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從“智慧菜場”到“咖啡飄香”,市民生活更便利更時尚
“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這五年”系列觀察③
菜場,連接百姓一日三餐,是觀察人民城市的一扇窗口。咖啡,時尚生活的代名詞,是上海的一張城市名片。
從“一捆菜”,到“一杯咖啡”,面對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上海如何既增添便利性,又滿足時尚性?近日,記者走進菜場、咖啡店一探究竟。
“每一次改造,都來自群眾需要”
早上6點,位於長寧區華陽路街道武夷路304號的我家菜場,迎來了當天的第一波顧客。
敞亮的門頭、整潔的攤位,讓走進菜場的張女士好感倍增:“逛了一圈,第一感覺就是干淨、新鮮。”
長寧區我家菜場一角。王崟欣攝
在標號為B05的小馬蔬菜攤前,張女士挑選了幾隻西紅柿遞給攤主。放上AI(人工智能)電子秤,品種和菜價立即自動顯示出來。
這台AI電子秤,是我家菜場最新一輪改造的成果之一。今年7月,我家菜場完成智慧化升級——一台AI電子秤,菜品放上去就能識別,秤的屏幕上還滾動顯示商戶的營業執照和健康証等信息﹔一面智慧大屏,連接菜場智慧化管理系統,商戶信息、食安檢測結果、當前客流量、實時交易額等一清二楚﹔一張消費小票,掃碼就能填寫群眾意見與建議……“建設智慧化菜場,就是希望通過信息公開,讓消費者買得稱心又放心。”菜場管理員王鳴說。
我家菜場菜場智慧管理大屏上顯示著當天的交易量、菜品等信息。王崟欣攝
地處一眾居民區之間,我家菜場曾是不少居民記憶裡的“老破小”。2019年,菜場啟動標准化改造,結合周邊街區更新,搖身變成了人們爭相打卡的潮流“新地標”。此后,菜場每年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升級,從標准化,到適老化,再到如今的智慧化,“每一次的改造,都來自於群眾需要。”王鳴介紹,老年人進出不方便,菜場在門口增加了無障礙通道﹔年輕人做菜怕麻煩,又不想經常下館子、點外賣,菜場可以提供代炒菜服務……
我家菜場的建設,是上海市持續推進菜場升級改造、建設人民城市的一個縮影。從2019年市政府完成“新建500家社區智慧微菜場”實事項目,到2024年將“升級改造80家標准化菜市場”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清單,“菜籃子”,始終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的重點工作之一。如今,風格多元、服務豐富的菜場,已經成為上海一張亮麗的名片。
“因為在上海,我覺得這事能成”
走出菜場,隔壁就是一家咖啡店,在煙火氣中飄出濃郁醇香。
如果說菜場連接的是百姓生活的柴米油鹽,那麼一杯咖啡,則是人們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上海是全球擁有咖啡店數量最多的城市,一街一巷,咖啡的香氣氤氳其中。
蘇新怡的咖啡店就開在這樣一條街上。梧桐樹、老弄堂,襄陽南路不到300米的一小段路上,分布著近10家咖啡店。“選擇上海創業,看中的就是這裡濃厚的咖啡氛圍。”蘇新怡說。
襄陽南路上的咖啡店前,人們坐在店前聊天。王崟欣攝
據統計,2023年,上海共有咖啡店9000多家,咖啡愛好者更是不計其數。在蘇新怡的店裡,上到90多歲的老人,下到剛上小學的孩子,都是忠實顧客。
而上海的咖啡文化,也令蘇新怡對自己的創業充滿期待。店門口的鮮花還沒撤,幾天前,她的店剛剛走過3周年。3年裡,蘇新怡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參加各式各樣的咖啡文化節,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愛好者,與其他咖啡創業者碰撞想法。
2023年5月18日,首屆西岸國際咖啡生活節在徐匯濱江舉行。王初攝
距離自己的第一店不到400米,蘇新怡的第二家店也開業了。“未來可能還有第三家、第四家……正因為是在上海,我覺得這是一件能做成的事情,創業的夢想會越來越大。”蘇新怡信心滿滿。
這份信心,離不開上海對咖啡產業的重視和支持。近年來,上海多措並舉支持咖啡產業發展:舉辦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上海咖啡文化周等活動,做強上海咖啡品牌﹔出台《上海市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實施辦法》等支持多種業態混合經營,滿足消費者邊看書邊喝咖啡、邊吃飯邊喝咖啡等多元消費需要……如今,“書店+咖啡店”“餐飲+咖啡店”“醫院+咖啡店”不斷涌現,業態愈發豐富,咖啡成為上海的另一張城市名片。
“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我們來滿足﹔我們的探索,則有上海這座城市的支持。是濃厚的氛圍、寬鬆的環境,給了我們創業者發展空間。”蘇新怡說。
“煙火氣時尚范,讓城市更美好”
城市支持咖啡產業發展,咖啡產業也讓城市更加美好。
如今在全國小有名氣的挪瓦咖啡,也誕生於上海。近期,挪瓦咖啡正結合市場調研結果,計劃推出“好喝又更低熱量”的咖啡產品。更低熱量如何得到認証?挪瓦咖啡想到了上海在全國首推的飲料“營養選擇”分級標識。
經過與上海市相關部門的溝通,挪瓦咖啡的想法獲得了市級層面的支持。“我們與相關部門達成共識,將成為咖啡業中第一家啟動‘營養選擇’分級標識的品牌。”挪瓦咖啡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更有信心帶給消費者更多更健康好喝的新產品。
不只是產品,咖啡店的功能也在延伸。秋日午后,81歲的吳奶奶從瑞金醫院病房出來,徑直來到院區內的一家咖啡店。這是一棟透明玻璃房,被一片綠植包圍。店內,有穿著病號服的患者,有陪伴病人的家屬,也有身穿白大褂的醫生。咖啡豆的香氣,帶給人別樣的愉悅。點一杯咖啡,坐在玻璃房裡晒太陽,是吳奶奶住院期間午后的固定活動。“一間咖啡廳,就是屬於我的治愈空間。”吳奶奶說。
瑞金醫院咖啡店。王崟欣攝
菜場的功能,同樣也在延伸。雜貨鋪、家電維修、裁縫鋪……這些隨著城市發展逐漸消失的業態,正在各大菜場重新涌現。買菜的同時,順帶買一些大超市找不到的生活用品,剃個頭、補個鞋子,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盒馬店、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線上店,對口幫扶地區農副產品展銷會等平台,都在以各種形態豐富著市民的“菜籃子”。
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上海正努力打造一個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咖啡香和飯菜香交融,煙火氣與時尚范並存,正是人民城市的生動印証。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