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楊浦答卷
這片“最熱沃土”,“創新引擎”動力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作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5年來,楊浦全區上下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最優的供給服務人民,成功打造一幕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實踐剪影。即日起,楊浦區政府新聞辦、人民網上海、楊浦區融媒體中心推出“人民城市 楊浦答卷”,展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生動圖景。
創新是楊浦的金字招牌,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楊浦濱江
近年來,楊浦緊跟國家和上海市重點產業發展導向,充分發揮高校院所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等特色優勢,深入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聚焦提升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數字經濟,不斷激發新動能、構筑新優勢,推動國家創新型城區、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科創中國”試點城區、創新驅動示范區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不斷躍上新台階,激發人民城市發展新動能。
全過程、全鏈條激發創新活力
坐落在灣谷科技園的上海技術交易所,是楊浦讓技術賦能產業,幫小企業創業,幫大企業實現中小企業融合,為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一員。短短幾年間,已完成技術交易鑒証112億元、技術合同金額342億元。
上海技術交易所
“楊浦不僅僅有高校,還有很多研究院所和研發中心,我們的角色正是要把成果需求服務產業,甚至是與資本端串聯起來。”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執行總裁鄒叔君表示,這樣的生態環境也是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看重楊浦、選擇楊浦的理由。
楊浦意欲打造的一條創新創業生態鏈是一條“全過程創新”新路徑。從基礎研究到創新加速,即“從0到10”的全過程。“從0到1”是原始創新,“從1到10”是成果轉化。
把研發作為產業來做,把技術作為商品來做。在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功的創業故事遍地開花。通過努力構建“面向科技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體系和創新生態環境,這裡成為綜合科技服務提供商、企業成長生態環境建造者、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平台。
上海理工大學科技園
汀樹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小微企業,擅長為有特殊需求的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成立時間雖短,但汀樹科技的成長速度飛快,在創業第一年就實現盈利,並在高手雲集的“創業在上海”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立項。
在企業負責人楊愛俊看來,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開放的技術資源,縮短了企業的生長周期,“企業因業務特點長期有3D打印、板材切割、激光打標等需要”,幸運的是,公司所在的科技園背靠上海理工大學,各類實驗室和技術設備都會向園區小微企業開放,為初創企業解決了不少成長的煩惱。
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創新創業孵化能級。上理科技園正是這樣探索“學科+產業+基金”及“大學校園+科技園+產業園”創新發展模式,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融合發展,打造健康產業創新高地。
事實上,“鼓勵大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校進一步開放設備資源和技術服務資源,為小微企業和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早已寫進楊浦的發展規劃裡。從起步階段的基礎創新、到成果轉化、再到加速階段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楊浦正點燃科創策源引擎,打造創新創業的“核爆點”。
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體系
“在楊浦,推開窗就能聞到創新的氣息。”楊浦通過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實現融合發展,把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知識成果不斷加速轉化為前沿科技和創新產品。
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區
楊浦區立足“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大廠+大學”的特色優勢,打造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的現代化創新型產業體系,重點發揮“智能+”“互聯網+”基礎支撐作用,培育在線新經濟、智能制造、創意設計等“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前瞻布局科技服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四大新興領域。同時,楊浦區推進“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共振發展。
低空經濟既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又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美團在楊浦落地上海中心城區首條無人機航線,拉開了政企在低空經濟領域合作探索的大幕。今年7月,美團無人機在楊浦開啟第二條航線試運行,實現從五角場直達黃興公園的便利配送服務。
美團在楊浦落地上海中心城區首條無人機航線
今年7月31日召開的十一屆區委九次全會強調,要聚焦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率先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率先建成新質生產力策源高地、標杆產業培育高地、先進生產要素集聚高地,推動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成為經濟高質量增長主要驅動力。
如今,楊浦區正在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創新體系。
楊浦區推動科技金融緊密融合,發揮楊浦作為全市首批集聚區先行優勢,積極落實《關於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便利市場准入,建立機構、基金設立快速通道。通過搭平台,精准對接供需信息﹔在科技園區探索設立首貸中心,建立創新企業信用評估體系,設計靈活多樣的信貸產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謀創新,打造創新產品首發地。
楊浦區支持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發起全國首單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原始權益人發行的公募REITs﹔城投寬庭保租房REITs正式挂牌上市﹔完成全市首個金融征信領域數據資產的質押融資﹔在全市率先發布“數據資產增信因素模型”。
同時,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楊浦正在不斷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環境。
今年5月,50多家楊浦區科技企業到“有名的鄰居”抖音集團的辦公室裡串了個門。楊浦科創集團發起的“科創朋友圈”之鏈見名企系列活動得到了脈策科技、商米科技、微崇半導體、美立譜醫療、道客網絡、即科集團、羅曼科技等企業的積極響應,人工智能、醫療醫藥、在線文娛、互聯網生活等多條產業鏈上的企業在行業龍頭企業的職場空間裡跨界交流,共話企業管理創新生態,暢談合作機會。
“科創朋友圈”之鏈見名企系列活動——飛書未來組織體驗日日前走進抖音集團
在創業人才方面,楊浦區實施全市區級層面首個海外引才政策楊浦“3310”計劃,吸引了一批優秀海外人才回國創業。楊浦“創業之星”大賽也為創業人才提供了廣闊舞台,並與“3310”政策相結合,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歷屆大賽從7300多個項目中評選出860位“創業之星”。
第九屆楊浦全球“創業之星大賽啟動
在創新人才方面,楊浦區結合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導向,進一步強化“雙招雙引”,出台了產業人才專項支持政策,對納入支持范圍的產業創新人才,提供薪酬獎勵、購房補貼、子女教育等激勵措施、保障措施。
楊浦區數據局首創開通“創業地圖”功能,全面打破創業初期招商信息壁壘,將轄區各創業園區、辦公樓宇及周邊的便民服務點信息整合展示在地圖上,配合今年新增的“政策導航”智能服務,為企業群眾提供了“鏈家式”的政務服務。
今年6月21日,上海首個大模型生態服務站在楊浦挂牌。楊浦區委網信辦出台了助推垂直類大模型應用落地、助推企業數據有序流動等舉措。
7月8日,在已推出7版共694項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楊浦區宣布再推出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三項創新舉措。
一系列動作環環相扣、步步為營。人民城市新實踐,楊浦這片“最熱沃土”上,一幅幅“創新熱力圖”正在不斷生成。(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