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市實化為基層減負舉措,以“四減”為切入點,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

減到實處 干出實效(深度關注·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⑤)

本報記者 趙 成 巨雲鵬
2024年10月15日09: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象源麗都居民區社工(右)對居民區老年人進行日常走訪。
  韓曉莉攝
  圖②:塘橋街道工作人員(左一)向居民發放便民宣傳資料。
  唐 軒攝

  “為基層減負,效果是實實在在的。”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黨委書記瞿磊說,“以往社工加班加點、重復勞動、低效勞動的現象少了,証明材料多、填報任務重、迎檢壓力大、挂牌現象多等問題都有了明顯改善。”

  在走訪南橋鎮轄區的各居(村)委會后,瞿磊感到,權責清單的進一步明確,讓基層干部干勁更足了。

  近年來,上海市以減証明、減系統、減挂牌、減考核“四減”為切入點,既做好基層負擔的“減法”,又做好賦能增效的“加法”,切實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成效轉化為“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

  “打卡機”化身“點讀機”

  靶向施治,為“車”減負

  “幫忙蓋個章,行不?”干了6年社區工作,倪曉倩過去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枚公章,經常帶來情與理的兩難。

  “有了‘一辦法兩清單’,說話辦事就有了依據,減少了因為‘蓋章’和居民產生情感上的摩擦。”如今,身為普陀區長征鎮象源麗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倪曉倩長舒一口氣說道。

  “一辦法兩清單”,是2023年上海市制定出台的居(村)組織事務准入管理辦法和居(村)組織依法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協助事項清單。基於此,上海市明確居(村)組織依法履職事項17條、協助事項17條,梳理年度市級職能部門下派居(村)工作任務,有效防止“任務下漏”“隨意攤派”。同時,明確要求堅持法治思維,無論是証明、系統,還是挂牌、考核,都需逐項對照政策制度文件,對於無明確依據的,一律取消或精簡。

  “不蓋章,不代表不作為,而是要正確引導居民去哪裡辦事、如何辦成事。”倪曉倩說,“以前提到‘系統’,想到的只是報數據、做任務。現在‘系統’變了樣,‘打卡機’化身社區工作的‘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幫助我們打通渠道,把問題解決、服務做好。”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總會面臨各種新問題、新挑戰。就在不久前,倪曉倩遇到了一道難題——

  體重近400斤的精神障礙患者需要外出就醫,患者的母親到居委會求助,怎麼辦?

  打開手機,點擊進入社區百事能AI問答,搜索借鑒其他小區類似案例的成功經驗﹔在工作群發布信息求助,家庭醫生做好家屬溝通,社區民警到場協助……各方形成合力,成功將患者用擔架抬上了120救護車,送往醫院治療。

  “如今,填表、做台賬花費的時間少了,走訪居民就能更精細、更用心了。”象源麗都居民區社工庄蓓莉說,“以關愛老人為例,以前更多的是言語上的關心問候,現在我們經常上門了解健康情況,臨近假期還會細致關心老人的心情、家庭的狀況。”

  為基層減負,貴在自上而下、動真碰硬。去年以來,上海市委將破解“基層不必要不合理負擔較重”難題作為市級層面專項整治的重要任務,市委主要領導牽頭,圍繞“四減”組織開展專項調研,研究拿出硬招實招,以點帶面糾治頑瘴痼疾,推動居(村)不合理負擔大幅減少。

  實化為基層減負舉措,壓實責任、靶向糾治必不可少。上海在全市所有街(鎮)、居(村)辦公場所全覆蓋張貼問題線索征集二維碼,面向10余萬基層干部公開征集形式主義加重基層負擔有關問題,推動減負工作形成閉環,既發現問題、加強核查,又定期通報、推動整改。

  “為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我們一方面加強源頭管理,緊盯不放防反彈﹔一方面對照中辦、國辦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和有關要求,全面開展摸排整改,不斷鞏固拓展‘四減’工作成效。”上海市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小社區”蘊含“大學問”

  量體裁衣,為“馬”賦能

  寶山區大場鎮慧華苑居民區,共有2153戶居民、5816名常住人口,主要由本地動遷村民、租客和外賣、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組成,人員構成復雜、需求多元。

  “居民找居委會求助的事情各式各樣,鄰裡矛盾、家電維修,甚至是小朋友上幼兒園、打預防針都要來問問。”作為慧華苑居民區8名社工之一,許婧倞負責的網格涵蓋350戶左右居民,在她看來,“時代在進步,居民的訴求也在變,社區工作者亟須增能——增強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能力本領。”

  為增強社工干事創業的底氣,寶山區將社工納入居(村)干部隊伍一體化建設,探索“開展實訓實踐—形成實務項目—總結經驗實例—進行授課教學”可持續培訓模式,同時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全覆蓋的“伴航賦能”培訓體系,依托社區治理學院、社區干部實訓基地、社區治理會客廳等陣地,舉辦“小巷總理”成長營、骨干能力提升、集中輪訓等班次,通過分類精准培訓,提升社工的職業素養。

  “現在,不是什麼活都隨意派給社區了,我們感受到了認可與尊重,能夠更加安心做好本職工作了。一系列賦能培訓,也讓廣大社工了解,社區工作不只是家長裡短的瑣事,更是涵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學習、提高本領。”慧華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錚說。

  增強底氣的同時,還要激發熱情。寶山區加強社工選優培育工作,建立區社區治理人才庫,實行“一人一檔”、跟蹤培養﹔制定社工跨街鎮流轉機制,指導各街鎮對符合條件的社工開展有序流動和轉崗,為居民區兩委換屆選舉儲備力量。

  賦能,離不開數字助力。用“算力”解放“人力”,是為基層減負的重要抓手。

  黃浦區90周歲以上的老人可享受一項養老福利:每天領到一瓶免費牛奶。過去,為了將牛奶及時送到每一位符合條件的老人手中,外灘街道山北居委會干部韓康捷每季度都要做“找人”的工作:對著一沓沓紙質人口記錄冊,查找未來三個月年滿90歲的老人姓名,很容易疏漏。

  如今,韓康捷有了“幫手”——“基層治理一件事”數字治理底座系統。它匯集市、區、街道、居民區四級數據資源,對接“人、房、企、鋪”信息,形成基層治理要素一張圖,為基層民生服務場景、基層治理場景提供數據支持。“隻需將‘未來三個月年滿90周歲老人’的搜索條件輸入系統內的‘台賬隨手出’功能,系統會自動生成名單,兩分鐘就能鎖定對象。”韓康捷說。

  讓數字賦能基層治理,上海以“管用、愛用、受用”為導向,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治理場景,打造“數字社工”,實現依據基層權責清單,自動派發處置12345工單,自動派單准確率超過90%,工單處置效率提升60%。

  “小社區”蘊含“大學問”,為基層賦能,重在精准。如何量體裁衣,實現供需匹配?各區不斷開拓創新、大膽探索。

  普陀區推廣居(村)“點菜”、部門“配菜”,整合全區56家單位71個賦能項目,邀請289個居(村)通過線上“點單”方式選擇感興趣項目﹔閔行區面對街鎮處級領導機關,事業單位負責人,居(村)黨組織書記、副書記等治理骨干,分類設計了4類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達3000余份,形成年度基層治理痛點難點熱點專題,讓“派單”學習變“點單”學習,讓“請你來”變“我想來”……

  從“賬簿”轉向“腳步”

  干字當頭,創造實績

  清晨在口袋公園鍛煉,下午在“暖益”小屋體驗便民服務,晚上來看場露天電影……去年下半年,浦東新區塘橋街道對南城居委會旁的街角公共空間進行提升改造,曾經“無人問津”的街角搖身一變,成為“暖益空間”,贏得周邊居民點贊。

  高顏值的公共空間,背后是各方出謀劃策、用心經營。“在改建方案的設計階段,南城居民區黨總支分小區組織了15場協調會,發動各年齡段居民建言獻策。”南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孫紅菱說,“我們還請來了快遞員、外賣員這些‘被投訴者’參與討論,充分聽取他們的需求,從而合理有效地解決了道路兩旁外賣車亂停、堆積物品影響市容等問題。”

  減負不是減責任、減擔當,最終是為了促進精細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務。

  在南城居民區,“四減”減少了開証明、填報表、創建評比的壓力,各部門從“問居委要數據”轉變為“向系統要數據”,基層干部則把工作從“賬簿”轉向“腳步”,聚焦強作風、強能力、強服務、強實效,做強社區服務增量。

  同樣是辦活動,為了創建評比而辦和為了滿足居民需求而辦,效果大不一樣:

  過去是條條有創建、線線有評比,為了達標就要不斷辦活動,拍照、留痕、做台賬。

  如今,有了更多時間鑽研各類居民需求,按照百姓“點單”辦活動,讓居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從應對評比到百姓“點單”,也得益於考核導向的優化。浦東新區改進考核方式方法,從“部門考核+年終成績”向“群眾評價+平時成績”轉變,建立居(村)組織“7+3”(群眾評價佔70%+街鎮評價佔30%)考核模式,把聯系服務群眾、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居(村)考核的重中之重,推動基層干部用心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

  為基層減負賦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上海在精簡職能部門面向基層挂牌標識的同時,引導職能部門將優質服務資源向基層集聚,把形式主義的牌子從牆上摘下來,把良好口碑的牌子挂到基層干部和群眾心坎上。

  如今,上海依托1.2萬余個黨群服務陣地,推出整合黨群、民政、衛健、商務等20余個部門的“共享資源庫”,發揮居住地單位醫院、學校、“兩企三新”等特色優勢,推動“向下集成賦能”和“向上集成需求”雙向發力,真正將黨群服務陣地打造成黨建工作的根據地、優質資源的聚集地、共享共治的樞紐站,讓各類群體“走得進、坐得下、還想來”。

  “‘四減’行動讓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中解脫出來,投入更多精力進百家門、訪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上海市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系統思維,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推動規范約束、提質增效一體發力,打好為基層減負這場攻堅戰、持久戰、整體戰。”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5日 19 版)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