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有這些精彩內容和活動
9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鐘曉敏介紹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總體安排,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黨委副書記崔英蘭,上海市靜安區副區長龍婉麗,上海廣播電視台副台長、副總編輯尹欣,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來看文字實錄↓
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都有哪些內容及亮點?
近千場演出、展覽活動!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8日至11月17日舉行
——熱點問答——
將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緊密結合,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水平
Q
人民日報:歷屆藝術節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很好合作平台,本屆藝術節將如何進一步促進中外演藝機構交流合作?
A
崔英蘭:本屆藝術節將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緊密結合,從加強演出資源配置、優化演藝大會功能、增強對話交流實效、擴大海外推廣等4個方面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水平,吸引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藝術團體、藝術機構參與。
一、演出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強,與全球藝術主題同頻共振。本屆藝術節將舉辦57台主要劇目演出。近5000位優秀藝術家參與出演,其中超過半數來自境外。藝術節還將圍繞中法建交60周年、莎士比亞誕辰460周年、普契尼逝世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主題演出,讓全球觀眾共鑒世界藝術精粹。例如,在中非合作論壇成功舉辦之際,藝術節舞台將迎來《春之祭》非洲版中國首演,來自12個非洲國家的35位頂尖舞者將共同呈現這部舞蹈史上的經典之作。
二、國際演藝大會功能進一步優化,為中外演藝機構搭建接洽平台。本屆藝術節的國際演藝大會以“研討+配對”的定制化洽談方式,為創意方、平台方、投資方搭建一站式海內外優質演藝資源接洽平台,針對國際買家度身策劃,優先推薦適合巡演的項目,加強國內原創作品“出海”推介,吸引了近200家境外藝術機構、約500位演藝機構負責人和演藝經紀機構代表相聚上海。在藝術節期間,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將分別與國際演藝協會、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組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演出活動、藝術賽事、人才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
三、國際對話交流實效進一步提升,為業界探索發展新方向。藝術節從行業需求出發,以數字文旅創投會、創制人對談、平台對接交流會等9個專業性對話,把脈行業發展,探討國際演藝市場新趨勢、新熱點。藝術節發起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還收到了來自墨西哥、白俄羅斯、波蘭等6個國內外文化藝術機構的加入申請,聯盟成員數量持續增長。
四、中國原創作品的海外推廣進一步擴大,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在促進海外優質演藝資源落地中國市場的同時,藝術節也將更多優秀中國原創推向海外主流藝術市場。通過國際演藝大會平台,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天鵝》等演出走向國際﹔通過與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藝穗節合作,8部中國原創劇目以“聚焦中國”板塊閃耀愛丁堡舞台。此外,藝術節期間還將舉辦“藝聯世界”“老外說故事”“名家名團Citywalk”等宣傳推廣活動,吸引境內外媒體關注報道,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目前,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旅新體驗、構建文旅新場景、服務區域新發展
Q
中國新聞社:每年10月中國國際上海藝術節都會吸引一批海內外藝術團體和觀眾集中,如何依托藝術節國際化平台,提升文商旅聯動?
A
鐘曉敏:四季流轉,上海風景始終美好。“上海之夏”熱度尚在,現在我們把頻道切換到“金秋上海”。作為金秋上海最重要的藝術盛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無疑提供了獨特的絕佳視角,讓海內外觀眾能夠“在上海看世界,在上海看全國”。
藝術節對於豐富人民文化需求、宣推上海城市形象、助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屆藝術節將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旅新體驗、構建文旅新場景、服務區域新發展。我們也從三個方面推動落實。
一是集聚全球資源,策劃優質內容。藝術是一種城市生活的方式,也是一座城市活力的體現。我們將繼續提升藝術節的優質演藝資源配置能力,聚焦上海文化“時間”、世界名團“主場”、首演首創“展台”的定位,推出一批具有較高質量、創新價值和社會影響的標杆性作品。我們希望用更好的內容、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體驗,讓廣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以藝術之名相聚上海,共享藝術盛宴,共慶人民節日。
二是創新跨界活動,聯動文旅平台。本屆藝術節將繼續與上海旅游節、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等活動深度聯動,以優質文化資源賦能旅游、商業,使藝術節成為市民游客“看美展、觀文博、賞好劇、聽歌會、來海考、享美育、逛景區、品食尚”一站式體驗的流量入口。國慶期間,藝術節就有很多活動提前而至,與上海旅游節無縫銜接,為市民游客帶來更多“美好與歡樂”。同時,藝術節與“2024秋約魔都美術季”首次攜手,推出多個主題演展聯票,讓更多觀眾以文會友、以藝潤心、以美育人。
三是強化“文旅經濟”,擴大城市流量。我們始終在推進文商體旅展聯動,結合近期重大體育賽事以及即將在上海舉辦的進博會和各類重大文化演出,我們都會將有關文旅信息提前給到相應主辦方,共同發布。給在上海的文化、旅游、體育、商業等各類活動提供組合方案,使因為不同主題來滬海內外觀眾都能夠一起享受到上海的“組合菜單”。
我們將用好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這個國家級、綜合性的平台,推進“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展示城市新形象、導入文旅新流量。本屆藝術節我們重點加強了對入境游客的旅游信息咨詢服務。前期為入境游客提供了上海121條經典旅游線路,最近針對外國游客比較關注的來上海旅游的問題,我們也推出了咨詢服務手冊,這些信息都將提前在涉外網站、機場、各大景點的資訊中心和各大媒體上進行投放,更好地把藝術節內容信息呈現給來滬旅游和參加商務活動、體育賽事、各類會議活動的游客面前。
我們也希望通過經典一流的優質內容,更好吸引海內外觀眾奔赴上海,不僅使他們在上海體驗的時間更長,也讓他們更好感受金秋上海最濃的藝術氛圍和美麗的城市風貌。同時我們將在本屆藝術節舉辦期間研究重大節展賦能城市消費課題,推出藝術節藍皮書,更好發揮文化和旅游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相信,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不僅是金秋上海最美的一道文化景觀,也是上海向海內外展示文化活力、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期待更多的朋友在藝術節相逢在上海,共賞文化之美!
57台163場主板演出集中亮相,名團競相“獨家定制”,國際信賴“上海品牌”,全球構建“申城星鏈”
Q
文匯報:本屆藝術節期間首演首展首秀,名家名團名劇上有哪些策劃和安排?此外,57台163場主板演出集中亮相,介紹一下目前開票和售票情況?
A
李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歷年來都特別重視“首演首展首秀”比重。這個比重越大,越能說明上海這座城市、上海這個文化演藝大碼頭的獨特魅力。如果說20年前,國際名團將上海作為巡演的“備選項”,那麼20年后,上海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名團駐演的“必選項”。
一是頂流效應凸顯,名團競相“獨家定制”。今年藝術節辦節效應充分延伸,6月柏林愛樂樂團來滬駐演,創新了名團合作模式,誕生了眾多“唯一”和“第一”。藝術節期間,倫敦交響樂團、蒙特卡洛芭蕾舞團、德國邵賓納劇院等眾多名團也將中國演出的唯一一站放在了上海,帶來10台31場演出,吸引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因為一部戲奔赴一座城”。
二是演藝市場繁榮,國際信賴“上海品牌”。上海熱情的藝術愛好者、專業的劇場和運營機構、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著更多世界級樂團,上海的演出市場已成為“標杆式”市場。眾所周知,樂迷眼中的“姐夫”瓦萊裡 捷杰耶夫如今擔任了馬林斯基劇院和莫斯科大劇院兩大世界級大團的藝術總監,此次是他擔任“雙總監”后的首次“雙團出擊”放在了上海。此外,西班牙弗拉門戈女神卡拉斯科把新作《夜曲:失眠建筑群》的亞洲首演獻給藝術節。
三是配置能力提升,全球構建“申城星鏈”。今年藝術節的一大亮點是策劃了“雙子星”系列,多對音舞“雙星”閃耀藝術節舞台,像“柴賽冠軍”康托洛夫,“肖賽冠軍”布雷查茲將先后登台。藝術節還計劃與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組委會合作,策劃推出“肖賽在上海 冠軍首演”系列活動,明年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后,獲獎選手音樂會在中國的唯一一站,也將安排在上海。
截至目前,已有52台156場主板演出開票,剩余項目也將在近期陸續開始售票。今年的藝術節應該說未演先熱,不少演出都受到觀眾們的追捧。如康托洛夫鋼琴獨奏音樂會、皮娜 鮑什編導非洲版《春之祭》、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大戲《茶館》《嘩變》、上海交響樂團普契尼100周年紀念音樂會等許多演出都可以用開票即“秒殺”來形容,這展現了廣大觀眾對優質演藝內容的熱切關注。
這裡也提示下,觀眾可以通過各大劇場線上線下平台和藝術節官方微信小程序購票。同時,今天下午藝術節的優惠票也將進行第一輪的發售,除了線上平台,還將在黃浦、長寧、普陀、閔行等區的社區布點。
通過好劇目、好劇場、好品牌,來深度參與藝術節、服務藝術節
Q
光明日報:今年有很多精品劇目在國際藝術節上展出。本屆藝術節開幕式演出是來自於上海廣播電視台出品的舞劇《李清照》,上海文藝院團與劇場如何借助這些精品劇目服務本次藝術節?
A
尹欣:這部劇是由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廣集團)旗下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創制的,歷時兩年精心打磨,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誠意之作。該劇能夠成為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幕演出,我們感到很榮幸。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是“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也是世界藝術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擁有多家院團和劇場,一直致力於為觀眾創制高品位的藝術作品,提供高品質的演藝空間。今年,我們主要通過三個“好”,即好劇目、好劇場、好品牌,來深度參與藝術節、服務藝術節。
一是奉獻好劇目。比如剛才提到的舞劇《李清照》,通過當代視角、運用舞蹈這種形式,不講一字一句,但卻淋漓盡致地刻畫“一代詞宗”李清照飽滿的精神世界,是中國審美的世界表達、創新表達。我也在此推薦各位記者朋友到現場去觀演。本屆藝術節,我們還將為觀眾呈現音樂劇《愛情神話》、舞台劇《繁花》、滬語版話劇《長恨歌》,這三部“大IP”劇有一個共同點,講的都是上海故事,我們希望通過藝術節這樣一個國際化舞台,向世界展現海派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是聚合好劇場。好劇目需要好劇場。上海文廣演藝集團這次有五家特色劇場參加藝術節展演服務,包括藝海劇院、蘭心大戲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臨港演藝中心。我們將集中資源,保障好藝術節展演活動。我們還將用好劇場的社會大美育功能,攜手參演藝術家舉辦作品導賞、工作坊、演后談等活動,普及藝術、傳播美學,更好地為觀眾服務。
三是打造好品牌。我們打造的品牌活動上海國際魔術節和上海國際木偶節也納入了藝術節專業展演板塊,將進行18部作品110場演出,打造藝術節的專業展演板塊。近期,上海文廣演藝集團也對外發布了“SEE YOU IN SHANGHAI上海見!”駐演品牌。我們也希望緊緊圍繞都市、文旅、沉浸式三大核心,用全媒體打造全新模式的駐場演出,也希望能吸引全球觀眾“為一部戲來上海”。同樣,上海廣播電視台這次也將聚合台(集團)資源,全力宣傳推廣呈現好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這一品牌,吸引更多觀眾“為一個節來上海”。
聚焦本土文化做好傳承和弘揚,打響上海品牌突出特色和優勢
Q
新民晚報:藝術節一直以來除了承擔著引進國內外優秀劇目的職能之外,也一直服務於上海的文藝創作。扶青計劃到現在為止推出了很多新人新作,今年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
A
李明:上海是公認的集聚全球演藝資源的“大碼頭”,也是文藝創作的“源頭”。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展示全球優秀文藝作品的同時,從創意到創作,從舞台到市場,為上海的文藝創作提供平台支持。
一是聚焦本土文化,做好傳承和弘揚。本屆藝術節將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李清照》定為開幕式演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相信大家都很期待。我們還特別策劃了“海派風華”系列,推出《長恨歌》《繁花》《愛情神話》《魔都俏佳人》等4部海派風格濃郁的作品,展現海派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是打響上海品牌,突出特色和優勢。在今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還將舉辦“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上海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舞台藝術作品展演,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活動,展示新時代上海文藝事業取得的發展成就。展演遴選20台上海原創劇目,包括入選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主辦的“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新時代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的昆劇《牡丹亭》及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雜技劇《戰上海》等,展現上海文藝創作成果。
此外,還將舉辦研討會,美術展覽以及各類群眾文藝活動,體現上海文藝工作者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營造濃厚氛圍。
眾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頭部”演藝和展覽項目將落地靜安區南京西路“千億商圈”
Q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今年下半年靜安區安排了很多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在藝術節期間,靜安區在打造城市文化地標,促進區域文化發展方面有什麼具體打算?
A
龍婉麗: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靜安將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其成為滋潤人心的城市日常。藝術節期間,眾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頭部”演藝和展覽項目將落地靜安區南京西路“千億商圈”。
“藝術天空”系列演出是藝術節標志性品牌活動,深受廣大市民喜愛。今年,靜安將重磅打造“藝術天空”品牌誕生十周年的文旅融合特別項目。我們打破傳統演出的場地限制,以上海展覽中心為“舞台置景”,讓光影秀場華麗轉身為“沒有圍牆的音樂廳”。邀請享譽國際樂壇的中國指揮家許忠執棒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節日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在10月6日、7日兩天完整呈現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演出將引入大規模的樂隊編制和豐富的情感表達,以中國音樂家的創新演繹,詮釋經典、致敬大師,為滬上樂迷帶來一場高品質、高水准的馬拉鬆式音樂盛宴。
藝術節期間,我們依托“藝術蘇河”的資源稟賦,實現多元節目形態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有機融合,打造一批浸入式線下演藝場景。蘇河灣萬象天地將上演法國炫樂爵士樂團音樂喜劇《鱒魚》、俄羅斯小丑劇《杰克叔叔的冰激凌》﹔蘇州河畔的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將舉辦德國女攝影師伊莉莎維塔·波羅迪娜的“本然真我 假面人生”展。
屆時,我們將引入更多國際性、創新性、親民性的文化藝術資源,串聯特色街區、商業載體、蘇河水岸、公園綠地、城市露台等公共空間,打造文商旅體展跨界融合場景,讓藝術走向大眾,走進生活。
另外,本屆藝術節“扶青計劃”中將有7部作品在靜安展演,囊括話劇、打擊樂、沉浸式混合電子音樂、現代舞、街舞等多元類型,主創團隊來自中央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多所院校的師生。世界第一支打擊樂團法國斯特拉斯堡打擊樂團首次在華演出《雨果與東方精靈的音樂之旅》,將與我國青年藝術家合作,呈現藝術與技術、東方與西方的交融與碰撞,讓更多青年藝術家走向國際大舞台,助力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成為藝術人才的“搖籃”。金秋十月,歡迎廣大朋友到靜安共享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
面向藝術未來強化新質生產,聯手網絡平台更新體驗場景,攜手大型企業創新運作機制
Q
界面財聯社:近年來,藝術節給觀眾整體感受是創新能力越來越強了,今年藝術節上,有什麼創新的內容和舉措?
A
李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常辦常新”,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今年我們在惠民方式、體驗場景、運營機制上進行了新的探索。
一是面向藝術未來,強化新質生產。藝術節作為“人民大眾的節日”,在持續擴大惠民覆蓋面的同時,也不斷用技術賦能藝術體驗的迭代升級。在專業展演板塊中舉辦深受年輕人追捧的游戲動漫音樂會,融合數字音樂、人工智能、科技裝置等創新元素,打造具有潮流感、年輕態的藝術新體驗。在“衡復風貌保護區”“勝利電影院”等網紅地標,上演融合裝置、視覺、數字、音樂等高“科技含量”的藝術作品,帶來創意十足的演出現場。
二是聯手網絡平台,更新體驗場景。我們致力於提升藝術節的體驗感和藝術觸達的便捷度。本屆藝術節與支付寶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圍繞演展內容,通過大數據手段配套投放一定量的消費券,帶動周邊餐飲、交通、住宿﹔我們還首度和小紅書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建立藝術節專區,將藝術節的內容以“藝術地圖”的方式一站式地呈現,引發年輕觀眾評論、種草熱潮。同時,今年也將深度開發一批藝術節品牌和參演劇節目的文創產品,進行線上線下銷售,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品牌影響力,將活力和創意帶到更多觀眾身邊。
三是攜手大型企業,創新運作機制。藝術節20多年來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今年藝術節攜手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藝術節藝術時尚專項基金,打造“重大節展+基金”運作模式。這既是實施節展賽會國際影響拓展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一次創新辦節模式的重大突破。這個模式面向未來,旨在通過基金會提升社會資源整合能力,為藝術節注入源頭活水,提供行穩致遠的支撐力。
優化品質內容的“覆蓋面”,打好社會大美育的“組合拳”,營造全城有藝的節日氛圍
Q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磅演藝,一直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今年藝術節如何進一步提升全市覆蓋面,營造全城有藝的節日氛圍?
A
鐘曉敏: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從創辦以來,為上海這座城市帶來的文化藝術氛圍有目共睹。如今的上海,文藝已經成為了市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上海觀眾之被稱為“最懂經”的群體,我們為此也深深自豪。上海的經濟社會與城市建設正在高速發展,包括“五個新城”在內的非傳統市中心城區的公共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對此,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持續放大“溢出效應”,打通高雅藝術到城市生活的“最后一公裡”,滿足大眾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我們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優化品質內容的“覆蓋面”。今年藝術節主板演出57台163場,境外演出佔比約6成,其中不乏“名家名團”好劇。“藝術天空”將深入全市舉辦60余台超百場演出,我們還著力將20台28場優質的國際和國內演藝項目向新城地區傾斜。在臨港新片區成立5周年之際,莎拉 張小提琴獨奏音樂會、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芭蕾舞劇《天鵝湖》都將在臨港演藝中心重磅亮相﹔在嘉定新城嘉亭薈城市生活廣場,街舞、爵士、香頌、民樂、親子互動音樂劇接連上演,讓“嘉門口”的藝術區熱鬧非凡﹔青浦、奉賢、鬆江等新城也都有大量精彩節目。很多節目將走出劇場,走到公共空間中去。
二是打好社會大美育的“組合拳”。藝術教育是社會大美育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全民審美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鮮活滋養。藝術節一直不遺余力通過優質的海內外頂尖藝術資源,通過導賞、體驗等方式,建立從學齡幼童到銀發一族全年齡段群體與藝術的紐帶﹔通過打造“一戲一賞”“遇見大師 走進經典”等主題美育品牌,舉辦學生與馬林斯基劇院同台演繹《舞姬》等活動,鏈接各類美育場景,促進藝術普及與共享﹔通過助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少年藝術團“出海”登上世界主流藝術舞台,構建學習、展示、交流的美育鏈條,為上海這座城市持續厚植藝術土壤、激發城市美育新動能做出積極努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