
解放日報對民營航空公司的相關報道。
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讓民營企業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以民營企業為主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推動成立了19個長三角產業鏈聯盟,涉及到的領域包括超導、高端醫療器械、智慧零售服務、人工智能、數字創意等產業,聚焦的都是創新、瞄准的都是未來。上周,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接受解放日報專訪,報道提到,春秋航空這家內地利潤最高的航空公司,通過算法自動編排飛機時刻表,飛機利用率高、航班銜接余度降低,對“人工智能+”的“吃螃蟹”,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
長三角民營經濟活躍的原因,當然遠不止這些。政策、人才、資源等方方面面的“多因”,形成的是市場經營主體積極活躍的“一果”。而民營企業的活力,也為區域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比如作為長三角龍頭的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以外資企業和大型國企見長,但近年來,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民營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取得不俗的成績。2023年,上海民營百強企業營收合計2.8萬余億元,比上年增加2715.4億元,增長率10.65%﹔淨利潤合計1750億元,比上年增加471.2億元,增長率36.84%。民營百強中的新興產業公司資產效率和效益明顯高於上海百強、制造業百強、服務業百強企業的水平。
促進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早已成為社會共識,正在上升為國家法律。上周,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隨著立法的推進,將營造有利於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未來,長三角民營企業能否繼續領先,考驗的是社會各方在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范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能否繼續塑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主體不論是一家奶茶店還是一家高科技創業公司,都能夠心無旁騖抓業務、一門心思謀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勇往直前。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